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计算的依据 (1)三、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面可行性论证 (2)四、地下室顶板增设车道梁板配筋验算 (2)五、行车道穿后浇带处加固方式及受力验算 (3)六、行车道混凝土面层保护措施 (6)七、行车道周边梁加固措施 (6)八、地下室顶板临时施工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8)九、附图 (8)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宁波立成置业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监理单位:宁波和兴工程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宁波市江北区,西至康庄南路,南至规划路,北临北环北路。
本工程标段主要子项包括:天水家园以北地段Ⅰ—2a地块项目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至康庄南路,南至规划路,北临北环西路.总建筑面积136588平米,包括10幢14~18层高层、1幢3层幼儿园,2层商业用房,其中高层住宅地上部分96767平米,幼儿园3195平米,商业用房1525平米,地下室32944平米,地下人防约6180平米。
二、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计算的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7、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其他有关的规范、规程、及参考资料文献资料9、设计院给出的加固处理意见三、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面可行性论证由于施工原因,现需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的地下室顶板上行驶混凝土泵车(40t)以及在消防登高面上停滞作业。
由于混凝土泵车停滞作业时对板会产生冲击作用,所以考虑泵车作业时为最不利情况.以消防登高面作为混凝土泵车作业平台,当泵车作业时,泵车由4个支腿支撑,在每个支腿下垫2m×2m铁板来分散集中荷载,则每个支腿受到100kn的力,考虑到泵车作业时的动力作用,取动力系数为 1.3,那么每个支腿对板的荷载为100×1。
3÷(2×2)=32.52kn m,由图纸上显示,设计院对/于消防通道的设计荷载为352kn m,故混凝土泵车可在消防登高面上安全/作业。
车辆作业时楼面板不可避免产生裂缝,故混凝土泵车作业时必须停在消防登高面上,且支腿点尽量在柱或主梁之上,混凝土搅拌车运送混凝土需逐一上板,以减小对板的破坏。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应在楼面板上表面表明消防通道行驶路线范围,车辆需在范围内行驶,在作业面上方表明主梁和柱的位置,以便混凝土泵车支点的选择。
四、地下室顶板增设车道梁板配筋验算4.1、地下室顶板受力验算4。
1.1、地下室顶板概况地下室顶板标高为-1.400,板厚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地下室顶板板配筋情况:地库顶板上部双向通长配筋为:X&Y10@180;车道附加配筋为:X&Y10@3604。
1。
2、泵车荷载分析取混凝土泵车最不利荷载为计算值,泵车总重40t,即400kn。
泵车作业时由4个支腿支撑,每个支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 ,(考虑最不利时,支腿均作用在单板上,单板为2。
2m×4m,且只有两个支腿来承受整车的重量)则地下室顶板活荷载为400÷2÷2=100KN/ m 2;考虑到作业时的动力作用,取动力系数为1。
3,最不利活荷载为1。
3×100=130KN/ m 24。
1.3、板抗弯验算板自重均布荷载:25KN/m 3×0。
2=5KN/m 2总均布荷载:130+5=135 KN/m 2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ly/lx=2。
2/4=0。
55,查表得最大弯矩系数为0.0801M Max (μ)=0。
0801×135×2.22=52.3kN 。
m另有h 0 = 200-25 = 175mm ,则6s 221c 0s b 21c 0s y M 52.3100.046f bh 1.016.722001751120.047(0.55)f bh 1.016.722001750.047A 1007mm f 300ααξαξαξ⨯===⨯⨯⨯=--=<=⨯⨯⨯⨯=== 则每米板带配筋 1007/2.2 =458mm 2/m ,因施工图中地下室顶板行车道配筋为 10@180附加10@360,即实际每米板带配筋436+236=672mm 2/m 〉458 mm 2/m,故设计顶板配筋可满足要求。
