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1.1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
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
日已有114天,这意味着中国公民出游机会的增加。
与此同
时,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进入“双康”旅游时代的概念,
即“小康”+“健康”,在小康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问
题,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1]。
休闲与
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身
体机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层面上,还包括情绪健康、
精神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人们
能够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心闲体静”、“心宽体健”的目的。
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具体就表现在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旅游
活动得到身心的愉悦,对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也提
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
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假日得到愉悦身心,休闲
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也正是广大旅游者的休
闲需求刺激了中国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1.2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
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城
乡和谐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
文化等方面。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能够起
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者认识到发展乡村
旅游的重大意义,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
“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
口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载体,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
游高峰论坛上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
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活动
的开展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纽带,能够凸显好山好水好资源,
有利于营造农村旅游大环境,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
1.3新农村建设为旅游业提供发展机遇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区
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此次党中央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
工作以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与此同时,国家
旅游局适时提出了2006年的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使
旅游产业的发展参与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
发
展乡村旅游是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表
现,是利用国家政策导向,抓住机遇,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发展
的有效措施,是实现农民增收、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
新体验、树立新风尚、创新解决湖北三农相关问题的有效途
径。
一时间“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成为城镇居民节
假日主要的休闲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
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从乡村旅游经济中得到切实的好处,
旅游者的休闲旅游活动也得到了丰富。
5结语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将一个典型区域的各种乡村旅
游发展现象进行全面的规律性的总结,以期对国内其他区域
乡村旅游发展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
处,首先对于乡村旅游模式的总结仅停留在国内研究文献,其
次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区域上的局限性,对于全国
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具有普适性,第三对各种模式的提出
还没有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如各种模式的管理机制、经营策
略、盈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关于中国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的研究并没有因为本文的结束而终止,它是一个在
时间轴线上不断发展的研究议题,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提升,
中国乡村环境的改变,以及各个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中
的特殊性,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勇,周霄.WTO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23.
[3]马勇,李玺,李娟文.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81-283.
[4]江林茜,张霞.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成都农家乐为
例[J].求实,2006,(1):244-245.
[5]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人文地理,2005,(3):84-87.
[6]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
2004,(4):33-37.
[7]罗明义.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和特点[J].旅游学刊,2005,(5):9.
[8]万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4):10-11.
[9]王瑞花,张兵,尹弘.国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3):73-76.
[10]叶林红.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以南阳市卧龙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1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