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设计目录第一章基本概述 (3)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3)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条带的关系 (3)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关系 (3)第二章地质概述 (3)一煤层的赋存情况 (3)二顶底板和构造地质对煤的影响 (3)三水文地质情况 (4)四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期 (4)第三章采煤方法 (4)一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图 (5)二采煤工艺的选择 (5)三采煤工艺 (6)第四章工作面主要生产系统 (8)一运煤系统(附图1) (8)二运料系统 (8)三通风系统 (8)四监测监控系统 (9)第五章工作面主要循环图表 (10)一采煤工作面剖面图(附图Ⅱ) (10)二采煤工作面作业循环图(附图Ⅲ) (12)三经济技术指标表 (13)四劳动组织人员配表 (14)第六章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技术措施 (15)第一节一般规定 (15)第二节技术措施 (17)第七章灾害事故防治措施 (19)第一节防水 (19)第二节通风 (20)第三节灭火 (21)第四节瓦斯防治 (23)第五节防尘 (24)第八章煤层管理措施 (25)第一节运输 (25)第二节机电 (27)第三节其他 (30)第一章基本概述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西安矿工作面位于该矿第一水平,该工作面上以-4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保护煤柱为界,下以-40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边界保护煤柱为界。
左以工作面的运输斜巷为界,右以工作面的回风斜巷为界。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条带的关系相邻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关系地面无保护物。
第二章地质概述一煤层的赋存情况某矿综采工作面的长度为150m,工作面推进长度为1200m。
煤层倾角8°-10°左右,平均煤厚3.2m。
工作面生产能力为90万吨。
二顶底板和构造地质对煤的影响顶板为II类II级,底板稳定。
无大的地质构造对采矿造成影响。
三水文地质情况采区的正常涌水量为16m³/h。
四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期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8.7m³/t。
煤尘具有爆炸性。
自燃发火期大于一年。
第三章采煤方法一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图二采煤工艺的选择工作面的煤层厚度为3.2m,煤层的倾角8-10°,无大地质构造,直接顶为8.0m厚的细砂岩,基本顶为11m的石灰岩,选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倾斜长壁采煤法。
三采煤工艺(1)“三机”的选择选用ZZ—6000/25/50型液压支架,支撑高度为2.5m—5.0m,适用煤层倾角<020,支架初撑阻力为5436KN,工作阻力为6000KN。
支架长6m,宽1.43m,支架中心距1.5m,支护强度0.89—0.97MP,泵a站的工作压力31.4MP,移架步距0.7m,支架重量24.518t,北京煤机a厂生产,。
选用ZL—3000型采煤机,采高5m,适用煤层倾角<045载深度为0.85m—1.2m,滚筒直径为2.6m,牵引方式为电牵引速度为0—36m,滚筒中心距12.925m,耗水量为135L/min,喷雾方式内外喷,设计单位和制造商是安德森,选用SGD—730/180型刮板输送机,长180m,输送量400t/h,功率为320KW,牵引速度0.93m/s(2)采煤工艺的全过程进刀方式与正常割煤:采用工作面的端部斜切进刀割三角煤方式,采煤机从工作面的端头刮板输送机的弯曲段开始斜切进刀,直到滚筒完全切入煤壁,调节前后滚筒的位置后向工作面的端头进行,进行割三角煤,割完三角煤厚调节前后滚筒的位置,恢复刚进入煤壁时前后滚筒的位置,运行到滚筒完全进入煤壁处正常割煤,进刀过程完毕。
此时采煤机沿工作面进行正常割煤,割到另一端头一刀割完,在另一端头用同样的方法进刀,往返一次割二刀,在往返一次后,分组放顶煤。
装煤:在采煤割煤的过程中利用安装在采煤机滚筒上的螺旋叶片自动装煤,撒落得落煤的推移刮板输送机是利用刮板输送机前面安装的铲煤板自动清理浮煤。
运煤:工作面所采的煤通过刮板输送机运到运输斜巷的转载机上,由转载机转载到运输斜巷的带式输送机上,由带式输送机输送到运输巷端头处的采区煤仓。
支护:综采工作面的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主要的工序,采用ZZ6000/25/50支撑掩护式型液压支架及时支护,即先拉支架后在移动刮板输送机,支架每次移动的步距等于滚筒的载深,这种支护方式液压支架下部空间大,有利于行人,通风运料等。
采空区的处理:采用全部垮落发处理空区,及时的做好采空区的处理工作,防止采空区的有害气体及颊干石涌向工作面影响正常生产工作。
循环方式:工作面采用单循环方式,每次循环进度为0.8m,即煤壁向前推进0.8m,工作面昼夜完成8个循环。
作业形式:工作面采用“三采一准”的作业形式,工作面每昼夜安排三个班生产一个班准备。
工序安排:综采工作面的主要工序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的处理,有双滚筒采煤机进行破煤,于此同时利用采煤机滚筒上的螺旋叶片进行自动装煤利用支架上的液压千斤顶推移支架到煤壁,在采煤机10—15m,后推刮板输送机至煤壁,利用刮板输送机上的铲煤进行自动清理浮煤,其他的辅助工序围绕这主要工序的进行,保证主要工序顺利进行。
第四章工作面主要生产系统一运煤系统(附图1)采煤工作面→运输斜巷→采区煤仓→运输大巷→井底煤仓二运料系统运输大巷→材料斜巷→平巷回风斜巷→回风斜巷→工作面材料运输采用1吨固定式矿车,由副井2JT25╳1.5120型双滚筒提升绞车将材料运送到+100运输大巷使用,XK5-6/KBT矿用防爆型蓄电池机车将材料运到工作面料场。
