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習型組織的觀點談建構學習型學校馮秋桂( 90年 6月撰寫)―I T-、八壹、前言在社會變遷快速,價值多元化的時代,知識不僅一日千里而且瞬息萬變,處在e 世代的人類,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變」與「不變」之間的抉擇。
教育工作更是肩負時代使命,站在社會變革的第一線,教育改革的呼聲與日俱增,在教育鬆綁政策之下,學校的自主性增強,因而學校的教育品質直接影響教育改革的成敗。
學校的教育品質要提升,不論是個人或組織,不僅要扮演執行者與變革者的角色,更要扮演學習者的角色,以充實組織及個人的相關知能,若以組織和個人在學習上的關係而論,組織的學習更益加突顯其重要性(劉鎮寧,民87)。
因為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不是個人(Senge,1994;郭進隆,民83,頁15)。
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育注入一股活水,是沉寂以久的校園該走的方向。
學校教育長久以來處在封閉、保守、缺乏競爭的環境中,就如同溫水中的青蛙日復一日,隨著溫度的升高,變得越來越虛弱,最後無法動彈。
如果學校教育無法感受社會環境的變動,與溫水中的青蛙有何異同?學校在本質上就是以「學習」為主的,所有的活動透過教與學來達成教育目標,所以學校要發展學習型組織,才能創造學校組織的活力與生命,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深度匯談,激發組織成員的潛能與團隊合作的精神,並且「學習如何共同學習」就能成為一個學習型學校。
有了學習型學校的特色,就能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動,使學校成為培養優質國民的場所。
貳、學習型組織的意義與五項修練一、學習型組織的意義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主要來自於企業管理的理念,由於科技的進步與社會不斷的變化,為了能掌握時代的脈動,個人與組織都必須不斷的學習,才能滿足個人與組織生存的需求,所以學習型組織在企業界成為一股風潮。
學校的行政運作大都承襲科層體制的方式,較不能與開放社會的理念相企合,二十一世紀是終身學習的社會,先進國家都卯足全勁的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建立個人終身學習的理念。
學校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怎可在墨守成規不思改變呢?因而學校在組織改造時,能成為一個有學習能力的組織是相當重要的。
何謂學習型組織?以Peter senge(1994勺「第五項修練」為學習型組織下一個定義: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組織在變動的環境中,為因應環境變遷的需要,運用系統思考的模式,結合成員的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透過團隊合作與學習,建立組織的共同願景。
所以,學習型組織的主要精神是民主化、自動化、自主化、多元化、全面性、卓越化的,學習型組織的領導人必須具備開放民主的性格,採取全員共同參與決定,時時關懷成員;而成員亦應時時主動參與各項事務,激發自我成長與自我負責的能力,藉由團隊合作來發揮特色,開展多元學習空間,注重各層面的發展;成員除自我超越外,更使組織發揮效能,邁向卓越。
二、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在內涵上包含五個重要的修練,Peter sen g(以系統思考的觀點為核心,他提出邁向學習型組織的五個修練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這五項修練彼此互相影響,以系統思考加以整合,這五項修練的主要概念與在學校行政中的價值如下:(林慶國,民89)(一)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一種概念性的架構,它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覺的事件雖然各自獨立,但他卻能在不知不覺中牽一髮而動全身。
系統思考便能協助我們去探討系統中各元素彼此的糾結、相互作用的關係,使我們更容易掌控整體的變動型態,而非僅是個別現象,他也是說明了:整體超過部份的總合。
就以學校教育而言,學校組織中的教務、訓導、總務、輔導、人事、會計、家長會、教評會、教師會等等組織,雖各自獨立,卻環環相扣,互相影響,學校的行政運作就必須做整體的系統的思考與評估,才能做最好的的決策。
(二)自我超越組織的學習必須透過個人的學習。
缺乏個人的學習與成長,組織即無學習,「自我超越」是學習釐清什麼是最重要的,讓我們的生命在追求理想與渴望的過程中得到充實。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基礎,組織學習的意願與能力全看成員自我超越的願力而定。
就以學校教育而言,學校的基本精神是學習,學習的目的除了要增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意的發展外,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因為學生具備學習的方法,知道如何學習時,就能自我超越,發展潛能,追求自我的實現。
(三)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深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
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
改善心智模式,首先要把鏡子照向自己,學習把內在想法坦露出來,接受嚴格審視,還要以學習性對談的方式,讓大家勇於發表,彼此激盪想法,對行動進行反思,揭發個人與組織的防衛心態,增進合作性的學習。
就以學校教育而言,無論是行政措施或學生的學習,均要有開放的心態,民主的思考,包容性的思維,一方面改變固著的觀念,一方面思考如何讓心智模式作一些改變,如何才能創新、更新、永恆學習。
(四)團隊學習組織的基本單位是團隊,唯有團隊學習,組織才能學習。
團隊學習是由培養「深度匯談」與「討論」的能力開始,再進入共同的思考。
經由匯談、討論的過程中激發彼此的想法,使群體的智慧超越個人的智慧。
