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西湖十景全介绍(60P)

杭州西湖十景全介绍(60P)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在南宋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现在苏堤已改为柏油路面,但苏堤的风光依然旖旎,春天清晨尤佳,苏堤春晓绝非虚名。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堤风光旖旎,晨昏各异,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漫步苏堤可自南至北从净慈寺附近的苏堤南端入口,先经映波桥,桥边垂柳飘佛,桥下碧波荡漾,左面西湖一角称小南湖,隔岸小南湖边上一座楼台,粉墙黛瓦、曲廊栏杆,景色十分幽静,这便是过去的蒋庄。

过花港正门向前是锁澜桥,两边湖面渐阔,左边是西里湖,右边便是外湖,风软波柔,景色宜人。

第三座桥名为望山桥,这里湖面开阔,宝石山、吴山左右对峙,湖中三潭印月与阮公墩历历在目,下望山桥便是苏堤春晓碑亭,为清康熙帝所题。

再前走是压堤桥,压堤、锁澜原是护堤之急,古人用心可知。

过了压堤桥便是东浦桥,三潭远去,西泠渐近,景色又变,桥左一堤名金沙堤,上有玉带桥,将西里湖隔开,北面称作岳湖,湖面种植荷花,曲院风荷即在岸边,最末一桥为跨虹桥映波、跨虹成为对景,至此已是苏堤北端。

堤上六桥全用安徽茶园石筑成,色成微绿,与周围景色十分调和,堤边围植桃柳,桥堍分别配植樱花、紫薇、桂花、栀枝、芙蓉等。

如今已成为柏油路面,设有长被靠椅,宽阔的草坪上,栽有杨柳、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花木。

春晓时分六桥烟柳笼纱,因此宋时钱塘八景中称六桥烟树。

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

画舫停桡观翠袖,长堤勒马踏晴烟。

花朝曾问西冷浪,谷雨重登锦坞巅。

纵目楼台穷眺望,万山争列酒杯前。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

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苑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遥遥相望。

曲院风荷,南宋时称麯院。

麯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的作坊,在今日的九里松东,洪水桥一带。

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麯院取金沙涧水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

花开时节,清香四溢,景色令人陶醉。

清康熙年间,为迎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跨虹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

康熙书名立碑,改麯院为曲院,正荷风为风荷。

一时之胜的曲院风荷园林,在咸丰末年(1861)毁于兵燹,官宦富豪随之侵园为居。

1950年,曲院风荷仅剩一碑一亭半亩地,濒湖荷花少许。

如今新建的曲院风荷公园其规模、园林景观都胜前代。

园围东起跨虹、东浦桥,沿岳湖、金沙港一直延伸到西山路卧龙桥,迤逦数里,总面积229.4亩。

分风荷、曲院、滨湖密林、岳湖等四景区。

杭州市园林管理部门自60年代规划修建以来,共修砌61座植荷池台,栽种42种荷花和6种睡莲,铺设三处大草坪,建起了观荷赏花的廊阁亭台。

1983年风荷景区建成开放。

1985年滨湖密林区开放,内有大型石舫湛碧楼。

在西湖,可观赏荷花的景点很多,但最妙处首推曲院风荷。

因为五个荷池,栽有近百个品种的荷花,有红底白边的香玉荷,白底红圈的双色玉蝶虎口,有花盘直径达30厘米的红千叶与白千叶,有人工杂交的玉茶碗,有缸栽的千瓣莲,还有用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泥炭层中发掘到的千年莲子培育成的古代莲。

亭亭翠盖拥群仙的荷池,有水道相连,水上架设着或近水或贴出或依水的六座小桥,人行曲院赏荷,无论在晴天、月夜或风雨中都各有其情趣。

居于曲院中心的湛碧楼,是月夜赏荷最佳处。

楼临西里湖,湖面清澈宽阔,清风明月夜观赏莲池夜月,澄明雅洁,趣味独特。

贴岳湖而建的波香亭,则是观赏雨荷的绝妙处。

清诗人许承祖《曲院》诗,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波香亭小如舟,深入绿盖红妆之中,染着荷香的波心水,伸手可掏,大有花为四壁舟为家的情境。

曲院风荷中居于园林之北的最高处迎薰阁是登高远视之所,在这里可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十里芸荷香到门的意境。

曲院风荷的滨湖密林区,内设度假村,建有幢幢桦木结构小木屋以及木板平房,供游人租用。

同时还出租吊床、营帐、炊具等供游人野炊。

1996年景区内充实了酒文化内容,并首次举办了西湖酒文化节。

院内增辟的酒苑,有仿南宋官酿作坊的酒道探源陈列,并引进曲水流觞一景,使曲院风荷重又飘起酒香。

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湖面平静如镜,秋月当空与湖水交相辉映,一色湖光万顷秋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

湖畔有块题有平湖秋月的碑。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

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

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

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

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

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棗八艺社所在地。

如今,这里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断桥之名因何而来并不重要,这里有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遇的说法,就足够它得意的了。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

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

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

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

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

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

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

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

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