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的计算
(7-40)便可求出塔底排出的吸收液的组成X1,即
吸收塔的计算
2. 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式
在稳态操作的情况下,操作线方程可通过对吸收塔 内任一横截面M-N与塔底端面之间进行对溶质A作物料衡 算获得,即
VY+LX1=VY1+LX
吸收塔的计算
式(7-43)和式(7-44)称为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两式 可相互转化。它们表明了在吸收塔内任一截面上气相组成Y与液相组 成X的关系。
吸收塔的计算
1. 物料衡算
图7-7所示为一处于稳定操作状态下,逆流操作吸收塔 内气、液两相流量与组成的变化情况。混合气体通过吸收塔 的过程中,可溶组分不断被吸收,故气体的总量沿塔高而变, 液体也因其中不断溶入可溶组分,其量也沿塔高而变。但是, 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和吸收剂量是不变的。因此,在进 行物料衡算时,以不变的惰性气体流量V和吸收剂量L作为计 算基准。现对全塔作物料衡算,可得
(2)坐标X、Y代表吸收塔内某一截面的液相和气相组成。 (3)当进行吸收操作时,因塔内任一截面处的 Y > Y*或X* > X, 故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的上方。反之,如果操作线位于平衡线的下方, 则为解吸操作。 (4)操作线上的任一点A与平衡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表 示塔内某一截面的气相和液相传质推动力。操作线离平衡线愈远,吸收 的推动力愈大。
吸收塔的计算
通常,进塔混合气的组成与流量是由吸收任务规定了的,如
果吸收剂的进塔组成和流量确定。同时又规定了吸收率η,则气体
出塔时的组成Y2为
Y2=Y1(1-η)
(7-42)
式中,η为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的溶质量V(Y1-Y2)占总的溶质量
VY1的百分率,称为吸收率或回收率。
这样,V、Y1、L、X2及Y2均为已知,再通过全塔物料衡算式
对于一个稳定的吸收过程,由于V、L、Y1、Y2、X2及X1均为定 值,由操作线方程可知,逆流吸收操作线为一斜率为L/V的直线,该 直线通过点B(X1,Y1)及点T(X2,Y2)。图7-8中的直线BT即为逆流吸 收塔的操作线。直线上任意一点A反映了吸收塔内任意截面上气、液 两相组成的关系。将平衡线也标绘在X-Y坐标上,即图中的
化工原理
吸收塔的计算
在工业生产中,吸收操作可以在板式塔也可在填料 塔内进行。在填料塔内气液两相可做逆流流动也可做并流 流动,在两相进出口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逆流的推动力大 于并流。同时,在进行逆流操作时,气体自塔底通入,液 体从塔顶洒下,因此溶液从塔底流出前与刚进入塔的气体 相接触,可使溶液的浓度尽量提高。经吸收后的气体从塔 顶排出前与刚入塔的液体接触,又可使出塔气体中溶质浓 度尽量降低,提高溶质的吸收率。
吸收塔的计算
图7-7 逆流操作吸收塔示意图
吸收塔的计算
VY1+LX2=VY2+LX1 或
(7-40
V(Y1-Y2)=L(X1-X2)
(7-41
式中V——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kmol(B)/s;
L——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吸收剂量,kmol(S)/s;
Y1,Y2——分别为进塔和出塔气相中吸收质的摩尔比; X1,X2——分别为出塔和进塔液相中吸收质的摩尔比。
吸收塔的计算
如图7-9(a)所示,由于Y1、Y2及X2已定,操作线必须从T (X2,Y2)点出发,而另一点B由于X 1不确定,则可在Y=Y1的 直线上左右移动。B点的横坐标将取决于液气比L/V,若V值一定, 则取决于吸收剂用量L的大小。相反若减少溶剂用量则液气比减小, 操作线斜率变小,溶液出口组成X1提高,但吸收操作推动力减小。 当吸收剂用量减小到使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时,如TB*线所示,则 塔底送出的溶液组成达到最大,此时吸收推动力降低为零,表示取 得一定的吸收效果需要的接触面积无限大,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可能 存在的情况,此时的吸收剂用量最小,用Lmin表示,相应的液气比 称为最小液气比,用(L/V)min表示。
吸收塔的计算
思考题7-5
并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及操作线形式是怎样的?
吸收塔的计算
二、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在进行吸收塔计算时,所处理 的气体量,塔顶与塔底的气体组成, 以及吸收剂的入塔组成都是事先规 定好的,而吸收剂的用量则要设计 者自己通过计算来确定。
吸收塔的计算
1. 最小液气比
图7-8所示的逆流吸收操作线的斜率L/V称 为吸收塔内液气比,其值反映处理单位惰性气 体量所需的吸收剂用量。吸收剂用量取决于适 宜的液气比。吸收操作的液气比和精馏的回流 比相似,直接影响设备的尺寸与操作费用,它 是吸收操作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参数。
吸收塔的计算
图7-8 逆流吸收操作线
吸收塔的计算
(1)吸收操作线是由物料衡算求得的,仅与气液两相的流量和进、 出塔的组成有关,与气液相平衡关系、操作条件、塔的结构无关。它的 具体位置可由气相的进出组成Y1、Y2和液相的进出组成X1、X2确定。
吸收塔的计算
本节主要讨论生产中使用广泛的气 液两相连续接触式填料塔的有关计算, 其主要内容是在选定吸收剂和填料的基 础上,确定适宜的吸收剂用量和塔设备 的有关主要尺寸。
吸收塔的计算
一、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式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通常由工艺给定设计条件, 即给定混合气体的处理量、进口组成和出口组成(或 溶质的回收率)都是作为设计条件而规定的。此外, 还应给出所用的溶剂的入塔组成及相关物性与气液相 平衡关系等。
吸收塔的计算
图7-9 吸收塔的最小液气比
吸收塔的计算
最小液气比可用图解法求得,根据Y1从平衡线上读出X*1, 即可利用下式算出最小液气比:
吸收塔的计算
2. 操作液气比的确定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V值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液气比的增大,操作 线将远离平衡线,吸收的推动力也逐渐增大,若欲达到一定吸收效果, 则所需的塔高将减小,设备投资也减少。但液气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塔高减小的幅度就不显著,而吸收剂消耗量却过大,造成吸收剂输送及 再生等操作费用剧增。而如果液气比过小,操作线接近平衡线,溶剂的 消耗减少,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减小,所需的填料层高度及塔高增大,设 备费用增加,同时由于液体的喷淋密度不够,塔内的填料不能得到充分 润湿,影响传质效率。因此,在进行吸收塔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操作 费用和设备费用,选择一合适的液气比。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通常吸收 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1~2.0倍,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