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战略

标准化战略

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全文)(2006-2010)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七年五月十八日实施标准化战略,是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发展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重要内容。

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精神,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06-2010)》(以下简称《纲要》)。

一、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标准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标准化在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战略地位。

标准已经成为国际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以标准化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当前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标准化带来的新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主要标准化组织纷纷出台了标准化发展战略,我国也即将制定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深圳以高新技术产业立市,又是外贸出口大市,其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迫切需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深圳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目标、增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在紧约束条件下加快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做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决策,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实现这一宏伟发展目标的必然抉择和迫切要求。

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是促进自主创新的基础及平台。

标准是技术积累的结晶,标准化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快速扩散,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标准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来规范人类对资源的行为,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行为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标准化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然要求。

建设国际化城市要求实现经济贸易国际化、服务功能国际化以及运行机制国际化,要求资源配置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交易规则与国际接轨;标准化对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同时,包含标准制定、检测、认证以及咨询服务等内容的标准化产业链,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高,发展标准化事业对我市突破“四个难以为继”、加快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过去3年,我市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工作,重点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在政策扶持、标准研制、人才培养以及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一批重大成果,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市实施城市标准化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系统地提出新时期标准化战略的内涵和任务,强力推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提高全市标准化工作水平,实现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原则,提高全市标准化工作水平;坚持企业主体原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坚持促进发展原则,提高标准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完善标准化运行和标准创新机制;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增强重点领域标准化发展能力;坚持国际接轨原则,为建设国际化城市服务。

三、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一)工作目标到2010年,初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自主创新、循环经济以及城市管理和服务重点领域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水平居于国内大中城市领先地位,成为标准化意识强、发展环境好、标准研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支撑服务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充足的标准化强市;标准化在提升全市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1.标准研制——建立科研与标准化同步的示范企业100家以上;——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自主创新重点领域,主导或参与研制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300项以上,提交有效国际标准文稿1000件以上;—编制深圳市标准化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目录,其中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重点企业比例达到20%以上,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重点企业比例达到5%以上;——初步建立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标准化体系。

2.标准实施——全市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重点行业采标率达到85%以上,获得采标认可的产品数达到1000个以上;——获得国内外产品认证的证书数达到30000张以上;——获得国内外先进管理标准认证的证书数达到10000张以上;——全市产品、工程和服务标准实施水平居于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3.标准化支撑服务——建立国内领先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标准信息的需求;——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检测能力覆盖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国内领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预警能力覆盖50个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和70类重点产品;——承担国内外标准组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召集人的数量达到20个以上;——扶持一批标准化专业团体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的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培养标准化工程师500名以上,培养和引进国际标准化人才200名以上,其中100名以上高端人才在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担任职务。

四、实施措施(一)加强政府对标准化事业的引导和扶持1.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法规规章体系。

充分利用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推进制定和颁布深圳市标准化条例,为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行政机关制定技术标准文件指导规则》,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对全市标准制定的统一管理;组织制修订深圳市电子政务标准化管理办法、深圳市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备案管理办法、深圳市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标准的实施力度。

2.创新政府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

建立全市标准化推进协调机制,成立由市质监部门牵头,市发展改革、科技、贸工、财政、人事、建设等多部门共同组成的标准化战略推进联席会议,整合资源,提高协调权威,督促政府各部门在制定政策、依法监管、公共服务以及政府采购等活动中运用标准化手段,以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保以及重点发展产业等领域组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

3.为标准化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市财政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鼓励企业、科研机构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承办重大标准化学术活动,支持企业标准联盟机制培育及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市科技研发资金可以支持技术标准研制,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标准化专业紧缺人才培养。

4.建立标准化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科技政策与标准化政策协调机制,鼓励将技术标准研发与产品研制相结合;将“标准创新贡献奖”纳入市科技创新奖评定范畴,对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标准研制及实施项目予以奖励。

(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1.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

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迅速占领市场;鼓励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通过联盟标准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强分工与合作,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相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标准化团体组织,提高产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积极提交国际标准提案。

2.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支持出口企业取得欧盟认证(CE)、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认证(FCC)等国外产品认证,提升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准入等有效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及社会责任标准,食品及药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标准(HACCP)和良好药品生产规范(GMP),软件企业实施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等国内外先进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积极应用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3.发挥示范企业的带头作用。

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遴选一批标准化基础良好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是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建立企业标准化战略;二是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三是创新企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科研开发与标准化相协调的机制,争取在技术上有了突破就迅速研究制定技术标准,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抢占市场先机。

4.鼓励企业承担国内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召集人的工作。

通过承担TC、SC秘书处及WG召集人的工作,增强制修订标准的话语权。

抓住国家有关部门推进TC、SC及WG改革的战略机遇,引导我市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更多的国际及国内标准化组织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三)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1.在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领域取得突破。

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为抓手,选择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列入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重点发展目录,作为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突破点;密切与国家相关部门、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建立快速通道,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扶持企业在通讯设备、数字视听、软件、新材料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化合物半导体、平板显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封装、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等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化领域投入研发,争取在具有前沿研究特征、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工程技术领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标准,掌握在国际国内标准制定中的主导权,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