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分析
从1969 年ARPANET 问世至今,网络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传统互联网;第二次浪潮是万维网;第三次浪潮是网格、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目前正朝着人类社会信息世界物理世界三元世界融合的网络空间形态转变。
网络空间安全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对网络空间的安全安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 网络空间的定义与属性
1.1 网络空间的定义
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在小说《融化的铬合金》中首次创造出Cyberspace(网络空间)这个词;并在小说《神经漫游者》中普及使用,吉布森把网络空间称为一种交感幻觉,将它描述为可带来大量财富和权力信息的计算机虚拟网络。
在吉布森看来,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相互交融,人们可以感知到一个由计算机创造但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虚拟世界,这个充满情感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现实世界。
网络空间是指由连接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网络以及所承载的信息活动构成的人为社会活动空间,包括互联网、电信网、计算机系统、及关键工业系统中的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等,同时还涉及虚拟信息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1.2 网络空间的属性
网络空间具有实体属性、频谱属性、社会属性和逻辑属性。
1.2.1 实体属性
互联网、电信网、各种信息系统及各种控制系统构成了网络空间的实体属性。
1.2.2 频谱属性
利用电磁波原理工作的无线电台、移动通信网络等构成了网络空间的频谱属性。
1.2.3 逻辑属性
其逻辑属性表现为数据和系统代码,数
字化的特征。
1.2.4 社会属性
其社会属性表现为知识和人类活动。
2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缓冲区溢出攻击手段不断翻新
缓冲区溢出会导致应用程序异常、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危害,最主要的是攻击者不仅仅让程序出错,而且让程序改变其原有的逻辑,转而去执行一些攻击者所期望的恶意代码功能程序,从而窃取控制权进行攻击。
如20XX 年爆发的心脏出血(HeartBleed)漏洞,利用该漏洞攻击者可窃取服务器内存当前存储的用户数据。
2.2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
APT 攻击是指利用先进的攻击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长期持续性网络攻击,在发动攻击之前需要对攻击对象的业务流程和目标系统进行精确的收集。
主动挖掘被攻击对象受信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利用这些漏洞组建攻击者所需的网络,以达到盗取敏感数据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攻击。
如震网病毒Stuxnet 攻击是典型的APT 攻击。
2.3 软硬件协同网络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