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联合王国,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
英国于欧洲西北面,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一个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
它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崩溃,已失去昔日荣光。
不过,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
经济,金融仍居世界前列。
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
国土面积:243,61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62,262,000主要城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英国主体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本来英国专指英格兰England)。
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由于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其余众多岛屿面积过小,所以不包括在内。
英国(The United Kingdom)英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国家。
英国的艺术、音乐、文化和饮食一直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民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并与许多国家有着悠久而密切的联系。
直到现在,它仍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保持着牢固的关系。
英国是欧盟成员国,25年来,在维护和发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方面,它是始终不渝和热心的支持者。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等。
英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占第七位[1],而且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
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
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著名景点【爱丁堡】爱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宫苏格兰威士忌中心【巴斯】罗马古浴场普尔特尼三拱桥皇家新月型大厦【格林威治】格林威治公园海事博物馆千禧巨蛋【剑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圣玛利教堂【伦敦】国会大厦和大本钟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杜莎夫人蜡像馆福尔摩斯博物馆格林威治天文台海德公园汉普顿宫肯辛顿宫伦敦塔圣保罗大教堂塔桥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温莎古堡西敏寺【温莎】温莎城堡温莎乐高乐园伊顿学院特产苏格兰威士忌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历史悠久,在世界上最负盛名。
苏格兰高地的特殊水质和极为严格的酿造工艺,使那里出产的威士忌被誉为“液体黄金”。
银器英国的银器非常华丽、造工精良而复杂,广受各国游客的欢迎,特别是银制的圣诞餐具,除了很美观品种还很多,从蜡烛台到刀叉再到碟子应有尽有,这一类银器的制作也是英国传统的手工艺。
皮革制品英国的皮革制品由来已久,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小手工作坊到现在的机械化大生产,经过历代的精化和改良形成今天的风格。
英国的皮革制品总是想表现稳重、脱俗的绅士气质。
泰迪熊泰迪熊(TeddyBear)有着浑圆丰满的身材和四肢,蓬松温厚的安哥拉羊毛,简素的材料和绣线,憨厚的表情,以及百分之百的手工缝制和填塞作业。
在白宫的一次宴会上,有几只玩具熊被打扮成猎人、渔夫的模样陈列在桌上当作装饰品,罗斯福总统,对这批小熊着迷不已。
恰巧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小名也叫泰迪,很快泰迪熊也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宠物,泰迪熊。
如今的泰迪熊就像芭比娃娃一样,已经不再是一般玩具的概念了,更多的,它们被赋予了各种特殊的纪念意义,担负起了传承某种文化的作用。
尤其是在欧美,一只泰迪熊可以被当作家庭一员,甚至陪伴一家三代人成长。
饮食英国人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
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然而,他们对牛肉类方面又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土豆,还会在牛排上加上少许的芥茉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则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则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较为人知的英国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鱼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鸡(CHICKEN A LA KING)等。
英国人喜欢狩猎,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猎期中,就有许多的饭店或餐厅会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鸡(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调。
而一般烹调野味时,均采用些杜松子或浆果及酒,此做法是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主要城市及景点一、伦敦伦敦(London)。
英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人口751.24万,面积1,577.3平方公里。
