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课听说课评课

初中英语课听说课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之我见摘要:在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听课、评课无疑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培训的情况下,听课、评课更是英语教师学习的重要载体。

然而,我们对听课、评课的高度期待,却遭遇了现实中的种种“寒流”和困惑。

一说到听课、评课,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众多不理想甚至令人厌恶的情况。

形式化、任务话、讲假话、评课没有针对性等等问题。

当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形式和累赘,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一条成长途径就会被堵死。

因此,突破其困境,寻求更好的听课、评课的形式和方法,营造—种互动研讨和坦诚交流的教研文化氛围就显得极其重要。

本文从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极其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听课和评课。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引言: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听课、评课也是英语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锤炼、自我提高的过程。

因此,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

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 听课评课则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也为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并且通过听课、评课,领导可以推广经验,发现不足,;专家可以了解教学动态,发展教学理论。

然而目前的听课、评课活动却存在着诸多种种的问题,一、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第一个问题是存在“虚假”现象,“做秀”现象严重,不务实。

许多教师一旦要开公开课,课前就开始大肆策划安排,编演节目,选调精英学生,多媒体使用得天花乱坠等,与平时的课相去甚远。

既愚弄了听课教师,也欺骗了学生,造成极不良的负面教育后果。

而对于听课、评课的教师来说,他们的“虚假”表现在评课时有所顾虑,或是对所谓权威、资历的敬畏,或是碍于同行的情面,或是对自己信心不足,评价时说假话、空话、套话、形式化严重,不能坦诚交流。

2)第二个问题是听课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而经常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听课,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带着很大程度的盲目性,这导致听课、评课的质量和实效都不好。

而且在许多的听课活动中,听课者在之前并不了解授课教师,也不了解听课班学生的特点,因此很难把握住授课教师在教法选择上的意图。

3)第三个问题是教师教研精神的匮乏。

由于相当多的教师听课、评课都不是真正为了研究,因此听课时“人在曹营心在汉”,既不想从授课教师身上学习什么成功的经验,也没心思去总结所谓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而不少学校开设公开课,原本也只是为了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授课教师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听课、评课教师中,更是很少有教师能带着具体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来听,即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重点要思考的和有争议的教学问题、以及将要与别人探讨的教学问题。

二、听课、评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极其对策。

1)一是开课教师思想负担重、工作压力大、面子观点严重。

所以开课难免落入时下流行的俗套(比如,当前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有的教师就把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设置成了任务,造成任务的泛滥和不切教学实际)。

而对于听课、评课的教师当然就会顾虑重重。

一是不敢向权威挑战。

比如有时,对于一堂公开课,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课堂实效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

但由于专家们的一致认同,或者受第一个发言教师的影响,教师们的质疑就被保留在自己的心里面了,或者停留在表面现象,在讨论时就没有深入下去。

跟风现象严重,流于形式化。

2)是对教研活动目的认识不明确,把每学期听课多少节当成“痛苦”任务的大有人在,听课、评课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交差应付了事,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加上对授课教师及其学生的不了解;以及听课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有限,不知该如何主动去听课,更不知如何听好一节课、评好一节课;况且教师工作繁忙,生活压力过重。

从而导致听课、评课的效果较差。

3)教师教研精神的匮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学大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带来的惰性与中庸心理。

教师们宁愿在集体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中采用比较中庸的做法,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即使发言也不想使自己锋芒太露,力求保存一份一团和气的集体氛围。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许多地方缺乏有关听课、评课的规范的运作机制。

听课、评课变成了固定的框框、死水一潭。

如此,教学科研自然很难真正开展起来,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义。

我们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对策。

1)改变听评公开课中的形式化现象、虚假现象。

首先,开课教师以平常心坦诚地对待公开课一事,课前不需要刻意准备,其中包括不应过早通知学生,滥用媒体等等。

其次,评课者切勿以一两个成功的特例、或者时下流行的教学模式为标准、去衡量他人公开课的成败。

因为一节课的成败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衡量,某一个方面的特色不足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模式去推广,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就可以了。

其实只有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一节课才是一堂好课。

我想如果真能以此标准来开课、评课,虚假化、形式化问题应该能得到改变。

2)改变旧的公开课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凡是举行公开课,评课的成员或者说能够发话的大多都局限在当地教研员和几个资历较深的老教师身上。

