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 为了及时形成比较均匀的混合气,除了需要利用喷油设 备来促使柴油雾化外,还必须依靠喷油油束与燃烧室的 配合以及组织燃烧室内必要的空气运动,使柴油在整个 燃烧室空间得到均匀的分布,并与空气充分混合,这是 保证柴油机在较小的过量空气系数(即混合越充分,燃 烧越充分,所需空气量越小,过量空气系数越小)下进 行完全燃烧的重要条件。
• 雾化性和流动性:主要决定于柴油的黏度和凝点。黏度表示柴油的稀稠程度及流动性,黏度 过高,则柴油滤清困难,喷雾恶化,燃烧变坏,过低则使喷油泵及喷油器中的精密偶件表面 不易形成油膜,造成润滑不良而加速磨损。柴油失去流动性而开始凝固的温度称为凝点。品 质好的柴油应具有低凝点。当柴油接近凝点时流动性已变得很差,不但会使喷雾恶化,而且 供油也很困难。凝点是柴油的重要指标之一,国产柴油均以凝点作为牌号。例如10号轻柴油 的凝点为10℃,通常选用柴油的凝点应比最低环境温度低5~7 ℃ 以上。
• 柴油分为轻柴油、重柴油二类。轻柴油一般用于高速柴油机(一般接触到的均为轻柴油), 重柴油多用于中、低速柴油机(农田排灌、船舶等)。轻柴油的使用性能包括:自燃性、蒸 发性、雾化性和流动性、腐蚀性等(表6-1)。
• 自燃性:评定柴油自燃着火性的指标是十六烷值。柴油的自燃点越低,自燃性能越好,亦即 十六烷值越高。柴油自燃点过高或过低都对柴油机的性能不利:过低(即十六烷值高),则 喷入气缸的柴油来不及与空气充分混合就着火,使燃料不能得到及时而完全的燃烧,造成排 气冒黑烟,柴油机的经济性降低;过高(即十六烷值低),则喷入气缸的柴油滞燃期增长, 致使在着火之前气缸里积累了较多的柴油混合气,一旦着火,燃气压力升高的速度过大,造 成柴油机工作粗暴,并使冷起动困难。
• 一般可用油束本身的喷雾锥角β、射程L(β过大,L过小,则柴油不能很好的分布到燃烧室空间;β 过小,L过大,当燃烧室尺寸小时,较多柴油喷射到燃烧室壁面上)及雾化质量来评定喷射质量。
• 一般用喷雾的细度和喷雾均匀度表示雾化质量(喷雾越细,越均匀,雾化质量越好)。喷雾细度可 用油束中油粒的平均直径表示,平均直径小,喷雾越细。均匀度可用油粒的最大直径与平均直径之 差表示,直径差值越小则喷雾越均匀。雾化特性曲线,横坐标表示油粒的直径(细度),纵坐标为 某一直径油粒占全部油粒的百分数(均匀度),曲线越窄(均匀度大),越靠近纵坐标(细度小), 则雾化质量越好。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内燃机概述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热力循环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 曲柄连杆机构 配气机构 柴油机燃油系统 汽油机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 润滑系统//起动装置
第七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1.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为使混合迅速而均匀,一般采用两个措施:采用高压力喷射和雾化质量好的多孔式喷油器, 并使喷射油束与燃烧室形状配合;燃烧室内组织空气运动,利用气流运动促进柴油与空气 的混合。 • 油膜蒸发混合将绝大部分柴油喷射到燃烧室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而只有少量柴油直接 形成混合气首先燃烧,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燃烧室温度升高,在强烈的旋转气流作用下 使覆盖在燃烧室壁面上的油膜迅速蒸发以形成均匀的混合气。 • 在小型高速柴油机中,柴油或多或少地会喷到燃烧室壁上,所以两种混合方式都兼而有之, 只是多少、主次各有不同。 • 表7-1,目前多数柴油机仍以空间雾化混合为主,球型燃烧室以油膜蒸发混合为主。
空间雾化混合(ω型燃烧室)
油膜蒸发混合(球型燃烧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七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4. 柴油的喷射雾化
• 利用喷射设备将柴油分散成细粒的过程称为柴油的喷雾或雾化。柴油雾化效果对混合气的形成于燃 烧有重要的影响:可大大增加柴油蒸发的表面积(P146),从而提高加热蒸发的速度,也增加与 空气接触氧化的机会,促进混合气的形成,加速柴油在燃烧开始前的物理化学准备过程。
油束结构
雾化特性曲线
第七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4. 柴油的喷射雾化
• 影响油束特性的因素
① 喷油嘴结构:喷油嘴结构不同,引起油束形成的内部扰动不同,从而产生不同形式的油束。油束应与燃烧 室 型 式 密 切 配 合 。 多 孔 喷 嘴 , 喷 孔 数 目 一 般 为 1~8个 , 喷 孔 直 径 为 0.25~0.6mm , 喷 孔 间 的 夹 角 在 130°~155°之间。在喷油压力和喷孔总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喷孔数目,每个喷孔的直径需减小, 柴油喷出喷孔时受到更大的节流,孔内扰动增加,雾化质量提高。轴针式单孔喷嘴,轴针头部伸入喷孔中, 轴针头部可做成不同的锥度,从而控制油束的喷雾锥角,以适应不同燃烧室对油束的要求。
1—2:绝热压缩过程 2—3:定容加热过程 3—4:定压加热过程 4—5:绝热膨胀过程 5—1:定容放热过程
第七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3. 混合气形成的基本方式
•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即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 • 空间雾化混合是直接将柴油喷射到燃烧室空间,使柴油与空气形成混合气的一种混合方式。
• 蒸发性:用馏程表示,直接影响滞燃期内柴油的蒸发量,从而影响燃烧的完善程度和起动性 能。中轻馏分多时,即低温蒸发性好,可加速混合气的形成,也有利于冷起动,但会导致滞 燃期中蒸发的柴油量增加,使柴油机工作粗暴;中重馏分多时,将引起柴油喷雾汽化不足, 从而造成柴油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而裂解出游离碳。质量好的柴油其轻、重馏分均应较少。
• 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重叠进行,一边喷油,一边混合和 燃烧。这一过程既有不均匀的预混合燃烧(即定容加热 过程),又有扩散混合燃烧(即定压加热过程),两种 混合和燃烧形式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
• 为了保证柴油机良好的性能,燃烧应尽可能在上止点附 近迅速完成,不应延长。要求喷油持续时间极为短促, 一般全负荷时的供油持续时间只有15~35°CA,对转速 1500r/min 的 柴 油 机 来 说 , 也 就 是 只 有 1.7~4ms 。 需 在 较短的时间内保证形成均匀的混合气,因此柴油机混合 气形成过程对燃烧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
• 腐蚀性:分别用硫含量、水溶性酸或碱及酸度等指标来表示。柴油燃烧时其中的硫或硫化物 会生成二氧化硫,遇到气缸内的蒸汽或水分就会形成亚硫酸和硫酸而严重地腐蚀气缸、活塞 及排气管等零件。此外,柴油中硫含量增加会增加颗粒排放物。
第七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2.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特点
• 柴油黏度大,不易挥发,必须借助喷油设备(喷油泵和 喷油器等)将柴油在接近压缩行程终了的时刻喷入气缸。 所以,柴油机是采用内部混合的方式形成混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