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典型案例】“老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或练习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这是一种什么病?有救吗?”……“还有一件事,当毕业考试结束后,我去查看化学成绩时(因为我的化学最差,所以很关心),看到的分数是95分,而化学老师在班里公布的成绩是87分。
其实是我误看了成绩,我当时心里很难受,真想在班级里大哭一场,但我还是忍下来了,我开始怀疑我的眼睛、我的脑子,心里不断地自责,认为自己怎么这么笨,连分数都看错。
”“从初三总复习开始,接连发生的这些事,一直困扰着我,使我的情绪非常紧张,学习压力大,自信心丧失。
每次拿到练习卷时,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以前会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数理化的公式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我很害怕读书、做练习、做复习试卷,学习效果很差。
我的母亲也很着急,以这样的状态怎能考进重点高中呢?我自己心里也很痛苦,如果考不出好分数,就无颜见家乡父老,越想越着急,有时觉得活着真没意思,心里很沮丧。
”【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这是一名考试焦虑的学生。
学生考试前产生焦虑是常见现象,甚至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存在考试焦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学生之中,存在的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学习焦虑,一到考试之前则表现得更为强烈。
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焦虑本身是人或动物对紧张情景的一种自然反应。
不管是哪种焦虑,心理研究的结果都早以证明,适度的焦虑对于参加考试的人而言,是最能发挥其水平的。
一点不焦虑的学生反而很容易大意失荆州,而过度焦虑的学生则会对自己形成一种抑制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认为,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曲线,即焦虑程度过强和过弱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渴望取得最佳学习效率的焦虑程度应是中等的。
考前焦虑其实是心理焦虑的一种,是对考试结果的不良预期而体验到的一种焦虑症状。
考前焦虑常会引起躯体形式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个体思维、行为的异常。
考生过度紧张,不仅不能发挥正常的认知功能,而且会使注意力和观察力衰退,影响复习和考试,其表现因人而异,包括失眠、嗜睡、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差、胃部不适、便秘、腹泻、尿频、全身无力、情绪低落等。
有的连续几天、几星期厌食、贪食;有的患了过去大家并不是很了解的肠易激综合征等;有的表现为兴趣低下,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想到考试就紧张、易激怒;有的会突然间脑子空白,以前做过的题目感到十分陌生,以为自己没有复习好等;也有的用另外的特长去替代、回避考试,这也是考前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
考前焦虑症这些常伴随考试而引发的生理、心理上的紧张症状,多数会在考试过后、压力舒解的情况下不治而愈。
不过,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考生,就有必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否则恐怕会影响考生考试的临场表现,甚至演变成长期的忧郁焦虑倾向。
焦虑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危害作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产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对有关信息的掌握;二是影响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三是妨碍考试策略的运用,对已掌握的内容也不能回答。
考试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考试焦虑的主观原因有:(1)学习上自卑感严重,缺乏自信心。
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常因考试成绩不理想,丧失考试的信心和勇气,过低估计自己,情绪极不稳定。
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总想考前几名,因而一听到考试精神就高度紧张,造成考试焦虑心理。
(2)不良情绪的干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自制力不足以抵抗自身情绪干扰的同学,此时若遇考试,就易造成考试焦虑的心理障碍。
考试焦虑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有:(1)家庭原因:父母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求成心切,管教过严,每次考试后家长很重视分数、名次,名次若落后,就唠叨个没完,容不得偶然一次的失败。
另外,家长对孩子过度体贴照顾,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买各种营养品,使孩子觉得考不好对不起家长。
学生说:“家长的过分关心会增加我们的心理压力。
”(2)社会及学校的原因:某些上级领导看一个学校好坏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社会舆论也给学校领导造成很大的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校领导不得不为学校声誉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升学率的追求,强调升学考试的重要性,在每天上完七节课后搞统练、考试,使学生陷入频繁的统练、考试的苦恼之中。
每次考试的名次排队,使一些学生心理压力增加,一次失败的体验往往又给下一次带来新的焦虑,久而久之便形成心理障碍。
判别考试焦虑的方法有许多,可以通过观察、体验的方式对自身状态进行评估,可以做一些有关考试焦虑的问卷,还可以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通过别人反省自身。
