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第一篇:班组建设典型经验凝练“三种精神” 建设一流班组********调度控制中心配网抢修指挥班********调度控制中心配网抢修指挥班是一个由10名青年员工组成,充满活力的年轻班组。

主要负责全***市1.58万平方公里、410万电力客户的配电网抢修指挥工作。

自201X年1月成立以来,我们班以凝练“三种精神”为载体,以“青年创新工作室”为牵引,通过班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激活了班组这个企业的“细胞”,提高了班组生产和管理水平,成为一支勇于创新、善打硬仗的一流班组。

先后获得“******省公司优秀创新工作室”、“***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

一、努力超越,勇攀高峰的学习精神我们班的努力方向是把班组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班组提出愿景:“打造一流的高素质团队,让人人成为创新能手”。

我们成立了******省公司第一个以“青”字号命名的“万强青年创新工作室”,在班长带领下,班里开展“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贴近、三个适应、三个延伸。

三个贴近即:贴近本职、贴近专业、贴近工作。

三个适应即:与配电网的发展相适应、与专业理论相适应、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

三个延伸即:向完成抢修任务延伸、向相关知识延伸、向未来配电网发展方向延伸。

具体实施“一人一课题、一师带一徒、一岗一轮换、一周一主题”的四个“一对一”学习法,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学技术、练技能、 1搞创新的积极性。

我们班成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面掌握了《配网异常及事故处理管理执行文件》、《配网检修工作票管理规定》等相关配网专业技术知识,为各项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班始终坚持有目的培养青年职工,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每逢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班里都选派青年职工参与。

攻关课题结束时,参加人员必须撰写论文或技术报告,参加论文评比。

自觉、自发、自主学习已成为我们班集体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仅201X年就有17人次完成qc成果12项,11篇技术论文参加公司的论文交流。

班长万强不仅自己具有高超的配电网抢修指挥控制技能,对自己的“绝活”也毫不保留,主动向年轻职工传授技艺。

他编写的《缩短配网故障停电时间》、《缩短配网临时操作票出票时间》两本qc成果册,成为配网抢修过程中解决难题的“金钥匙”。

二、追求卓越,打造精品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勇攀技术高峰,打造精品”是我们班的重要特征。

我们结合班组实际,鼓励班组成员立足岗位,持续创新,大力开展“集体研讨、相互学习、举一反三”活动,形成了追求卓越,努力打造精品的浓厚氛围。

我们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配网发生故障时,对故障点柱上的开关快速进行定位分析。

公司为我们定下了每次故障定位时间?60分钟的质量目标。

但通过对201X年1月至6月的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定位的平均耗时达到了79分钟/次,没有达到标准,班组的生产质量存在着隐患。

面对困难,我们班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籍由我们班倡导的“经验交流传帮带、一专多能促成才”活动,深入公司相关部门、班组进行调研,获取了交叉配合专业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标准对照,最终确认了产生问题的3个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班多次召开“你说我听大家谈”主题班会,集思广益,制定措施。

综合运用“tpm”法,“统筹”法,自动化等手段,及时掌握线路联接关系,缩短审核故障点柱上开关线路图时间。

同时,引入“5s”质量管理办法,优化抢修指挥流程,缩短确认非低压用户故障时间。

通过对201X年7至12月的213次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时间进行效果检查,定位时间达到了平均52分钟/次。

201X年,经过公司制度性的推广和成果转化,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时间进一步稳定在50分钟/次,有力地提升了配网故障处理的效率,减少了每次事故的停电时间,年均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这一成果也获得了201X年“中电联(第五届)全国电力行业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凝聚人心,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我们班是一个和谐奋进的团队,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我们深入推行内部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员工、关爱员工、凝聚人心,促进了班组与企业、班组与员工的和谐。

我们班充分认识到班会的作用,通过班会进行有效沟通,促进班组工作顺利开展。

我们班明文规定班长必须每日召开班前班后会,每月月初召开工作布臵会,月中召开检查工作会,月末召开总结工作会及每月一次的全体员工会议,凡是班内建设、技术改造或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提前向每个员工征求意见,并在全体员工会上通过员工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始、扩展、回收、结论、追踪七步执行程序进行落实,确保会议收到良好的效果。

班长在适当时候对工作进行总结,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这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同班组工作的粘合剂、润滑剂,激发了全体成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班有不少参加工作一、二年的青年员工,有人认为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都不成熟,对于工作还难以胜任,一些年轻的员工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我们在提升青年职工专业素质的同时,创建了“阳光访谈室”(心理舒缓中心),了解青年员工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使青年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心更齐了,都能自觉地服从班组的整体利益,主动加班开展技术攻关成为了大家的经常行为。

