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标准化建设谈社区治理新变化

从标准化建设谈社区治理新变化

从标准化建设谈社区治理新变化
近年来,社区治理的标准化建设需求如雨后春笋,一个个拔地而起。

尤其体现在类似浙江省杭嘉湖这种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新变化,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快速推动社区治理方式的转型,通过打造试点,建立示范,鼓励向优秀社区管理模式学习。

这种变化有政府社区管理本身改善的因素,也有新时代下社区发展的新需求。

下面我们从新时代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时代社区治理变化趋势两个方向来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发展又推动了新时代下社区的发展,这种发展导致了社区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主要如下:
一、社区数量和容量的变化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居民越来越被城市所接受,也不在是一个新词汇。

为承载越来越多的新居民生活和工作,城市的小区也越建越多,而单个社区管理的范围也在不多扩大,以前一个社区管几个小区,而现在一个社区多的管十几个小区,这严重考验着社区的管理能力。

二、社区组成成分的变化
传统社区的组成成分是以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组成为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外来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而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也逐渐成为城市的主人之一。

社区的成分开始
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本地居民和新居民的变化、知识分子和农民工的变化、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变化,甚至还体现出老龄化和年轻化两极分化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也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退休干部和职工相对比较集中且时间相对自由,便于组织和发动,而一些新小区则以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为主,工作相对繁忙,生活上追求个性和自由,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相对较少。

甚至一些新小区入住率相对较少,很多人无法有效联系。

三、社区服务和管理主体的变化
由"单位制"管理转变为多元主体治理,以传统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导不同,新时代社区发展下催生了很多新的社区治理主体,如物业、居委会、各类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等等,给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供了更多的社区服务,承担了更多的社区治理功能。

新时代下社区发展的变化也自然倒逼社区治理的变化,社区的办公场所不断扩大,社区办公环境设施不断改善,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和规范化管理,统一制作了社区的微章;除了在硬件上变化很大外,在人员配备及管理上也有了完善。

社区管理的工作人员也逐渐年轻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专业社工投入到社区治理工作当中,充实了社区的力量。

虽然如此,然而,基于以上社区发展的变化和新时代下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现有的社区管理力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吃力,无法有效满足社区治理的需要。

为此,政府不断鼓励社区治理模式创新,鼓励更多的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社区治理模式的变化
从传统的单一主体管理到鼓励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如嘉兴市推
出在党委、政府主导下,基层以法治、德治为手段,提升自治水平
的“三治融合”管理模式,嘉兴平湖市当湖街道推出了街道友邻中
心-社区友邻站-小区友邻点的“友邻善治”社区治理模式,桐乡市
推出了以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为主导的“议事协商”社区治理
模式,这些变化都体现出了政府在社区治理模式方面政策变化,鼓
励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的职能甚至还在进一步下
放以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效率,如网格组、红管家、楼道长等新
型主体已在不断尝试和创新。

二、从管理型社区到服务型社区的转变
社区的服务意识有了新变化。

原来的小居委会的思想是“关起
门来搞建设”,现在彻底摒弃了,树立了大社区的观念,建设开放型社区。

为民服务、为民排忧解难的意识增强了,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了一些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如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乱搭乱建、矛盾调解、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的照顾等。

社区功能室不断健全,如图书阅览室、棋牌室、聊天室、书画室等
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完善。

同时政府鼓励各类社会服务团体和公益组
织入驻社区,给社区提供各类服务,服务更加专业化,服务活动更
加多样化。

这些变化使得社区治理更加社会化,促进了社区与社会
的融合。

三、从行政化到标准化的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政府对社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