以學校教育而言,學校是一個基本的教育團隊,行政、教學、學生、家長會,都可稱為團隊,透過各種組織團隊集會,討論,深度匯談,才能凝聚共識,獲得新知,對組織的發展是重要的,學校經營者必須能整合資源,促進團隊的互動學習,才能提昇教育的品質。
(五)建立共同願景共同願景是學習型組織的重要理念,它是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或目標的能力(Peter senge 1994)。
一個組織若無大家共同奮鬥的目標,對未來沒有憧憬,組織將會人心渙散,效能不佳,因此組織領導人應設法將個人願景轉化為組織共同願景,「共同願景」的修練,才能使組織發展有明確的方向。
以學校教育而言,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無論是老師、家長、學生、行政人員,都能承諾為學校的發展奉獻心力,並且為共同願景採取行動,集結個人與組織的力量,不斷自我超越,保有學習的泉源,才能實現組織共同的願景。
參、建構學習型學校Peter sen ge對學校轉型為學習型組織,持肯定的意見。
學校為因應新世紀的教育需求,適應教育生態的轉型,改善教師心智模式,提高教師素質,學校實有成為學習型學校的必要。
以下就學習型學校的特徵,以及如何建構學習型學校作一淺述。
(一)學習型學校的特徵1、重視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鍛鍊學習型學校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現代國民所具備的能力,應重視學生蒐集、分析、使用資訊的能力,並且培養勇於表達想法、分享合作,規劃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須激勵學生維持高學習動機,讓每一個學生有自己揮灑的舞台,重視個人價值,引發朝向自我實現的目標。
2、學校經營者應成為學習領導者學校的校長本身應率先成為學習者,創造學習的環境,促進教師間的團隊合作與學習,在校園中有教師和學生作品展現的機會和空間,透過相互觀摩與學習,達到同步成長的目標。
3、有豐富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影響組織成員的價值觀與行為,如有學習型的校園文化,那麼組織成員會自然而然向組織文化認同,因而學校應重視學習和專業成長,鼓勵教師改變教學模式,從事教學研究,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教學研究會,讀書會的運作,一起合作學習,並塑造優質且豐富的校園文化,如此才能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4、學校為一個學習系統組織學習型學校可提供一連串的學習活動,不斷在活動中嘗試和探索,經由成員共同的行動反思,建立共同的願景。
學校領導者在過程中應學會傾聽,鼓勵教師產生個人願景,然後結合許多個人願景成為學校共同的願景,使學校成為一個學習系統組織,實現終身學習社會的目標。
(二) 如何建構學習型學校學習型學校的主要精隨在於「學習」,包括校長、教師、學生、職工和社區家長,都應成為學習型學校的主體。
建構學習型學校的具體做法如下:1、落實民主領導風格用開放式的領導,接納每一個成員的意見,只要是對組織發展具有正面積極的看法,都應採納,作成理性的決策。
校長應隨時關心教職員工,使其能自動自發完成任務並且自我負責。
2、善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力量學校大部分的經費來自政府的預算,可說資源有限,學校應結合社區人力、物力,協同共創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使團隊學習的願力增強,因此,也應鼓勵家長會到學校辦理相關活動,學校也可邀請相關專長人士到校指導或演講。
3、在行政上營造有利的學習氣氛(黃裕成,民88)(!)組織的智障:學校的主管應先改變領導方式,以尊重、溝通、協調、匯集成的意見,鼓勵成員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意見,將Peter sengeB勺五項修練技巧,改變心智模式和團隊學習的要領融入工作中,激發全體員工主動參與的熱誠。
(2)小組展開學習:學校可以同學年或興趣分組的方式,組合成學習團體,共同研討五項修練,凝聚共識後,有助於發揮深度匯與討論問題的修養。
(3)鼓勵與獎勵:行政上應鼓勵教師們對自己所承辦的業務或教學工作做研究和討論,對其研究成果應給予獎勵,並安排教師進修時間分享給全體同仁,經費許可之下,協助其出版,不僅藉此可拋磚引玉,更能使成員有見賢思齊焉之效。
4、設定學習目標有計畫舉辦專業成長,刺激成員不斷進修與學習,鼓勵教師進修與研究;學校組織各種團隊應有周詳的計畫,和預期的目標,有具體可遵循的方向,成員朝共同方向努力,就能使組織具備活力與生命力。
5、發揮行政服務、引導生動活潑的教學配合開放教育、小班教學精神、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使教學活潑而且多元,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結合親師生的力量,引導家長參與教學活動並成為協助者,活化家長的教育責任。
6、增進行政人員的能力(1)思考與溝通的能力。
(2)不斷反思個人的價值觀,並且調整個人行為,使與價值觀一致。
(3)學習傾聽並且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
(4)想法明晰並且具有說服力。
(5)不斷學習的開放態度。
肆、結語要營造學習型學校,所有的教育人員都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Peter senge 所倡導的學習型組織的概念著手,以系統思考為核心,培養整體性思考的習慣,促進成員改善心智模式,激發成員自我超越,以團隊學習的方式,促進組織學習的動力,建立組織共同的願景。
學習型學校是不斷學習與轉化的組織,學習是持續不斷在進行的,不論是校長、教師、學生、家長都是學習型學校的成員,只有方方面面的經營與努力,方能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立於不敗之地。
學校教育品質的提升永無終點目標,唯有在持續不斷的學習理念之下,共同朝著願景努力,屏棄個人偏見,建立對話機制,督促教師專業的成長與研究,才能確保教育的品質。
我們期許由學習型組織的觀點出發,在校園中能建立學習型學校,促使教育改革的動力在校園中開花結果。
伍、參考書目林貝絲(民89)。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習型學校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