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3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1)简析上阕第一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用。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niè)霜须。

【注】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词人被贬黄州。

作者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

太守徐君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是篇为“又作二首”之二。

(1)“但令人饱我愁无”一句与我们哪个诗人的什么诗句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2)该词下阕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4分)五、诗歌鉴赏(11分)中吕·满庭芳姚燧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

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

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

供吟笑。

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选自《元曲三百首》)注释:①酒圣:酒中的圣贤。

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

诗豪:诗中的英豪。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

1.“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两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曲内容简要分析。

2.联系全曲,简析“供吟笑。

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三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2.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8分)兀坐赵树吉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

(1)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4分)(2)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4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雉带箭韩愈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1)诗歌的开头两句描写一幅怎样的场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4分)(2)诗歌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4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蝉曳残声过别枝”这句用词十分精到,请赏析。

(4分)(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概括。

(4分)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2)结合全诗,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4分)古代诗歌鉴赏训练答案一.(1)视觉、嗅觉相结合。

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远近结合。

“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文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3)动静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

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

(4)俯仰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

(5)色彩搭配。

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

(6)运用叠词。

“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

“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

)(2)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

(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

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1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

(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

(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态度明确,1分。

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

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

)二、1. “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三、(1)简析上阕第一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用。

(4分)答:“湿云不渡溪桥冷”,刻画了诗人孤独立于溪桥上,仰视静止不动的乌云,感觉寒气渐浓的情形,(2分)渲染了孤寂、冷艳的气氛,为梅花出场作铺垫。

(2分)(2)答:①借助拟人的手法抒发对梅花的爱怜之情:“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一句将梅花视为不解我心之物,忍心看着我空自憔悴而无动于衷。

以无理之语抒发无论梅花怎样,我依然对她爱得执着的情怀。

(2分)②借物抒情,借咏梅花表明高洁的志趣。

“夜深花正寒”,是词人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的赞美。

“独自倚栏杆”暗含词人以梅花自况,艺术地体现她对美与生活的热爱。

(2分)四、(1)“但令人饱我愁无”一句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分)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它们都抒发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2分)(2)(4分)①反衬。

(1分)下阕回叙前一天徐君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

歌伎的翠袖萦绕着如同柳絮般的雪花,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

翠袖、白雪、红唇,色彩缤纷而绚丽;而词人却于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分拨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忧虑不止。

(2分)词人以艳丽之景衬哀愁之情,通过反衬,表达出对国计民生的深刻忧虑。

(1分)②比喻。

(1分)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

将白雪比喻成柳絮,将歌伎酒后的红唇比喻成熟透了的樱桃,借此渲染出酒筵的欢乐气氛;与词人手拔如霜的胡须的忧思形象构成对比,(2分)衬托出词人对国计民生的深刻忧虑。

(1分)五、答案1.①起转折、过渡作用。

②由“酒圣诗豪”的登临转到“我”的登临;③由"天风海涛"的动态、壮美的画面转到“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相对静态、优美的画面;④作者的情绪由高昂豪放转到平静舒展。

(4分,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2.①“供吟笑”三句是说,眼前又如此天地、风景可供“吟笑”,那我退休后一定来此居住,绝不等老僧的召唤,但眼下还“功名”未了,还要去奔波国事。

②联系此曲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既有志于功名事业,又向往宁静舒适的生活。

(4分,每个要点2分。

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六、1、参考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

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2分)(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

“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3分)2.参考答案:(1)比喻。

“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

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

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七.答案.(8分)(l)(4分)①友人散尽,独坐凄寒。

②远方战事,忧心国运。

③官小禄薄,慨叹白身。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古诗词鉴赏。

④望月思乡,孤独寂寞。

(2)(4分)环境特点:昏暗而清冷。

(2分)用明亮起来的炉火,反衬天色昏暗。

(1分)由瓶中被冻住的花,表现天的寒冷,从而衬出环境的清冷。

(1分)八、参考答案(1)场景:开头两句描写打猎前猎场的肃穆景象。

原野上猎火熊熊燃烧,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野雉时出时没。

(2分)主要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火烧静兀兀”这是射猎前的静态;野雉“出复没”是动态描写,野雉被猎火驱出草丛,一见猎鹰,吓得又躲藏起来。

以动衬静,突出原野的寂静。

(2分,答点面结合给1分)(场景特点2分;描写手法2分,答衬托也可)(2)诗歌描写了一个踌躇满志、技术精湛的将军形象。

“盘马弯弓”,将军骑马盘旋不进,这是一副踌躇满志的神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