这批人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专家型人才,但长期养成的篇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怎样听课评课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文:仓学斌来源:大丰市裕华镇初级中学时间:2010-10-4 20:08:33点击:207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培训的情况下,听课、评课在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是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我们高度期待听课、评课的同时,却又遭遇了现实中的种种困惑。

听课、评课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和累赘,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一条成长途径就会被堵死。

因此,突破其困境,寻求更好的听课、评课的形式和方法,营造—种互动研讨和坦诚交流的教研文化氛围就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如今,听课、评课已经成为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艺术的展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 听课、评课则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同时也为学校内部的校本课程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通过听课、评课,学校可以推广经验,发现不足,专家可以了解教学动态,发展教学理论。

可是目前的听课、评课活动却存在着诸多种种的问题,一、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存在“虚假”现象,“做秀”现象严重,不务实。

许多教师一旦要开公开课,课前就开始大肆策划安排,编演节目,选调精英学生,多媒体使用得天花乱坠等,与平时的课相去甚远。

既愚弄了听课教师,也欺骗了学生,造成极不良的负面教育后果。

而对于听课、评课的教师来说,他们的“虚假”表现在评课时有所顾虑,或是对所谓权威、资历的敬畏,或是碍于同行的情面,或是对自己信心不足,评价时说假话、空话、套话、形式化严重,不能坦诚交流。

2.听课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而经常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听课,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带着很大程度的盲目性,这导致听课、评课的质量和实效都不好。

而且在许多的听课活动中,听课者在之前并不了解授课教师,也不了解听课班学生的特点,因此很难把握住授课教师在教法选择上的意图。

3.教师教研精神的匮乏。

由于相当多的教师听课、评课都不是真正为了研究,因此听课时“人在曹营心在汉”,既不想从授课教师身上学习什么成功的经验,也没心思去总结所谓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而不少学校开设公开课,原本也只是为了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授课教师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听课、评课教师中,更是很少有教师能带着具体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来听,即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重点要思考的和有争议的教学问题、以及将要与别人探讨的教学问题。

二、听课、评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极其对策。

1.开课教师思想负担重、工作压力大、面子观点严重。

所以开课难免落入时下流行的俗套。

对于听课、评课的教师当然就会顾虑重重。

不敢向权威挑战。

比如有时,对于一堂公开课,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课堂实效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

但由于专家们的一致认同,或者受第一个发言教师的影响,教师们的质疑就被保留在自己的心里面了,或者停留在表面现象,在讨论时就没有深入下去。

跟风现象严重,流于形式化。

2.对教研活动目的认识不明确,把每学期听课多少节当成“痛苦”任务的大有人在,听课、评课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交差应付了事,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加上对授课教师及其学生的不了解;以及听课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有限,不知该如何主动去听课,更不知如何听好一节课、评好一节课;况且教师工作繁忙,生活压力过重。

从而导致听课、评课的效果较差。

3.教师教研精神的匮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学大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带来的惰性与中庸心理。

教师们宁愿在集体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中采用比较中庸的做法,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即使发言也不想使自己锋芒太露,力求保存一份一团和气的集体氛围。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许多地方缺乏有关听课、评课的规范的运作机制。

听课、评课变成了固定的框框、死水一潭。

如此,教学科研自然很难真正开展起来,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义。

我们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对策。

1.改变听评公开课中的形式化现象、虚假现象。

首先,开课教师以平常心坦诚地对待公开课一事,课前不需要刻意准备,其中包括不应过早通知学生,滥用媒体等等。

其次,评课者切勿以一两个成功的特例、或者时下流行的教学模式为标准、去衡量他人公开课的成败。

因为一节课的成败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衡量,某一个方面的特色不足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模式去推广,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就可以了。

其实只有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一节课才是一堂好课。

我想如果真能以此标准来开课、评课,虚假化、形式化问题应该能得到改变。

2.改变旧的公开课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凡是举行公开课,评课的成员或者说能够发话的大多都局限在当地教研员和几个资历较深的老教师身上。

这批人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专家型人才,但长期养成的听课评课口味,已经被相当多的授课者所了解,开课教师当然会采用投其所好的办法来设置课堂,很容易出现模式化现象。

要想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宽泛的评课队伍,这支队伍一定要由当地一线教师中勤于笔耕、勇于钻研教育教学规律的、具有一定教科研精神的教师来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