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紫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装置:-------------------------------------------------------------------------------------------------------------------------------------------一氧化碳的制取实验用品:分液漏斗(盛浓硫酸)、双孔橡皮塞、圆底烧瓶(盛草酸晶体)、酒精灯铁架台、导气管。
工业:C+H2O= CO↑+H2↑或2C+O2= 2CO2 CO2+C =2CO(少)实验室:1. 2C+O2= 2CO2CO2+C =2CO2. HCOOH(甲酸)=CO+H2O(浓硫酸做催化剂)3. H2C2O4(草酸)=CO2+CO+H2O(浓硫酸做催化剂)最后要用碱石灰干燥(草酸结构简式HOOCCOOH)检验CO:先通过通过灼热的CuO然后产物通过澄清石灰水,如有红色物质(铜单质)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CO---------------------------------------------------------------------------------------------------------------------------------------------------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例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1、计算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克,所需水的质量=100g-10g=90g ,所需水的体积= 90g /(1g/ml)=90ml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10克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3、溶解用量筒量取90毫升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4、贴标签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盐酸,氢氧化钠的溶液的鉴别1.加酚酞,变红的是氢氧化钠,不变色的是盐酸;2.加石蕊,变红的是盐酸,变蓝的是氢氧化钠;3.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且很久变色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后立即变黑的是氢氧化钠;4.加氯化铁,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没有现象的是盐酸;5.加氯化铜,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没有现象的是盐酸;6.加氯化镁,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没有现象的是盐酸;7.加氯化铝,刚开始没有现象,后来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钠,一直没有现象的是盐酸;8.加铁,产生气泡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钠;9.加锌,产生气泡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钠;10.用铂丝粘点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出现黄色火焰的是氢氧化钠,没有现象的是盐酸.利用桌面上的药品和用品实验“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的性质CuO + H2SO4 = CuSO4 + H2O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呈蓝色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氯化钠粉末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分别将稀盐酸加入两支试管中,装有氯化钠的试管无明显现象,装有碳酸钠的试管有气泡产生。
---------------------------------------------------------------------------------------------------------------------------------------------------(三)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氮气(N2)78%和氧气(O2)2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含碳量决定。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的水溶液: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7、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氧。
18、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9、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2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2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2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2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2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2.实验注意的地方: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其他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3、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4、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以CO2为例(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7、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