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对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的“通才”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示练结合,以练为主。

教师与学生的观念都应转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系统的知识,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内在素质转为系统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该课程坚持以“夯实基础,适当拓展,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服务专业,适应社会”为指导思想,采用项目化教学,为各专业搭建计算机应用的公共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化办公技术,构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凸显该课程的基础性、文化性、工具性、服务性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及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属公共基础课程,必修的课程,内容包含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与组成,学会使用计算机从事通用性的信息处理工作。

本课程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协作开发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岗位技能和知识。

五、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巩固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2.巩固提高Office2007软件、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Internet的使用能力.
3.巩固提高综合应用各种软件和使用技巧能力。

4.培养自学其它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5.具备爱岗敬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作业精神的能力。

6.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创意思维活跃的能力。

7.具备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8.具备能较好的与客户及制作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1.2知识目标
本课程以真实的工作流程的编制为载体,以项目带动内容,使学生针对具
体工作流程任务全面掌握:
(1)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对项目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3)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4)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
(5)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汉字输人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人方法;
(7)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8)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9)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0)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
(11)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常识,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1.3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机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网络资源应用的能力及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沟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6、培养学生保持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7、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能力迁移。

8、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项目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5、第一次课设计梗概
1、开篇
以几份以往学生所做的班级板报和PPT优秀作品为例,告诉学生,他们完全也能设计
这样的实例。

(1)分析构成这些作品的组成部分及主要制作方法,因为它直观和精彩,学生能被
深深吸引,他们会有这样一个结论,原来做设计会是这样的有趣,自己也能实现。

(2)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班级班报,我在一旁加以指导,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热
情,在课堂上手机上网搜索资料,并要每人作出一份策划书。

2、中篇
(1)再简介几个实例,来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

(2)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安排,本课程将要实现哪些项目,讲课以实际项目(可大、可
小;可复杂,可简单;与实际接近,涵盖知识点)为载体。

3、下篇
(1)简述当前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形式,以就业为目的来简述本课程的实用性。

(2)简述本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建议的学习
方法,学习态度,作业形式,考勤等)。

(3)最后是自我介绍。

(姓名,电话,系别。


六、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出缺勤情况、平时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爱护公物与保护环境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平时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指标;
阶段性考核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项目模块的考核,所有考试项目都来自于无纸化考试试题库,每个模块考试试题库由十个固定考试项目和一个自主设计考试项目组成。

每个学生考试时,在模块试题库中抽取一道固定考试项目试题和一道自主设计考试项目试题进行考试,老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阅卷,形成阶段性考核成绩。

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阶段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参考资料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杨飞宇等编
《计算机文化基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全国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十一五”规划教材,宋艳萍等编
八、其它说明
1、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2、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动手实践能力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