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东新区分区规划说明A3(改)

城东新区分区规划说明A3(改)

一、规划背景近几年来,武钢500万吨球团矿、400万吨钢材堆场、科氏沥青、大通物流中心,蟠龙蔬菜批发市场、金刚石市场、市体育公园、市会展中心等几大项目的落户,极大推动了城东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促进了新庙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和开发建设热潮。

特别是鄂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城东地区成为以106国道和五丈港5000吨级码头为支撑的区域性水陆联运枢纽。

该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外向化,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中心区按原有的城中片来控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城市中心区的部分职能疏解出去成为必然。

为了适应鄂州市城区东扩发展的需要,积极支持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建设,为了城东港口经济区能健康、有序的建设发展,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新项目、建设新农村、营造新环境”的“三新”政策,落实市政府在全市工业园区内将项目分产业集中布局,使工业发展形成集聚规模效应的要求,鄂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鄂州市城东港口经济区分区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一)现状概况城东港口经济区位于鄂州市城区的东部地带,东起鄂州金刚石市场(黎家湾),西至滨湖东路(司徒村)、南临新庙镇区,北抵长江,规划用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现有居住人口约2.8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500人/KM2。

城东港口经济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340---1400毫米,日照2038小时,无霜期263---271天。

经济区属Ⅱ类工程地质区,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为10---20米。

属岗状平原地貌,整个地势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18.0米---44.0米之间。

城东港口经济区北临黄金水道----长江,深水良港五丈港码头的水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西边即为风景秀丽的洋澜湖,沿湖现状为小山丘和自然村相间的田园风貌,地势略有起伏,水土保持良好,与沿江岸线一样,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滨水休闲景观区。

通过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逐步加大,已建和在建的道路有鄂州大道(60M)、锦燕大道(50M)、滨湖东路(40M)、武昌大道延伸段(40M)、通淮路(30M)、司徒路(30M)。

随着城东港口经济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经济区先后引进了一批工业、物流、批发市场等项目,这对引导城市沿长江轴线跳跃式发展,有力疏散老城区人口,提高鄂黄大桥、五丈港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将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评价明确指出,城东地区是城市良好的建设发展区,应作为优先发展用地。

特别是在近、中期,宜依托鄂州大道(鄂黄长江大桥连接线)、五丈港码头、锦燕大道,集中力量尽快形成规模,成为城区的外延发展空间,结合一些主要基础设施,规划布置城东中心商贸、物流仓储区、居住区。

(二)发展机遇及制约因素1、发展机遇⑴、区位优势城东港口经济区位于鄂州市主城区东部沿江地带,距市中心仅4--5KM,是市中心区疏散发展的外延区,且处于全年各主导风向上游,环境质量好,将建成高档次,高标准的城市新区,并与现中心区一起构成城市的集合中心,其区位投资优势显而易见。

⑵、交通优势道路方面:鄂黄长江大桥连接线(鄂州大道)、锦燕大道“十”字型主要道路骨架已经形成,滨湖东路、武昌大道、司徒路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水运方面:五丈港码头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能停靠5000吨级货轮,年货物通过能力已突破百万吨;铁路方面,球团矿进矿铁路已经投入使用。

由此可以预见,规划期内城东港口经济区将形成陆路、铁路、水运三位一体的大交通网络。

⑶、政策优势首先,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引进新项目、建设新农村、营造新环境”和“工业立市,商贸强市”的发展战略,城东港口经济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排头兵。

其次,按照《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五丈港码头南侧、港区铁路西侧地块调整为仓储用地,大桥路与锦燕大道交叉口地段作为商贸、物流用地。

2、制约因素⑴、用地制约城东港口经济区大部分为优质耕地和自然村落,用地成本较大,村民拆迁安置社会成本较高,且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洪涝灾害。

⑵、开发强度制约由于本地区地处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其用地性质和功能以及相适应的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均采用了较低的指标,使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规划依据、原则(一)规划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2、《鄂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3、《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5)》(调整)4、《金刚石刀具城工业园区详规》(二)规划原则1、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立足本地区位优势,树立大区域观念,着重分析经济区与黄冈、黄石及武汉的经济联系,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形态,突出战略性、超前性,坚持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先导,对土地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规划在充分考虑鄂州市城镇体系、城市形态、整体面貌的同时,突出分析了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优势、项目定位、环境发展的优势和基础、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景观要求等因素,统筹考虑了全市的综合特色与新区的个性特色的关系(个性特色主要表现为:塑造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新景观)。

四、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依托城市中心区,发挥本地区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以工业、商贸带动城东港口经济区经济发展,以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功能。

维持现有生态肌理,保持山水资源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多样性,突出山水特色,重点做好“水”文章,塑造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新景观。