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作为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伦敦是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依据城市特点,大伦敦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港口区和郊区等几部分。
伦敦城面积仅为1.6平方千米,是英国历史中心和古王宫所在地,现为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
西伦敦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文化区、王宫白金汉宫、首相宫邸唐宁街10号、会议大厦、政府机关白厅所在地,东伦敦和南区为工商业区和住宅区。
郊区多公寓和别墅,是英国航空工业和汽车制造中心。
伦敦是有2000年悠久历史的世界著名城市。
其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筑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白金汉宫始建于16世纪,收藏大量珍贵家具、绘画和工艺品。
威斯敏斯特宫庄严典雅,为伦敦最壮丽的哥特式建筑。
圣保罗大教堂高110多米,以悠久的历史和壮观的圆形屋顶著名。
此外,伦敦塔、伦敦塔桥、大英博物馆、图索德夫人馆、皇家植物园等亦为著名游览地。
伦敦是世界艺术创作、传媒文化之都。
粼粼总总的戏剧、音乐、电影、舞蹈、歌剧和视觉艺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前往。
伦敦人从这些精彩卓绝、种类繁多的城市艺术中获利匪浅,然而绝大多数艺术活动都集中在伦敦市中心。
英国演艺界人士、电影电视工作者中约有半数定居在伦敦。
半数以上的伦敦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会每年至少去一次剧院或美术馆。
伦敦城市硬件设施十分发达,公园,剧院,电影院,购物中心,博物馆应有尽有,能够满足喜爱城市生活的朋友的绝大部分要求。
发达的交通设施例如:地铁(伦敦地铁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地下铁路系统。
十一条不同的线路纵横356公里。
在过去的50年间仅新建了两条新的地铁线路。
而在近二十年间,伦敦地铁的夜间载客量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二十以上。
每天清晨,约有四十万人乘坐地铁赶赴伦敦市中心),公共汽车,四大机场(Heathrow, Gatwick, Stansted和Luton)每天运送上万人次的飞机来往五洲。
大本钟,塔桥和白金汉宫依然散发着百年的古典气息。
伦敦的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王宫,位于圣詹姆士宫与维多利亚火车站之间)、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国会大厦)、伦敦塔(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伦敦塔桥附近)、海德公园、格林尼治天文台、福尔摩斯博物馆(贝克街221B号)、大本钟、伦敦塔桥、伦敦眼(观景摩天轮)、特拉法尔加广场。
二、牛津提起牛津,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会是闻名于天下的牛津大学,的确,牛津城无论什么地方都随时散发着文化的气息。
牛津,这座不朽之城,它既有都会的气味,又有大城的格局。
站在High街上,所见的尽是巨石奔云的浑厚建筑,又风光,又有气魄,可与伦敦最美的街道媲美。
牛津的中古性格已受到20世纪最新工业技术的洗礼。
汽车工业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就业的机会,但也冲走了古典宁静的气氛。
可是,牛津的古典精神毕竟对现代技术文明有强劲的抗拒力量。
就在牛津城的大道通衢上,竖立了一座座庞大的牛津的学院,如麦特兰学院,皇后学院,大学学院,贝里奥学院,三一学院,基督学院……每个学院都有峥嵘宏伟的高门危墙。
在门墙外,车水马龙,确是20世纪;在门墙内,鸦雀无声,仍似中古世纪。
牛津大学有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在目前藏书430多万册的包德利图书馆(Bodlieian Library),大部分的书籍珍藏有宽街(Broad Street)的地下,排列在洞穴般的书架上,其中包括5万册世上最珍贵的手稿。
书香、学术气息散发缕缕幽香。
牛津大学的Clarendon行政大厦,Ashmolean博物馆,Sheldonian剧场,固然是巨柱擎天,龙蟠虎踞的大建筑;而基督学院庞然巨物的汤姆塔及大教堂亦巍峨壮观,不可一世;耸立在爱西斯(Lsis)河畔的麦特兰学院的15世纪的巨方钟楼,更是孤傲不群,让人想到巴黎圣母院的钟楼。
当然,到牛津的人不能不为圣玛利亚教堂及相邻的万灵学院的大小峻拔的塔尖所吸引。
牛津19世纪的大诗人马修·安诺德(Matthew Arnold)在赞美他的母校时就画龙点睛地唱出:那座甜蜜的都城,她的无数的梦样的塔尖。
塔尖一排排,一行行,象石笋般挺秀地布满了牛城的天际,远远向上望去,每支石笋都似挺立云端的神像,使牛津直似一座万神聚合的天城!牛津也有清雅的一面,湖塞斯德学院的小湖水飘云流,麦特兰学院的鹿园宁静祥和,而沿着爱西斯河麦特兰小径,更是幽雅绝尘。
对景思古,史学家吉朋描写的当时母校和尚式中古生活,依稀还能体会。
三、剑桥12世纪,圣芳济修士、黑袍修士和卡莫修士,来到这片平坦、潮湿的沼泽区定居,剑桥于此诞生。
1209年,一群学者因与牛津市当局意见不合,逃往剑桥避难,加上伊里主教休·包沿创立第一所学院彼得屋(Peter House),剑桥大学便有了启始的基业。
野蛮、未开化和无知,曾经是史学家对沼泽居民的形容,却因剑桥的耀眼光芒,重新界定了这片构软、平坦的土地。
剑桥的秋多风、多雨。
便在天睛的日子里,这个中古大学城的秋光艳色不只使人目不暇接,而且几乎完全占据了人的心灵。
剑桥有31所学院,其中三所是女子学院,两所是研究生院。
其余的招收各种进行深造学习和研究的学生。
剑桥的学院集中了城市里的建筑精华,因为这些建筑都是国王、女王、主教、贵族和富人遗孀们建的,他们吸引来很多慷慨的赞助,用地用钱毫不吝惜。
所以剑桥的学院请最好的设计师设计出了反映英国700年建筑风貌的经典建筑。
几世纪以来,从牛顿到霍金,剑桥的巨大科学成就举世公认。
剑桥出了13位英国首相,并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剑桥大学有密切联系。
站在举世著名的Backs(剑大许多古老学院的后园)上,看一树树的金黄在阳光下闪烁,在微风跃动,把原来已经碧绿的草地衬得更绿,把原有王者气象的王家学院礼拜堂烘托得更加庄严堂皇,而三一学院古雅纯朴的雷恩图书馆,圣约翰学院太息桥头的紫红牵藤,也越发显得凝重与活泼。
至于徐志摩所说最有灵性的剑河,不论是夏绿或秋黄,总是那么徐徐自得、柔情万种。
国王学院的礼拜堂是剑桥的荣耀,也是公认的全欧最出色的哥特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