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田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

福田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

福田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送审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区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努力建成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和率先落实“四个全面”的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立体、全方位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依托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形成党政主导、政社互动、多方参与、合作共治的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格局的重要时期。

为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依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有关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央、省、市社区体制改革创新的相关政策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区发展战略定位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福田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机遇(一)建设基础“十二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并列为福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试点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动社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为“十三五”期间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1.明确了社区多元共治的方向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近年试点探索经验,我区确立了具有福田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内涵和理念。

主要可概括为:“一个主题,两个目标,三个多元”。

即:围绕“多元共治”的主题,以“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社区良性社会生态”为目标,形成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

2.搭建起社区多元共治的新型架构。

“十二五”期间,全区95个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综合党委领导下的多元共治新型治理架构。

一是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强化。

全区95个社区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的全覆盖,社区党组织引领、统筹、协调的作用不断加强。

二是居委会自治能力有所提升。

现有居委会115个。

社区综合党组织、居委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494名,占86.21%。

针对居委会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在南园街道巴登、东园社区试点,回归居委会职能71项,成立了公共服务、物业管理、人民调解等内设专业委员会,为居委会搭台、还权、赋能。

三是社区工作站职能定位得以明确。

现有社区工作站94个,承担了30大类140余项工作任务,将其定位调整为街道办在社区的行政服务管理平台,对其职能进行梳理,在剥离“社区两委”职能后,将可以转移的工作事项向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社会力量转移,为社区工作站减压增效。

四是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建成深圳社会组织总部基地(福田),设立起步规模为2000万元的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为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服务。

截至2015年12月,全区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共135家,未登记但以社会组织名义活动的“草根组织”超过70家。

五是充分发挥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积极推动驻区学校、企业、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单位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和设施支持,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香蜜湖街道侨香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物业企业孵化的社会组织承担12类90项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事项,建立了“党居社企”共同推进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3.构建起社区多元参与的平台与渠道。

“十二五”期间,我区首创社区居民议事会制度,建成115个居民议事会,积极引导社区各方力量按照规范的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

建成90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区全覆盖,通过打造“大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全部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运营,以项目化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社区服务事项,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对居民需求的回应性。

全国首创“调委会+专业律师+法律志愿者”的人民调解“福田模式”,建立了以法律宣传、咨询、代理、援助、调解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五进社区”服务新模式,“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社区全覆盖。

结合社会建设“织网工程”暨智慧福田项目,依托“区大数据中心”和街道工作平台,利用社区家园网、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实现各类信息的循环碰撞、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让社区居民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区政务服务。

初步搭建起社区议事决策、服务执行、评议监督、矛盾调处、信息网络“五个平台”,为畅通参与渠道,激发参与热情奠定了良好基础。

4.形成了社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积极回应民生需求,打造居民“可感知”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社区行政服务,整合社区综合服务窗口,启动了“三厅融合”行政审批系统建设。

二是优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率先出台了《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福田区社区增益性公共服务清单》,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清单式管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均衡化、制度化与常态化。

三是优化社区公益服务,建成13个社区U站,成为动员社区居民就近参与志愿服务的实体阵地。

引入专业机构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等领域的专项服务。

四是优化社区便民服务,香蜜湖街道侨香社区在11个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处设立政务服务代办点,为居民免费提供政务代办服务。

创新办理“民生微实事”,区财政2014、2015年分别安排3000万元、5000万元,由居民通过民主程序进行决策、建设、管理和监督,快速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二)存在问题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社区架构与功能划分还不够明晰。

虽然在制度设计上对全区社区治理架构中各主体的职能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交叉和行政压力,有关职能分工的规定没有得到严格贯彻执行,加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成员交叉任职比例高,在实际工作中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社区党务、行政事务与自治事务难以区分。

社区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联建互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治理的合力未能充分有效发挥。

比如,各街道开展党建联建工作发展不平衡,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率不高,社会组织、群众团队的发展不够均衡,居委会活动内容单一自治功能较薄弱。

2.社区参与平台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近几年我区加大了对社区党群议事会、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等社区自治共治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力度,但与居民的要求、与真正意义上的基层治理法治化、居民自治和多元共治仍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仍有部分社区居民议事会参与人员覆盖面窄,议事程序不够规范,作用未有效发挥;社区建设的经费来源目前仍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投入还比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特别是精英阶层,对社区事务比较冷漠,社区参与的总体水平比较初级,社区总体参与率较低。

3.社区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服务内容看,社区服务以自上而下推进的行政服务为主,主动了解和回应居民需求做得不足,基于居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个性化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开展不够均衡;从服务提供主体看,虽然大部分社区引入了社会力量提供服务,但总体仍以政府提供为主,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以及居民自助互助服务有待提升;从服务质量看,各社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社区整体服务效果、服务场所设置、服务人员素质要求等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体系。

(三)发展机遇1.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改革依据。

近年来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体系。

党的十八大将“社区治理”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促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战略任务,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要求和指导思想,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国务院层面建立了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2015),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2015);此外,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2015年7月召开了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意见,其中包括《广东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深圳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2015)、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深圳市社区工作站管理规定》(2015)。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强调要建立健全以社区综合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中央、省、市、区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社区治理创新的政策系统性、关联性、耦合性日益增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务实有效的社区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为我区在新时期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引及政策保障。

2.领导重视提供了组织保障和财政支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基层治理,把社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项目来抓。

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稳健上行,财政资金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

此外,区委区政府还设立了基层党建创新专项资金、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安排民生微实事资金等多项财政性资金,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提供财政支持。

这均为推动我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

3.“十二五”建设成果奠定了持续创新的扎实基础。

我区经济进入高位运行、高质发展的历史阶段,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已具雏形,“民生微实事”持续激活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社会创新百舸行动”调动了更多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既有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对社会建设工作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这都为“十三五”时期我区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政策基础。

二、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福田区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中央活力区(CAZ)的总要求,树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坐标,紧紧围绕依法治理,处理好法治和自治、政府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并将其作为推进“十三五”时期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激发社区参与活力,为城区社会治理创新锻造高品质的基础平台和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