创新无止境。

我们将继续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进一步凝聚“三种精神”,发挥“青年创新工作室”的模范带头作用,用一流业绩为电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二篇:农电班组建设典型经验农电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编写模板班组典型经验名称专业名称:日期:填报单位:洛龙供电所根据六型一化班组建设要求我所组建精细化学习班组,建设示范窗口,全所10kv高压用户实现远程抄表,低压用户实行电子标签抄表,自主研发了电子标签巡线系统10kv线路及低压台区实行电子标签巡线,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管理水平。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在工作中贯穿国网公司“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

一、目标描述目标描述需说明班组管理崇尚的理念或采取的策略、内容、范围和要求等。

1(班组管理的理念或策略;2(班组管理的范围和目标;3(班组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指标体系是指班组管理的过程控制指标)。

二、主要做法洛龙供电所位于伊川县洛龙乡,成立于1977年,现有职工20人, 10kv配电线路3条,400v配电线路122条,担负着洛龙乡11个村、10720户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和65家企业的供电任务。

201X年度洛龙供电所被评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第一名。

一、创建精细化学习型班组,建设示范窗口。

基层供电所和供电营业厅是展示电力企业形象的窗口。

由于原办公场所已远远满足不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办公环境,伊川县电业局在异地新建了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的标准化供电所,打牢优质服务硬件基础。

在办公场所,一层设置:营业大厅、应急值班室、培训室、备品备件室、安全工具及施工工具室,营业大厅按照国网公司要求,设置了各种标识、展板及国网公司表示,设置有等后座椅、用户填写台、客户意见簿、便民箱、饮水机、雨伞、宣传彩页、vip室、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专职客户服务员为客户提供各类用电业务的咨询洽谈服务。

二层设置办公区:所长室、三员室、配电班、营销班、视频会议室。

三层设置宿舍区:职工宿舍、餐厅、安全、廉政教育室、活动室。

二、强化班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倾听客户心声,通过《意见征集卡》收集客户意见,了解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强化整改落实,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认可和电力客户的满意。

二是在供电所服务窗口设立党员示范岗,通过佩戴党徽、工作牌、服务卡,建立“小蜜蜂”电力服务队,按期对孤寡、残疾老人推行上门服务,延伸服务等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大力开展供电亲情服务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通过发放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宣传单,为了客户缴费方便采用邮政储蓄、银联pos机、自助缴费机、银行代收等多种缴费方式,增进客户对供电企业的认知度,树立“诚信履责、可靠信赖”的一流形象。

二、加强班组业务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全所10kv台区实现远程抄表,低压400v用户实现电子标签抄表,有效地降低了高低压线损提高了管理水平。

电业局自主研发了电子标签巡线系统,10kv线路及400v低压台区巡线全部采用电子标签巡线,有效地杜绝了在巡线中人员不到位现象。

为了提升供电所员工整体素质,我所在院内建立了练兵场,根据所内制定的月度培训工作计划,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有力的提高了培训效率。

在提升职工的服务意识时,该所安排人员到学习专门学习礼仪知识,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实行微笑服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你用电、我用心”。

该所强化“你用电、我用心”服务意识,深化供电服务标准化建设,统一服务标准、服务渠道、服务项目和服务行为,建立通畅、便捷、高效、快速反应的供电服务运行机制。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标准,规范运行职责,增强服务效能,塑造良好服务形象。

巩固和加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增强供电所服务能力。

三、评估与改进根据班组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评估班组管理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流程的科学性,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制度和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等,发现班组管理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

1(班组管理的评估方法;2(班组管理存在的问题;1.员工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由于还有极少数员工思想观念落后,他们满足于仅有的一点知识和技能,把能够“维持”现状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以不变应万变。

他们做事凭想象,常把自己比作“聪明人”,以规避制度为乐,以工作侥幸为荣,其固步自封的工作思想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改革发展。

2.工作“习惯”化,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每当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时,在事故总结报告上常离不开这样一句话“责任人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为什么极个别员工会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呢,追根溯源,还是这部分员工在工作细节上存在随意性,不按“标准”做事,总用“习惯”作为自己的工作理由,把安全隐患视为不可避免的平常事,他们用“坦然”掩饰自己对工作的轻率、对规范的抵触、对安全的漠视。

3.绩效难“定量”,改革创新少有举措。

企业对员工的业绩考核还存在语文式的判定现象,少有数学式的工作描述,致使极少数员工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逃避工作责任,让“老实人吃亏”还有一定的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班组工作的创新开展,也造成班组管理上的劳而无功、劳而无能、劳而无用的现状。

三、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