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案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案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四、教学媒体
相关的录像资料、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小品导入,吸引注意力
由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的植物,老虎,小兔,树各自都说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大。

其他同学观看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到底谁的作用大”,请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2.问题串层层递进,促进知识理解
图片展示一大草原的情景,让学生思考:
①若把一个大草原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
③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④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
⑤动物食性有什么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
3.经典谚语讨论,折射生物学知识
观看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小组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明白这个谚语只是反应了捕食现象,而不是一条食物链。

4.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A、展示一草原生态系统图,由学生分析并正确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组成。

以小组为活动单位,组员完成之后互相评价,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同学课堂作业成绩记上A,并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在写食物链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食物链的组成中离不开动物,食物食物链的长短与动物的食物关系,板书。

并强调食物链的写法。

B、展示另一生态系统图,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②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哪一种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大量捕杀蛇,其他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③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④如果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让学生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就形成食物网;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练习以比赛的形式的尝试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生尝试分析食物链中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培养探究意识
组织同学按小组整理课前要求完成的记录材料,按小组进行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活动,并布置讨论题目:
①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消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②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设计意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远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情景,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渐渐失去,每天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却不知道来自水稻的大有人在。

课后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食物与之相关的生物,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生物知识溶入日常生活中,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渗透STS思想。

从自己的食物中建立食物链,明白我们人类是处于食物链的最高位置,是
属于消费者,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园——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与保护环境吧!
6.板书设计:
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的概念
二、食物链的组成:草蝉螳螂黄雀
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三、食物链的写法:
(1)箭头指向捕食者
(2)开始于生产者,
(3)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
四、食物网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