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中的环境污染
(二)旅游管理部门重开发产值,轻环 境保护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 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环境 保护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开发 和发展过程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 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存在着 这么一个观点,认为旅游是无烟工业,能产 生巨大效益,可大力开发。从国内外的经验 教训来看,过度地开发旅游资源,会对自然 环境和人文景观造成破坏。在景区大量兴建 配套设施,造成整体环境的损害。在文物景 区内的大量建设工程,就会改变文物的原有 特色,割裂了文物作为历史和现实连接的纽 带。在一些“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它们有 着丰富的资源,但急于脱贫致富,在资金短 缺的情况下,很容易采取粗放、野蛮、掠夺 式的开发。随着政策逐步放宽和民间资本的 逐步壮大,民营资本也开始大量进入旅游 业。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破坏资源的现象 时有发生。有些景区对专家的忠告置若罔 闻。
二、旅游环境被严重破坏 (一)工业“三废”对旅游的严重污染 据有关方面报道,昆明滇池、杭州西 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 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海工业废水,废渣的 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 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 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 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 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 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 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大
三、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够 (一)游人造成的垃圾污染 游人在游览过程中,往往携带着许多简 便食品和饮料,这些便携食品都有轻便包 装,包括软硬纸包装、金属罐头盒、玻璃瓶 和塑料包装等,游人饮食后,这些包装废物 往往随手到处丢弃,既不卫生又不雅观。丢 入水中污染水源,丢弃物由于分散,收集和 清扫是件很麻烦的事,特别是在较大范围的 自然风景区,满山遍野根本无法收集清扫, 这些废弃物长期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和消 失。以至于在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 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 也留下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 (二)游人对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环 境的破坏 由于管理不得力,游人在游览区从内到 外,乱刻乱画,在墙上、建筑物的柱子上、 石 头 上 、 树 上 到 处 可 见 “ XXX到 此 一 游 ” 、 “XXX留念” 等杂乱字迹。如在峨眉山、张 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碎石 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有些人对“禁 止攀登”的牌子视而不见,仍旧攀登,在铜 铸、石雕的艺术造型上照相;在森林风景区 内众多的游人有意无意的采集花草树木,捕 捉有益动物,携带录音机大放音乐,嘈杂噪 声干扰鸟类的生存;烟、野炊引起山火等, 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 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 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二)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 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 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 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 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 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 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 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 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 煤 灶270多 座 , 每 年 排 烟 尘225 吨 , 烟 尘 和 二 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 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 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 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 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 和游览心境。
一、旅游资源面临的危机 旅游业连续四年登上全球第一大产业的 宝座。但与此同时,人们都也发现了许多新 情况。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了旅游资源枯 竭现象”;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现土著居民与 游客的争斗;大西洋、太平洋中的一些小岛 由于游人大量涌入导致生态破坏而不得不宣 布关闭;在美国酸雨形成酸雾,使华盛顿林 肯纪念堂的混凝土墙长出长长的钟乳石柱和 石笋,混凝土层剥落,建筑物严重腐;埃及 雅典神庙的女神像鼻尖被消蚀;雅典40年来 因酸雨造成珍贵文物的破坏、损失大于过去 400年 的 总 和 ; 罗 马 古 文 物 特 拉 扬 石 柱 2500个艺术人像受酸雨侵蚀已是形象模糊, 令游人“望柱兴叹”。环境污染破坏了珍贵 的旅游资源。 即使在旅游业发展才短短几十年的中 国,也出现了故宫、黄山游客严重超量,九 寨沟旅游垃圾堆积,厦门黄金海滩沙滩消 失,云南、贵州一些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单 纯商业化而美丽渐失等一系列问题。再比 如:海南省是一个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旅 游大省,海南以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为特 色的旅游资源属于易损型资源,而海岛生态 和热带雨林生态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类型。 游客的大量涌入,已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 很大的压力。景观破坏,环境污染,野生动 物的生存繁衍遭受影响,社会风俗习惯被改 变,游人感受性体验降低等许多问题,已在 海南初露端倪。三亚的天涯海角,是海南的 标志性景点,为游人必到之处。近年来客流 量不断猛增,尤其是旅游旺季,游览区人山 人海,摩肩接踵,遍地是垃圾,花草被折 踩,景区管理无能为力。
·消费市场
Consume Guide ·Consuming Market
现代旅游中的环境污染
■ 闵媛媛 郭丹 南昌理工学院经管系
旅游和环保是当今一个新的国际热点。 目前有两大重要因素把它推向环境与发展领 域的前沿。其中之一就是旅游已成为一个重 要产业,目前约占世界商品出口的10%,尤 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旅游业收入占据了 GNP很大的比例,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有力 地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国 际民间友好交往的一座桥梁。
20实 质解决
很多风景名胜区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景 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 患”。络绎不绝的游人为景区带来了可观的 收入,但游人的数量一旦超过承载量,也会 使原本脆弱的景区陷入危险的境地。世界遗 产地敦煌石窟由于近年来游客过多,游人呼 出的二氧化碳和光线的影响造成壁画剥落, 20年间的损坏超过过去几百年来的侵蚀。由 于旅游者素质低下,人为破坏的事件时常发 生。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的织金洞,是我 国目前开发出来的最大的地下溶洞。但在运 行初期,管理人员不够,成片成片的石笋、 石柱被游客折断带走,经过百万年才能形成 的洞中独特的自然奇观卷曲石已经所剩无 几,且大的一个不剩,令人痛惜。
四、其他一些不利因素制约旅游环境 (一)旅游环保制度不完善及管理不健 全 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虽然 在环境保护的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
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 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 序办理有关手续,有是虽然办了,但没有相 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比如说: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文 物 保 护 法 》 第 3 0、31条 规定:“刻画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 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理赔 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 偿如何界定,都无法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 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些 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 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 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分 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