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核心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考试形式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
对于备考的初三学生而言,只有了解和掌握好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和解答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方能提高复习实效和考出更好的成绩。
一、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历史学科的中考命题,与前几年相比,在考核标准、命题立意,试卷的整体要求及各种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做了许多调整。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引导历史课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从这一原则出发,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
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
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
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二、开卷考试基本题型解答技巧例谈开卷考试试题的设置灵活新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1)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
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例1】07芜湖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A、211年B、210年C、212年D、193年【例2】罗蒙若夫是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农奴,1861农奴制改革对他来说,不可能的是A.拥有自己的财产B.自由选择职业C.获得人身自由D.无偿的分到一块耕地,并在法律上占有这块耕地创设了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维。
【例3】(2005·南充市)中共下列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 “十二大”B. 十一届三中全会C. “十三大”D. “十四大”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分析辨别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十二大”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此可知,B项是正确答案。
【例4】2007徐州23.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B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例5】20XX年陕西19.某校准备举办“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下列成果可供选用的有①电子计算机②珍妮机③汽车④“旅行者号”机车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例6】20XX年广东省汕头21.19世纪,一位伟人这样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这位伟人是CA.克伦威尔B.华盛顿C.拿破仑D.罗伯斯庇尔【例7】2007四川遂宁22.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以为诗人”的是A.伏尔泰B.但丁C.达•芬奇D.哥伦布【例8】20XX年泰州16.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B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总统制D.民主共和制【例9】(2005·海南省)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地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有①有线电话②无线电话③电报④电子邮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例10】、酷爱旅游的小明准备在暑假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游览。
请你确认他将会游览到的著名文化遗址是A.都江堰B.龙门石窟C.承德避暑山庄D.敦煌莫高窟20XX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例11】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去:A 黄帝陵B 大禹陵C 秦始皇陵D 中山陵【例1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例13】“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
“这是描述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20XX年山东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例14】.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兼爱”、“非攻”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例15】玉溪、请仔细判断一下,下列关联中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春秋》B、孔子——“因材施教”C、孟子——《道德经》D、韩非——“兼爱”、“非攻”【例16】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造纸技术D.制墨技术(06常德)【例1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 统一天下B. 消灭袁绍C. 废汉称帝D. 建立魏国(06汕头)(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历史学科的生活性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是20世纪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
命题加大了对学生身边历史的考查力度,以学生生活和实践中熟悉的人、物、事或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为材料,营造有别于教材的新情境,设计新问题进行考查。
【例18】.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06株州)【例19】.东汉末年,中原某地瘟疫流行。
当地人们采用的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可能是A.服用“麻沸散”,提高对瘟疫的免疫力B.清晨练习“五禽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C.通读《伤寒杂病论》,掌握防治方法D.邀请孙思邈就地行医讲学,宣传防治措施(06株州)【例20】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A.秦B.夏C.宋D.唐(06襄樊)【例21】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A、北京西南周口店B、浙江余姚河姆渡镇C、陕西西安半坡村D、云南元谋县(06湘潭)【例22】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
《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董仲舒【例23】.小明从20XX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宣传资料中了解到徽商兴盛于()A.秦汉B.东晋C.唐宋D.明清【例24】.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右图所示的服装开始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例25】..如果你来编写《西安事变》课本剧,代表中共出现在西安谈判桌上的应该是……()A.周恩来B.杨虎城C.张学良D.毛泽东【例26】“每逢佳节倍思亲”,20XX年春节小丽给远在国外的亲人写信,收信人地址中不应该出现的国名是……………………………………………………………………………()A.韩国B.巴西C.法国D.苏联(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使历史学科更具“生活味”,不仅能在考试时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更重要的是如此引导下的日常教学,能激情引趣,能促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意识。
【例27】(芜湖07)4、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
正确的是: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例28】(芜湖07)、14至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人的发现”是指: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例29】(芜湖07)某同学围绕改革的主题整理了一组复习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戊戌变法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奴制C、大化改新没有改变日本社会的性质D、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