4.1。
4、顶板抗冲切验算V=0。
7×f t ×μm ×h 0=0。
7×1。
5×2720×175/1000=499。
8KN 〉N=400KN故顶板抗冲切验算可满足要求。
4。
2、行车道梁受力验算4.2。
1、取行车道上350×700梁进行验算,350×700单跨梁长3.6m ,梁内配筋222+522,箍筋为Φ8@100,混凝土强度C35,保护层厚度为25mm ,钢筋为HRB3354。
2。
2、混凝土泵车对梁荷载分析取混凝土泵车总重40t,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P197页对轮压荷载的分析,前轴重为8吨,后轴重为2×16吨,4组后轮压作用尺寸均为0。
2m×0。
6m ,左右两组轮的中心距离为1。
8米,每组后轮承受重量为8吨.考虑泵车行车过程中的动力作业,取动力系数1。
3,则泵车对梁的集中荷载为1.3×8×9。
8=78。
4N,梁自重为25×0。
7=17.5kn/m ,如下图所示。
4。
2.3、梁抗剪验算V=109.9knh 0=700-25=675mm ,f c =16。
7N/mm 2 V U =00.25f bh C C β=0。
25×1.0×16.7×350×670=979.0kn 〉 V=109。
9kn(截面满足要求)4。
2.4、梁抗弯验算M=98。
9kn m ⋅h 0=700—25=675mm ,f c =16.7N/mm 26s 221c 0s s 62s s 0y M 98.9100.037f bh 1.016.73506751+1-21+1-20.037=0.981M 98.910A 497.9mm h f 0.981675300αααγγ⨯===⨯⨯⨯⨯==⨯===⨯⨯ 梁上部配筋为222,A S =760mm 2〉 2497.9mm (满足要求)五、行车道穿后浇带处加固方式及受力验算5。
1、加固方式由于整个地下室设置了多条纵横向后浇带,因此各车辆运输必须横跨后浇带.为了最大程度的对后浇带钢筋进行保护,防止后浇带区域梁板开裂,现进行如下加固方式(详见附图)。
1、在行车道与后浇带相遇时,在穿过后浇带处的梁两端均设置102mm×5mm 钢管立柱,立柱顶部与梁接触位置,垫10厚200mm×200mm 铁板,来防止梁端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2、在行车道与后浇带相遇的板底位置,后浇带两侧搭设直径48*3钢管,纵向间距0.6米,横向间距0。
6米,如下图所示。
后浇带板底加固图3、在行车道与后浇带相遇的顶板位置,铺设15mm 厚1。
5m×4m 路基板来保证车辆安全通过,保护顶板钢筋及后浇带两侧混凝土不受破坏.5.2、受力验算假设以40T运输车经过后浇带位置,所有荷载都传递到下部的2根钢管上,则每根钢管受力N=40×9.8/2=196KNΦ102×5钢管fy =235N/mm2,fd=205N/mm2,A=15.24cm2,i=3。
43cm,H=3.7m钢管计算长度L=3.7—0.7—0.1=2.9mλ=μL/i=290/3.43=84。
55查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表,ψ=0.757则σ=N/ψA=196×103/0。
757×15。
24×102=170N/mm2〈 fd=205N/mm2满足要求六、行车道混凝土面层保护措施由于行车反复碾压以及震动等因素可能会使混凝土表面破坏,导致细裂缝的产生。
故在行车道顶板处设置刚性保护层,使混凝土面不与车辆直接接触,来减小裂缝的产生.刚性保护层做法如下(由下自上):1、C20细实砼随捣随抹(设分仓缝),两边10cm,中间15cm,内配Φ6@200双向钢筋网片,分仓缝其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米,钢筋网片在分仓缝处应断开,缝内嵌填建筑密封膏;2、干铺无纺聚酯纤维布隔离层;3、1。
5厚聚合物防水涂料;4、钢筋混凝土顶板随捣随抹平(抗渗)(高低面接交处做R角)七、行车道周边梁加固措施为确保顶板梁的结构安全,对于行车道单向板主次梁跨中,十字交叉梁节点处进行钢管支撑加固措施。
加固方式如下图所示:八、地下室顶板临时施工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1、在地库上的临时出入口与转弯处,悬挂限重、行驶路线标识。
2、大型运输车辆如混凝土搅拌车、钢筋运输车需地磅过磅。
确认驶入地库上临时道路的每辆总重量控制在40吨以内.必要时,驳运超重材料再行驶。
3、在混凝土浇捣时,运输车辆较多,现场配设调度一人,确保地库顶板上的道路,只能停一辆混凝土运输车。
划分混凝土泵车停放区域,每个泵车支撑脚下设置枕木。
4、每天做好车辆进入与地库顶板观测记录.5、以下几种情况,车辆严禁行驶。
(1)地库顶板砼强度未达到100%。
(2)临时道路两侧未设置行走路线。
(3)超过规定重量的大型运输车辆。
(4)严禁车辆在后浇带上停滞作业。
6、加强对观测地库顶板的变形观测,如沉降、裂缝等。
九、附图图1:地下室顶板行车路线图图2:行车道穿后浇带梁底加固图图2:行车道穿后浇带板底加固图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