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亚马逊模式评亚马逊模式一般认为低租金、低库存、低员工数,这是亚马逊书店与传统书店相比所具有的三大优势。
正因为亚马逊具有这三大优势,使它所销售的书籍、音乐制品,以及影音光碟,可以省下高达40%的价格。
因此,所有精装书享有30%的折扣,所有的平装书享有20%的优惠。
提供实惠的商品是贝佐斯的经营理念。
他曾表示,“拒绝提供折扣优惠是一项极大的错误。
大部分网络企业失败的原因,都在于错估了价值的定理”他说,“在网络上价格必须要有竞争力”。
网络商业与传统商业相比,最主要的优势是低租金。
传统的商店一个重要功能是信息媒体。
商店是展示商品样品、传递商品信息的媒体。
但这种媒体是昂贵的媒体。
因为商店都设在人流较多的街面上。
人流越多的地方,街面的租金越贵,象北京的西单、王府井一带的街面店铺,可谓寸土寸金。
亚马逊的网上书店,将店铺开在网上,即由网络取代商店作为商品信息传递的功能,于是大大节省了店面租金。
但网络书店要增加配送费用,而这项费用在传统书店是没有的。
传统书店是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到书店取书,网络书店则是由店家给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挨家挨户的送书。
这里就产生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本比较:一方面是消费者到书店买书的时间成本与网络书店给消费者配送图书的配送成本的比较。
如果买书人的时间成本大于网络书店的配送成本,则配送对消费者是合适的;如果买书人的时间成本小于网络书店的配送成本,则配送对于消费者是不合适的。
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差异很大。
有的人一个小时的工价是1000元,有的只有100元,有的只有几元,还有的人时间价值为零。
比如许多退休职工、家庭妇女,他们本来就没事做,有的是时间。
对这样的消费者来讲,他一般都会选择上街采购,而不是花钱等配送。
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有实际成本与观念成本之别。
有的教授实际的时间成本很高,比如,他为买一本书逛了一天的书店,而这一天如果去讲课,其收入为1000元。
也就是说,他为买一本书而付出的时间成本是1000元,再加上来回的乘车费共10元。
因此,他的购书成本共1010元。
但这位教授一般并不算这个细帐。
如果由网络公司配送,配送费用哪怕是10元,教授也会有心理负担。
因为前者的观念成本是零,后者的观念成本是实打实的10元。
以上是由上街选购到上门配送而引出的第一个成本比较。
第二个成本比较,是店租成本与配送成本的比较。
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相比,节省是店租成本,增加的是配送成本,于是网络书店与传统书店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店租成本与配送成本的比较,或者说是店租成本与配送成本的竞争。
以上两个方面的成本比较,前者是消费者的成本比较,后者是店家的成本比较。
把这两个方面的成本比较综合在一起,则是全部商务成本的比较。
其公式为:(传统书店的店租费+消费者买书的时间成本)>(<)配送费用。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配送是合适的,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配送很难受到欢迎;如果两者相等,则传统书店与网上书店不差上下。
亚马逊与传统书店的另一优势是,退书率低。
美国书籍发售的方式是,先由中间商汇集各地零售店的订购量,再向出版商下订单,出版商按上述订购数量将书一层层地交给分散在各地的零售店。
总经销商与零售商之间是寄售关系。
即先卖后结帐,卖不完可以退货。
这样,零售商既然没有库存积压的风险,订书时就会宁多勿缺。
于是导致整个销售环节库存量很大。
亚马逊则不一样,它只订已经卖出的书,即在顾客订购书之后,亚马逊才向总销售商下单。
因此,亚马逊不存在库存。
传统零售业给出版社的退书率平均为25%,甚至高达40%,而亚马还的退书率只有0.25%。
关于亚马逊的这一优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品为三者生产:一是为消费生产,二是为库存生产(整个社会永远有一部分产品处于库存状态),三是为展示生产。
就图书产品而言,为展示而生产的产品要很大。
全国那么多书店、书摊,同一本书,如果每个书店、书摊的都摆放一本,这种书就需要印制几万本。
因此,产品的市场实际有两种:一是最终消费者的市场,一是中间商的市场。
所谓中间商市场,也就是产品用于展示、充当信息媒体的市场。
在寄售的情况下,这部分用于展示的样书如果在卖不掉,最终也转化成了出版商的退货。
亚马逊网上书店,用电子样品取代了实物样品,这部分库存自然就不需要了,这部分库存引起了退货也就不存在了。
其二,传统图书销售体系很难准确掌握各地的图书需求分布,只能凭主观推测向各地的分销店试探性地发货。
结果,有的分销店的订货要大大超过客观的需求量。
这是由信息不畅引起的退货。
网上书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可以即时在网上显示,这就能消除由信息不畅引起的退货。
这是网络书店退货率的第二个原因。
其三,亚马逊书店退货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先订后卖变为先卖后订,即根据已卖出的订单向批发商或出版商订货。
按照这样的流程,当然不会发生退货现象。
但这种交易流程的问题是,消费者从付款购买到所购物品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亚马逊书店配送时间为:找到订购商品的时间+装运时间,找到订购商品的时间为一天,装运时间为3——7天,所以,消费者在网上下了订单以后的4——8天才能收到所购图书。