三通风系统运输大巷→进风行人斜巷→运输斜巷→工作面→回风斜巷→平巷→材料斜巷→回风大巷按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Q=4NK=4╳100╳1.25=500m3/min式中:Q=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100人K=风量备用系数取1.25风速验算:工作面最大风速为:V大=500/(2.4╳2╳60)=1.73m/s<4m/s工作面最小风速为:V小=500/(3.5╳2╳60)=1.19>0.25m/s综上所述,本工作面需用风量取500m3/min,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四监测监控系统1、瓦斯检测○1掘进期间风巷上掘进机,司机必须佩带便携式甲烷监测报警仪为0.8%,断电值为0.89,其具体位置分别位于(1)距掘进工作面小于等于5m处;(2)巷道回风口以里10到20m处。
○2回采期间采煤机司机必须佩戴便携式甲烷监测报警仪。
采面回采期间,一般需要安设4个甲烷传感器,报警值均为0.8%,断电值均为0.8%。
其位置分别是:(1)风巷里口(距回采工作面10到15m);(2)风巷外段(风巷回风道以里约10到20m);(3)采面(距上出口15m);(4)机巷(距桌面5到10m);机巷、采面、风巷所有高、低压电源必须由一个变压器引出,若2个甲烷传感器中有一个超限,都必须切断所有电源。
2、顶板监测掘进期间,风机巷原则上每隔30到50m布设一个顶板离层观测仪,一个巷道帮顶位移观测站。
及时掌握巷道变形情况,以便调整支护参数合理确定二次支护时间。
第五章工作面主要循环图表一采煤工作面剖面图(附图Ⅱ)采煤工作面的平剖面图包括工作面长,液压支架,采煤机,超前支护等内容,采煤工作面的剖面图包括巷道超前支护剖面图,最大控顶距剖面图,最小控顶剖面图。
附图Ⅱ二采煤工作面作业循环图(附图Ⅲ)三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参数备注1 工作面长度m 150 平均值2 倾斜长度m 1738 平均值3 煤层倾角(o) 10 平均值4 载割深度m 0.8 平均值5 日进度m 5.6 平均值6 日产量d/t 5798 平均值7 回采工效T/d 49.1 平均值8 可采储量Mt 3638 采煤工作面9 可采期 a 1.2 采煤工作面10 采区率% 91 工作面采出率11 煤实体密度t/m3 1.33 平均值12 工作制度四六制四劳动组织人员配表序号工种班次合计一班二班三班四班1 班长2 2 2 282 采煤工18 18 18 2 563 采煤机司机 3 3 3 3 124 运输机司机 1 1 1 1 45 转载机司机 1 1 1 1 46 泵站司机 1 1 1 1 47 维修电工 1 1 1 1 48 验收员 1 1 1 1 49 机械检修工 6 610 电器检修工 3 311 材料运输工 4 412 材料员 4 413 队官员 1 1 1 1 414 安检员 2 2 2 2 815 瓦斯检测员 2 2 2 2 816 合计33 33 41 42 149第六章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2 所有上岗的人员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本工作面的《作业规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 所有工人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现场交接班制度。
设备的检查制度和质量验收制度及事故分析制度。
4 工作面的回采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要严格按照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的各项要求做到动态达标,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5 所有的上岗人员必须学习本规程,学习后人人进行签字,并进行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不得上岗。
6 进入带式输送机非行人巷作业人员必须走人行过桥,严禁跨越带式输送机。
7 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手拉手”的交接班制度,班与班之间由班干部跟班上岗,统一指挥生产。
8 本《作业规程》要求队长组织员工及技术人员向全队职工贯彻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9 队长组织全队职工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生产。
10 全队干部及工人要严格按照三大规程的规定制度,熟悉本工作面的避灾路线,不断的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提高职工的自保能力。
11 加强综采工作面的设备管理,要按照设备的完全标准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并做好记录,是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12 进入工作面的工人在支架的人行道上行走,严禁在带式输送机上行走。
13 作业人员在带式输送机上进行作业时必须拉开闭锁,并通知输送机机头处的司机。
14 进入作业场所的工作人员都应先观察周围环境然后作业,以确保安全。
15 维护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作业。
16 井下的所有设备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17 所有工人都必须严格执行该工作面的作业规程,服从指挥。
18 坚持现场的交接班制度,各岗位的工人,验收员必须现场交接班,交代工作面设备运行状况及工作面周围的情况。
第二节技术措施一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的预防1 由技术科及时的观测顶板压力状况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即使有效的进行顶板维护。
2 支架的支撑力和泵站的压力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