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可靠性管理典型经验
3)、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发电厂)35KV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35KV用户变电站与供电部门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
1.2.3用户
低压用户——以380/220伏电受电的用户。
中压用户——以10(6)千伏压)受电的用户。
供电可靠性管理典型经验
———————————————————————————————— 作者:
———————————————————————————————— 日期:
ﻩ
供电可靠性管理典型经验
专业名称:可靠性管理 日期:2007年3月6日
报送单位: 汉中市区电力局
摘要: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也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设备制造、生产运行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的统计是供电系统技术管理的基础,也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的目标,以是否对用户停电为标准。
1.2.4供电系统设施的状态及停运时间
运行——供电设施与电网相连接,并处于带电的状态。
停运——供电设施由于故障、缺陷或检修、维修、试验等,与电网断开而不带电的状态。
停运持续时间——供电设施从停运开始到重新投入电网运行(或备用)的时间段,为停运持续时间。
1.2.5停电性质分类
1)、故障停电——供电系统无论何种原因未能在6小时以前向调度提出申请并通知用户的停电。
2.1.3、通过可靠性指标的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减少了盲目和低效率的停电。在涉及到大工程、大项目时,各部门、各班组之间自觉做到密切协作,将停电时间减少到最低,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施工部门提前将工作所用人员、时间、工具、材料等进行周密考虑,充分准备,尽量压缩检修时间。管理部门严格进行停电申请的审批,按工作量及作业环境决定停电时间,消除“宽打窄用”现象,并采用各班组预安排停电百分比考核、停电时户卡、时户数票子等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时间,有效地达到了提高和控制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1.2 定义和分类
1.2.1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指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量度
1.2.2供电系统及供电系统设施
1)、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开始至低压用户的计量收费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其设施为连接至接户线为止的中间设施。
2)、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10KV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为止,及10KV用户的电气设备与供电部门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
1专业管理目标:
1.1 企业战略对专业管理的要求: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不仅是广大客户的需要,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增加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社会效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近两年来,通过不断促进和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不断获得提高。我局在抓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供电系统限电——有外部原因和内外部原因两种。
A、外部原因——由于电力系统电源容量不足,由上级调度指令对用户以拉闸或不拉闸的方式限电。
B、内部原因——由于供电系统本身设备容量不足,或供电系统异常,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供电而对用户的拉闸或不拉闸限电。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可靠性管理办法:
2.1.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C、用户申请停电——由于用户本身的要求得到批准,且影响 其他用户的停电。
3) 、临时停电——事先无正式计划安排,但在6小时以前按规定程序经过批准的停电。
A、临时检修停电——系统在运行中发现危及安全运行而必须处理的缺陷,并在6小时以前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
B、临时施工停电——事先无计划安排的施工,并在6小时以前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
A、内部故障停电——凡属本局管辖范围以内的电网或设备等故障引起的停电。
B、外部故障停电——凡属本局管辖范围以外的电网或设备等故障引起的停电(包括由用户引起的停电)。
2)、计划停电——有正式计划安排的停电。
A、检修停电——按检修计划要求安排的检修停电。
B、施工停电——系统扩建、改造及迁移等施工引起的有计划安排的停电。
2.1.2、实施目标管理,强化指标考核
我局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在统一电网的统计分析口径,做到横向、纵向可比的基础上,统一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每年年初,在结合全局年度检修、技改、反事故措施计划和我局供电可靠性预测指标的基础上,综合平衡后下发《汉中市区电力局供电可靠性管理计划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按季度将停电时户数、可用系数等计划指标分解下达到供电站、中心所、供电所。各班组根据自身的特点对调度、检修、运行、用电等进行考核,严格实行可靠性指标的“先算后报、先算后停、先算后干”,积极推广三个“零时差”考核办法,即:①实际停电时间与预告停电时间的零时差;②停、复役操作实际执行时间与操作预定所需时间的零时差;③检修工作实际开工时间与检修工作申请时间的零时差,结合我局经济责任制加以考核兑现.
供电可靠性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生产技术营销科领导为成员的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各级可靠性业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小组,形成了领导、科室、班组三级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专门抽调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熟悉电力系统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生产实践和管理经验,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可靠性评价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可靠性管理工作,并配备了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为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了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工作的稳定性。主管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领导对可靠性工作有要求、有了解、有支持。供电可靠性的归口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部室的协调、管理和培训职能,认真落实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人员选配、培训和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工作,确保了供电可靠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