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梁燕
[文章摘要] 本文阐释了和谐校园及和谐教育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目的在于引起重视,使高校校园更加和谐。

[关键词] 和谐校园和谐教育重要性有效途径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和谐德育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谐校圆与和谐德育
1和谐校圆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

而校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正象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们所处校圆也应是如此和谐。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们所处校圆也应是如此和谐。

2 和谐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教育境界。

它强调每个人的每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全面,自由发展。

和谐德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在和谐校园背景下的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和谐发展,并最终达到“双赢”的道德教育。

其内容如下:(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要求在和谐校圆建设中,以“人的存唨嚌全面发展”为理论基础,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其哲学理论: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是主体,在自觉参与和谐校园的构建过程中,逐渐走向人格的成熟及情感的丰满。

实现其德育宗旨要从个体的实际出发,以人性为基础,将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有效地统一起来。

(2)底线道德的教育文化理念: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靠人的内在的自律行为,它能把客观社会外在要求内化为人自己的信念与需要,它能使人做到在无人监督,无人要求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抑恶扬善,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3)人为底蕴的教育心理学理念: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教书育人,培养人文精神是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全取决于向学生灌输人文知识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必要的和谐人文氛围。

在现代社会中,要求师生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养成,出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自”因此,尊重无疑是维系人际和谐,人于社会和谐的纽带。

二、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1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校园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聚集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充分发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培养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会导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影响教育质量,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国际竟争的加剧又强烈要求,我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必须和谐。

2是维护校园稳定和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只有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团结广大师生员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学校全面发展。

目前,校园周边环境也是困扰学校对青年学生教育的一大难题。

在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极大地侵蚀着学生的心灵,有的甚至已严重影响学业,导致留级,退学等不良后果。

高校应为学生提供上网硬件条建,把学生从校外的网吧吸引到校内的机房中,实现学校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发展的和谐。

3是落实科学发展和大学成才的重要保证。

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就是建立起师生员工身心愉快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的构建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

大学生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只有在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下,我们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受到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熏陶,摒弃不良因素的影响,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和谐德育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
党中央所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价高职学生的素质,不能只看“知”还要重视“德”,“体”,“美”,“劳”等。

1创新德育裁体;在充分利用院报,广播,电视台,宣传栏等舆论阵地,业余党校,业余团校,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培训阵地,以及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等文体阵地的同时,创新德育裁体,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A)挖掘节日,纪念日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德育效果。

(B)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惓为指导,开发本校课程。

(C)设立三级教育体系,先成人后成才。

大一军训;大二进行职业道德叫教育;大三树立“好男儿志在四”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创新德育内容:(A)将不同职业高职生所学不同专业和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

(B)进行情感陶冶:融入真性,用真性去感化学生。

使教育者与学生达到水乳相融,心心相印的境界。

(C)心理教育建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热线,心理聊吧等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

3创新德育形式: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强调社会集体利益合理性。

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会导致个人主义,片面强调集体利益会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空洞无物。

因此,可采用以人为本指导思想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方式。

如去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去特殊学校牵手残疾儿童。

这样可使学生心动了;情暖了,灵魂净化了;人格提升了。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告诉我们:“大学是德育的最好的温床”。

“高校教育是人道德素质培养最集中,最系统,最重要也是最针对性部分”德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可多得的教育方式。

四、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观的必然产物,是顺应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现代社会建设人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人为本,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高等学校必须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切实保障并维护师生,员工的各种权益。

2激发师生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

学校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师生争相为增强校园创造力做供献。

3培样和谐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和谐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建设这样的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促进学校各方面发展。

4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校园,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注意解决各个利益群体的不同的切身利益。

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创建和谐校园,实现校园政治清明,风气清正,关系融洽。

5维互校园的安定有序:建立一种促进校园和谐的长效机制。

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
管理的和谐统一,建立建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维护校园的安定有序。

6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

7关注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群体:高校引入成本分担后,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越来越多,他们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因此我们要关注校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群体,给他们提供必要帮助。

8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所存在问题:就业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业存在不公平现象,供求存在局部性,结构性失衡;存在失信行为。

为此,高校要不断增进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向的教育和学习,提高他们就业竟争力。

总之,高校校园的和谐是整个社会的一角,是一个系统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当认真思索和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