求助心理专业人士也是不错的方法,通过一些比较规范、科学的方式如谈话、作品分析、量表等,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情绪体验、行为反应、认知缺陷、考试技能和有关人格因素做必要的诊断和鉴定,能够有的放矢地提供一些合理化的辅导与训练方法。
测试——你有没有“考试焦虑症”1.在进行测验时,我有信心,并且感到轻松;2.在考试时,我感到心烦意乱;3.考虑到测验的分数,妨碍了我进行测验;4.遇到重要的考试时,我会发呆、愣住;5.考试时,我发觉自己尽想着我能否学成毕业;6.我越尽力想如何答题,我越是慌乱;7.怕考得不好的念头,干扰我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答题;8.当参加重要的测验时,我感到异常心神不安,神经过敏;9.尽管对测验有充分准备,但我还是感到神经非常紧张;10.在发卷之前,我开始感到极为不安;11.在测验中,我感到非常紧张;12.我希望考试不要如此厉害地烦扰我;13.在重要的测验中,我紧张得连胃也不舒服了;14.当进行重要的测验时,我似乎被自己击倒了;15.当参加重要的测验时,我感到非常恐慌;16.在参加重要的考试之前,我非常担忧;17.在测验之中,我发觉自己想着失败的结果;18.在重要的测验中,我感到自己的心跳得特别快;19.在考试之后,我试图不再担忧它,但是做不到;20.在考试中,我的神经是那样紧张,甚至把知道的内容也忘记了。
计分方法;第1题的四种选择是:从不=4分,有时=3分,经常=2分,总是=1分。
第2—20题的四种选择是:从不=1分,有时=2分,经常=3分,总是=4分。
依次将每题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忧虑性的分数是将第3、4、5、6、7、14、17、20这八道题的得分相加。
情绪性的分数是将第2、8、9、10、15、16、18、19的得分相加。
你可依据下面的数值判断自己的焦虑程度:男生:总分在30分以下正常,30—35分有轻度焦虑,36—45分焦虑明显,46分以上有较严重的焦虑。
女生:总分在26分以下正常,27—32分有轻度焦虑,33—41分焦虑明显,42分以上有较严重的焦虑。
忧虑性和情绪性判断男女一样。
忧虑性分数在10分以下正常,10—16分有明显忧虑性,17分以上相当忧虑。
情绪性分数在11分以下正常,12—18分有明显的情绪反应,18分以上相当不稳定。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胡望,《考试焦虑的自我检测》)【专家建议】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可以提醒自己加强对当前事物的注意,激发身体潜能,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
所以,凡是遇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件,我们都难免兴奋和不由自主的紧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心理学家荷姆斯、雷赫以及台湾的苏东平、卓良珍都曾研究过生活中不同事件对人的冲击及影响,小到过一个假期、开一个欢快开心的圣诞party,都会使人们感受压力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更何况如考试这样重要的事呢?我们一定遇到过那些在重大考验面前“处乱不惊”的人,如果给他们打一个“情绪分”的话,一定是中等水平的分数,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保持适度的警觉,集中注意力,合理地管理时间,它会调动起身体各部分的潜能去实现梦想。
这样说来,一个没有任何压力与紧张度的人恐怕也难以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适度的紧张会让我们感到时间的紧迫,比较兴奋,虽没有平常睡眠那么踏实,但也感到精力充沛;虽然会在最初的考试阶段心绪难平,但通过调整完全可以投入考试。
所以,我们要牢记这样一句话——“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会焦虑,我应该拥有这种积极意义的焦虑,唯此我才能帮助自己。
”对于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可以协助其按照以下步骤做一些心理辅导:(1)了解有关焦虑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一个自信的人产生高度焦虑心理的情况相对少些。
自信来自于高超的实力和充分的背景知识,如果能掌握有关焦虑的概念,潜意识中就会有所准备。
(2)分析焦虑的原因。
教师面对考试焦虑的学生,不合适的做法是简单地劝说学生不要紧张,那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恰当的做法是要与学生一起冷静分析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非理性想法是引起考试焦虑的最主要原因,并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非理性想法,消除不必要的担心。
(3)根据焦虑的原因做相应的安排。
很多情况下,分析出的焦虑原因有很多种。
让学生按照价值的不同,进行排列,并按每一个原因涉及的事件进行处理。
要提醒学生,价值最大的就是眼前的考试问题,其他事情都可以以后再办。
如此,学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某一点,做到没有时间焦虑。
(4)做放松训练。
焦虑是一种紧张,相对于紧张的状况是放松。
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放松。
常见的放松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叫呼吸放松。
通过调节呼吸,达到使紧张情绪舒缓下来的目的。
第二种叫肌肉放松。
具体方法如下:分为运动式放松和意识放松。
运动式放松法指通过各关节的运动,使集中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能量分布于各关节,并在运动中得以释放,达到调节焦虑的目的。
意识放松法是把意识集中于身体的某一部分,通过暗示、呼吸使这一部分松弛,直至全身松弛。
通常把意识集中于脚尖,告诉自己放松,并伴随深呼吸或默默地数数,直至感到脚尖已经放松,然后向上至小腿、大腿、小腹、心脏、手臂、手指,之后是头部的放松。
如此下来,头脑会冷静很多,达到调节焦虑的目的。
第三种叫做想象放松。
想象大海、蓝天、白云、大草原,这样使人的心情从紧张中放松下来。
(5)适度宣泄。
当学生焦虑、紧张、坐立不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适度的宣泄。
宣泄也有几种,一种具体的措施就是把话说出来,找好朋友、找自己信赖的人,或者找专业的咨询师,把现在的担心、现在的情绪、现在的感受、现在的状况说出来。
另外,可以把它喊出来,找一个空旷或者没有人的地方,让其大声地喊叫:我现在紧张,我要克服它;也可以写下来,相对来说,写的方式更加适用于女生或者性格内向的人。
总之,把内在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这其实就是宣泄隋绪的过程。
(6)自我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