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作文素材
话题一、双面的陶渊明
潇洒与沉重 《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 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 愁和沉重。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 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 “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 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 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 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 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 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 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淡的香草气息吸入鼻腔,在这个被污染的世界里, 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受用。虽然耳畔回响着汽车鸣笛的声音与楼旁 建筑工地上钢筋的铿锵声,但其中时时透着几丝微弱的麻雀叽喳 的叫声,却使我感到分外的悦耳与欣喜。身体也就舒服了些。闭 上眼,触碰着窗外树枝上那雨后翠绿的嫩叶,感受自己与大自然 融合到了一起。我低低鸣唱,婉转悠扬飘散在大地,随即,万物 生灵一起长鸣。我起身旋转,在林中翩翩跳跃,随即,万物生灵 一起共舞。世界清明了,大地纯净了,心灵升华了!不再有勾心 斗角,不再有血腥与厮杀。天空浩瀚无边,蔚蓝宽广,淡云随风 飘转。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 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 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 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 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 • • • • • • •
位置与价值 心灵的选择,铭记于忘记 坚守心灵,甘于寂寞 坦然,闲适 出世和入世 做真正的自我 诗意人生 理解,看懂
颁奖词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不戚戚于贫 贱 ,不汲汲于富贵。纵浪黑白中,不喜亦不惧。 他朴素得如一块石头,静穆简单却不失重,留 得十年寒窗苦,桃源饮酒密辛多,心有田园璞 玉,笔下真情文章。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 无弦素琴是他诉请的知己,菊花美酒是他永远 的恋人,桃花源是他依恋的慈母。他用真情为 我们修筑了心灵的家园,他用无弦琴为我们弹 奏了精神的恋曲,他用美酒为我们萦绕了本性 的仙境。言语朴实,表达着何谓真善美;为人 率真,标榜着何谓亲爱友。他就是一朵恬静的 素菊,摇曳在东晋田园,却逸香万年。
角色与本色
自然的人在社会中常常扮演着不同角 色。有时,“心为形役”,成了自己、他 人和外物的奴隶,不再是自己了。但是, 人们的内心又时时刻刻渴望着能摆脱俗世 的羁绊,能自由轻松地生活。所以,要像 陶潜那要敢于放弃角色,回归本色,按照 自己内心真实去生活。这是一种智慧和勇 气。
话题二、轻视名利
真正的陶潜 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历来为人推崇的出世者— —陶渊明。他带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一身刚正,飘 然而去,去寻找那一方净土。于是,在那南山脚下, 草庐之中,又多了一位不染尘埃的隐者。然而我的 心是有些不平的。想象在那样的混沌浊世,该是少 有他这样一身正气的官员吧,可是他却选择了出世, 甘对清风明月,忍弃天下苍生。世间多了一位逍遥 的隐者,却少了一位正直的好官。他对污浊的官场 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只是苍生何辜,又少了一丝隐 隐的希望。然而眼不见就真的心不烦了吗?他能完 全脱离污浊的社会吗?他躬耕之地难道没有受到黑 暗社会的一点影响吗?答案他应该是知道的。在我 看来,一位真正崇高的人,当既有着以天下为己任 的胸怀,又有着视名利为粪土的旷达洒脱。
话题六、张扬个性
发扬长处 青山,绿水,草屋,疏篱。归去来兮,归去来 兮!脱下华服换上布衣,你执一把锄头,轻快地 踏上荒芜的田间小道。你的心底从未像如今这般 坦然。想想年轻时屡次出仕屡次不顺,那时的你 是如何的郁闷呐!终于,到了不惑之年的你终于 看清,你的长处不是做官。于是你毅然放弃五斗 米的俸禄,归隐田园,作你的山水诗人,这才是 你的特长啊。 “悟以往之之不谏,知来者之 可追”,你淡淡地采下一朵秋菊,从此不问世事。 诸多流言飘过你的小屋,但对你而言,它们只不 过是池塘边青蛙的聒噪。掬一捧清水洗洗耳朵, 你又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去了。你就 这样悠悠然走过了无数的岁月,偶尔回望青史, 竟发现自己的名字已被镌刻成纹,深得无法抹去。
寂寞与诗意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 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 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 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 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 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 要旷达。现代人,要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 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 地安居!
走近陶渊明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题记 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执著的余辉也渐渐 隐去,皎洁的月光升上枝头,落在书页,泻 在笔尖,日复一日的循环使生活变得不像样 子,天地间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吗?无奈的回 响又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投入历史的波流激 起阵阵涟漪…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烟云舒展,菊点宁静。 您就居于这里。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 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语, 生活中要想做到这样一个“真”字倒还是真需 要些勇气与智慧。您在随波逐流与矢志不移之 间终是选择了您的真理:宁静,和谐。在政治 权利沉重,却又无比黑暗的时候,您硬是放弃 了不易得来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您带着与 众不同的清新与旷达,寻回一方心灵净土。这 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 只不过是您窗前的一阵风.一串雨罢了。在最 昏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阳光。这就无 愧于您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清 明!
话题五、享受亲情
奔赴亲情 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陶渊明好累。他选择 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 踏上了回乡的小船。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 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 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 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尽管有时有劳累、彷徨、块垒 和长啸,但亲情为他疗伤,给他希冀和抚慰,给他激励 和温暖…… 家园亲情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 亲情。即使你到了天涯海角,家也使你魂牵梦绕。当年 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 “舟遥遥 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 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
经典材料运用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 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 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 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 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 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 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 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话题三、高洁志行
傲骨的亲抚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好一句“田园将芜胡不归?”你 用你的傲骨涤荡世间一切的污浊,用五斗米铸造 你铁骨铮铮的腰板,在不苟于世中让人性的大旗 在生命的上空高高飘扬。你把大印挂在了朝堂, 用傲骨轻嗅泥土的芬芳。于是,才有那江岸上野 菊的阵阵幽香,才有那后世文人的隐逸洒脱,才 有了民族高洁的傲骨。你的美名流传百世,你用 傲骨亲抚着一片野菊。看!今年野菊花胜去年红, 因为它记得陶潜的傲骨。
放弃的智慧
陶渊明由于受传统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 家族环境的影响,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 和“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的志趣。可 惜,在那混乱的时代、黑暗的社会当中,他 始终没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当社会 的现实真的不容他的理想时,刚直坦率的性 情,使他不甘“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 儿”,于是他只好辞官而去。诗人回归自然, 回归性情,保持了真我思想。
面对南山,您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 了坦然淡泊的心态。您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 上声!”自己心境的了解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 声,琴上无弦又何妨?您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自己生活闲适,而不必“心为行役”, 自然游目骋怀,参透自然。 您告诉我,在污浊社会也不能随波逐流;您告 诉我,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您告诉我,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那个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 诉我,“真”,永生不灭… 仿佛是灵魂回到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 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而我心中,却多了几分 坦然,几分宁静…
现在您的生活已经很接近于您的理想了: 在这个远离尘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劳作, 自得其乐,又有香菊清酒于您相伴,那高洁 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吗?祥和幽静,纤尘不 染。那诠释情怀的酒不也是您的最爱吗?与 生和谐,远离凡尘。伴着它们,您可以真真 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说您的归宿就是归隐,那 是最清逸,最高尚,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 您的人生。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向善,智 慧而又快乐的老人,您一生无憾。因为您的 心界即是幽静的,高洁的,政事的污浊必定 无法搅扰您的生之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