(二)规划目标1、创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城市港口经济区。

2、创建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滨水地区特色的工业、商贸中心。

3、创建管理科学、分期实施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工贸园区。

五、经济区性质与规模(一)经济区性质依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基于对现状用地情况及城市发展的需求的分析,规划将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功能确定为:鄂州市主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鄂东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鄂州市物流、商贸中心;现代城市新区的景观标志区。

(二)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5.0万人;远期(2020年): 8.0万人。

2、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7.0km2;远期(2020年): 10.8km2。

(三)规划期限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从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的要求出发,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四)规划区范围东起鄂州金刚石市场(黎家湾),西至滨湖东路(司徒村)、南临新庙镇区,北抵长江,规划用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六、土地利用规划(一)总体布局原则1、充分利用鄂黄长江大桥、五丈港码头以及锦燕大道等对外交通设施,合理组织综合交通体系,为各类项目的引进和布局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工业、仓储、港口码头、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等的用地布局。

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建设步伐。

3、明确山水园林城的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充分考虑环洋澜湖与沿江地带的生态系统景观用地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二)总体布局结构通过对城东港口经济区发展形态研究以及主要道路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形成轴向条带---组团式布局结构。

两条交通轴:60米红线宽的鄂州大道北段(大桥连接线)是本区南北向主轴,北边通过鄂黄长江大桥与黄冈市联系,南接沪蓉高速公路;50米红线宽的锦燕大道是本区东西向主轴,西边通过凤凰大桥(跨洋澜湖)与市中心区相联系,东至燕矶镇,并与黄石市相连。

一条景观轴:城东港口经济区长江岸线全长约2500米,是鄂州市沿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江大道北侧江滩作为长江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鄂黄长江大桥桥头公园结合五丈港改线工程建设,是沿江景观的点睛之笔,将成为市民出行休闲的场所之一。

五大组团:物流商贸组团、港口仓储组团、工业园区、体育会展组团、居住生活组团。

(三)规划布局物流、商贸组团:地处大桥路、锦燕大道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位于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地理中心。

规划的物流中心以大体量建筑为主,商贸写字楼建筑以现代多高层为主,以体现鄂州现代化城市新风貌。

港口仓储组团:五丈港港区、武钢400万吨钢材堆场是该组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业园区:主要沿长江及鄂燕路东段沿线布置,考虑充分利用港口水运条件,用水量较大但又没有废气和粉尘污染的工业项目布局,现有科氏沥青、武钢500万吨球团矿、鄂州金刚石市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均布置在工业园区内。

体育、会展组团:该组团内规划布局有市体育中心和会展中心两部分,其中体育中心规划布置在大桥路与滨湖东路之间,濒临洋澜湖,是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为一体的运动健身中心。

会展中心位于大桥路东侧,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其他文化娱乐项目。

居住生活组团:城东港口经济区居住生活组团共分为三个层次、四个板块。

以大桥路、锦燕大道“十”字交叉为界,东北、西北板块主要建设面向工薪阶层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东南板块主要建设满足新区开发拆迁安置统一还建的村民小区;西南板块结合环湖绿化建设中、高档居住区。

七、景观和园林绿地规划(一)规划目标1、重点建设贯穿整个城市的长江“景观轴线”,开辟沿江休闲游乐观光区。

2、加强大桥景观节点和体育公园的规划,建立开放性空间绿地系统,体现生态、环保、花园式的港口开发区景观特点。

3、依托经济区规划布局结构与自然山水的映衬关系,形成人工与自然山水相融的城市景观体系。

(二)景观规划布局1、城市景观轴与景观建设⑴、长江沿线景观轴:建设长江沿线的休闲游乐观光区,充分结合自然滨江的水环境特点,重点发展游乐观光区功能,以形成沿江多功能绿地风光带。

(2)、五丈港、磁湖港、茅草港风光景观轴:大力加强五丈港、磁湖港、茅草港两侧沿线的绿地保护和建设,形成特有的城市风景长廊。

⑶大桥连接线景观轴:注重道路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沿路多功能绿带。

2、景观节点规划:⑴、大桥公园景观节点:以鄂黄大桥桥头为中心,在其四周规划城市公园,重点做好桥头堡的景观设计,着力塑造北大门的形象。

⑵、体育公园景观节点:以城市体育中心为依托,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标志。

⑶、港口景观节点:结合港口的建设和布局,以大港口的气势塑造港口经济区的形象。

⑷、金刚石工业园景观节点:展示金刚石产业的蓬勃发展,用大面积的游园作为工业园区开放、外延的风貌。

(三)园林绿地规划1、现状情况分析:根据对区内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现状公共绿地建设十分缺乏,属自然绿化较多。

道路绿地尚处于空白阶段,极待完善和加强。

江湖体系、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带尚未形成连续的防护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