这对于那些不急用的订购者来说是可以的,但对于那些急买急用的消费者来说,恐怕就等不住了。
北京的e国网络公司承诺一小时送到,正是为了满足后一种消费者的需求,而要做到一小时送到,公司不能没有足够的库存。
与传统书店一样,这种库存也只能按预测行事。
如果预测有误,进货的数量大于实际销售的数量,则会造成退货。
所以,亚马逊将传统书店的退货率由25%下降到0.25%,这不全是网络书店的优势所导致,其中有一部分是网络书店导致的退货减少,而更大一部分是用配送周期过长换来的。
如果亚马逊书店象中国的e国网络公司一样,对所有网上订购图书都承诺一小时送到,则它的退货率不可能是0.25%,虽然达不到25%,但至少也会在10%以上。
因为这部分退货与传统书店一样,都是由误订起的。
误购的原因在于先订后卖,在于要保持足够的库存,而保持足够库存的原因又在于保证1小时或几小时配送。
这种为保证消费者随买随取或随买随送而引起的库存和退货,不会因网络商务取代传统商务而消失。
做信息中介还是做交易中介亚马逊总裁贝佐斯有段名言:我们扮演了一个“信息经纪商”的角色。
我们的左手边有许多产品;右手边有许多顾客。
亚马逊位处中间建立好联系关系。
结果是:我们拥有两组顾客,一组是正要找书的消费者;一组是正要找寻消费者的出版商。
贝佐斯所讲的“信息经纪商”,不知是指现在还是指未来。
如果是指现在,则贝佐斯所说的“信息经纪商”就是网上中介商或网上交易中介,如果是指未来,或许是指信息中介。
如果是指后者,则意味着亚马逊现行的商业模式是一种过渡式的商业模式。
亚马逊现行的商业模式是网上中间商模式。
用现在流行的BtoB、BtoC的说法,则亚马逊是BtoBtoBtoC的模式。
第一个B是出版商,即产品的生产厂家,第二个B是批发商,亚马逊60%以上的图书都是英格拉姆集团批发的,英格拉姆是大型图书批发商,即上述模式中的第二个B;第三个B则是亚马逊,它是网上图书零售商。
这样,在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就插进了两个中间商,即消费者被中间商剥了两层皮。
在我国,出版社与大型批发商之间的图书批发折扣一般为5:5折。
比如,一本书的标价为20元,则出版社的实际售价只有10元。
零售书店一般按图书的实际标价出售,这样,整个中间商共赚取了50%即10元的差价。
亚马逊按书价的7折或8折出售图书,与传统书店相比,的确有利于消费者。
但应看到,亚马逊仍然从中赚取了30%-40%的差价。
简单说来,它仍然是中间商,仍然是通过批零差价赚取商业利润。
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象亚马逊这样的中间商从中赚一把,消费者只能忍受。
但有了网络,消费者可以不忍受,也不会再忍受。
既然所有的出版社都上了网,消费者通过这些出版社的网址可以直接找到每家出版社当年、当月出版的新书,可以直接按出版社的出厂价(书价的5折)向出版社购书,没有必要再通过中间商从中倒一把,并通过倒买倒卖赚取商业利润。
以下三个方面的竞争会把中间商的商业利润挤掉,使亚马逊之类的网上中间商由网上交易中介变为网上信息中介。
一是网上中间商之间的竞争。
因为开办网上书店进入门槛较低,同一种网上书店可能有成千上万家。
比如美国的网上书店就有一千几百家,中国的网上书店也有百余家。
同业的竞争,会使网上书店的商业利润越来越低,低到只能赚取信息费和必要的配送费的程度。
二是厂家与网上中间商的竞争。
某种书的信息,不仅在亚马逊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在出版商的网站上同样可以看到。
亚马逊的书价虽然比传统书店低,但一般会高于出版商的出版价,因为亚马逊毕竟要摊销商业费用,要赚取商业利润。
消费者如果直接向出版商购书,则能免去被亚马逊剥一层皮的代价。
这就会诱使更多的消费者不是在亚马逊的网站找书,而是直接到出版商的网站找书。
三是网上信息服务商与网上中间商的竞争。
讲到出版商与网上中间商的竞争,人们马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出版商那么多,仅中国的出版社就有上千家,读者如果一家一家地找网址,然后挨门挨户地上到各家出版社的网站找书,不仅相当麻烦,甚至是不可能实现。
这个问题的确存在。
但这只能说明网上需要信息服务商,并不说明网上必须要中间商。
一家小公司或一个自由职业者,甚至一个大学生,只要能开发出一种软件,办一个帮助读者寻找书目的网站,只要上该网站点击几下,所需要的书就能立即找到,该书出版社的网址和帐号就能立即找到,读者通过该网站就可以很容易地直接向出版社买书。
与亚马逊不同,该网站不是网上书店中间商,而是信息服务商;不是交易中介,而是信息中介。
该网站所赚取的是信息费,不是商品进销差价和商业利润。
这种网站的收费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按查阅的书目收费,比如每查阅一条书目收费一角钱;二是按查阅时间收费,比如每查阅一分钟收费一角钱等等。
读者上这样的网站照样可以很快捷地找到和买到所需要的书。
但读者所付出的费用只有三项,即信息查询费,出版社的5折的价款和必要的配送费。
这三项费用之和必定会低于亚马逊的七折书价和配送费用之和,因为前者没有商业利润。
既然如此,读者为什么要到亚马逊的网上书店购书,而不通过信息网站的信息引导直接向出版社购书?目前,在传统书店都能大量存在,都能赚到应有的利润的情况下,象亚马逊这样的网络书店,因为具有商业成本低、销售量增长较快等优势,更有其存在的空间。
经过一个时期后,传统书店可能全部被消灭掉,这时,亚马逊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就不是传统书店,而是上述信息的服务网站和消费者向出版商直购。
一个以赚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网上中间商与一个以信息服务为目的的网上信息服务商相比,前者自然会被后者所取代。
网络不会完全消灭传统的中间商,但互联网上不要中间商。
象亚马逊这样的网上中间,终究要被网上信息服务商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