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科学教学课件-5.急性胰腺炎(定稿)
内科学教学课件-5.急性胰腺炎(定稿)
增强CT——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
2020/12/29
15
诊断
(一)水肿型 1.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
度发热 2.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 3.血、尿淀粉酶升高
2020/12/29
3
二、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1.乙醇通过刺激胃酸分泌,使胰泌素与缩胆囊素分泌,促使胰 腺外分泌增加;
2.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液排出受阻, 使胰管内压增加;
3.长期酒癖者常有胰液内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淀而形成蛋白栓, 致胰液排出不畅。
三、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当胰 液分泌旺盛时胰管内压增高,使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 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AP。
大体上表现为红褐色或灰褐色,并有新鲜 出血区,分叶结构消失。
有较大范围的脂肪坏死灶或钙化斑。
2020/12/29
9
临床表现(重点)
一.症状 1.腹痛:
部位: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性质: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持续性、阵 发性加剧 体位: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 加重或缓解因素:进食加剧,不为一般胃肠解痉药 所缓解
2.胰腺导管内通透性增加,使活性胰酶渗入胰腺组织,加 重胰腺炎症。
2020/12/29
6
发病机制:
1.活化酶作用:
胆酸
溶血磷脂酰胆碱 胰实质凝固
磷脂酶A2
磷脂(细胞膜) 溶血脑磷脂
性坏死 脂肪组织坏死
溶血
激肽释放酶 缓激肽 血管舒张
激肽酶原
水肿 休克
胰激肽 通透性增加
弹性蛋白酶
血管弹性纤维 脂肪酶
胰性脑病等。
2020/12/29
11
二.体征
水肿型:体征较轻,上腹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 跳痛。可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
出血坏死型: (1)腹肌紧张,全腹显著压痛和反跳痛; (2)腹胀者,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可出现腹水,多为血性; (4)Grey-Turner征和Cullen征; (5)腹块:2~4周可有胰腺及周围脓肿或假性囊肿; (6)黄疸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胰腺炎
广西中医药大学 瑞康临床医学院 雷力民
2020/12/29
1
概述
化学性炎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 腺组织的自身消化
临床特点:
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 粉酶增高。
水肿型——轻,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 自限性,数日后可恢复;
出血坏死型——重,以胰腺出血坏死,伴 腹膜炎、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胰腺
无活性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前磷脂酶
前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原、前羟肽酶
生理性防御机制:
1.胰腺血液循环充沛,合成的胰酶多是无活性的酶原,酶 原颗 粒与细胞质是隔离的;
2.胰腺腺泡的胰管内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质,灭活少量的 有生物活性或提前激活的酶。
自身消化:
1.各种病因导致其腺泡内酶原激活,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 连锁反应;
溶解——出血、血栓形成
脂肪
坏死、液化
2020/12/29
7
2.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多种并发症和致死原因
炎性介质
氧自由基 血小板活化因子 前列腺素 白细胞三烯
介导作用
一氧化氮 血管活性物质
血栓素
胰腺血液循环障碍ຫໍສະໝຸດ 2020/12/298
病理
(一)水肿型: 大体上见胰腺肿大、水肿、分叶模糊,病
变累及部分或整个胰腺。 (二)出血坏死型 :
六、感染:继发于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随感染痊愈而自行消退。
七、药物:噻嗪类利尿药、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四环素、
磺胺类等 直接损伤胰腺组织,使胰液分泌或粘稠度增加,引起AP。
八、其他:仍有5-25%病因不明(特发性胰腺炎)
2020/12/29
5
发病机制
生物活性酶:淀粉酶、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
2020/12/29
2
病因
一、胆石症与胆道疾病(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
1.共同通道学说 2.梗阻:壶腹部狭窄或/和Oddi括约肌痉挛,胆道内压力超过胰 管内压力,致胆汁逆流入胰管,引起AP; 3.Oddi括约肌功能不全: 胆石等移行中损伤胆总管、 壶腹部或胆道炎症引起暂时 性Oddi括约肌松弛,使富含 肠激酶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 胰管,损伤胰管; 4.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游 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溶 血磷脂酰胆碱等,也可通过 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扩散到 胰腺,激活胰酶,引起AP。
2020/12/29
10
2.恶心、呕吐及腹胀: 呕吐后腹痛不能减轻 腹胀,甚至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 : 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
4.低血压或休克:有效血容量不足 出血坏死型,甚至发生猝死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代酸、代碱,低钾、低镁、低钙血症
6.其它: 急性呼衰、急性肾衰、急性心衰和心律失常、
13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
(二)淀粉酶测定:
1.血淀粉酶:病后6~12h升高,2天后始下 降,持续3~5天。超过正常值3倍即可诊断 高低不反映病情轻重
2.尿淀粉酶:病后12~14h升高,下降慢, 持续1~2周
2020/12/29
14
(三)血清脂肪酶测定: 2~3天后始升高,持续7~10天
2020/12/29
12
并发症
(一)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2~3周后出现,可有高热、腹痛、
下腹肿块和中毒症状 2.胰腺假性囊肿:病后3~4周形成 (二)全身并发症 1.消化道出血 2.败血症及真菌感染 3.多器官能功衰竭 4.胰性脑病 5.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
2020/12/29
四、手术与创伤:
1.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AP; 2.ERCP检查后,因重复注射造影剂或注射压力过高,发生AP。
2020/12/29
4
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1.高钙血症: ①引起胰管钙化、管内结石导致胰液引流不畅,甚至胰管破裂; ②刺激胰液分泌增加和促进胰蛋白酶原激活。 2.高血脂:胰液内脂质沉着或来自胰外脂肪栓塞并发AP; 3.妊娠、糖尿病昏迷、尿毒症:偶可发生AP。
(四)CRP: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血清 (五)生化检查: 1. 空腹血糖持久>10mmol/L:胰腺坏死,预后差 2. 低钙血症:与病情严重程度平行 3. 低氧血症:注意呼吸窘迫综合征 (六)影像学检查:
1.X线腹部平片 2.腹部B超(常规初筛检查) 3.CT 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