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要》精神,鼓励幼儿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富有个性,尽其所愿为形象施色。在活动组织
中,教师采用对比、观察等策略引导幼儿发现色彩组合的常用方法,并大胆的运用这种
方法进行自由选择,亲身参与操作,完成个性化的色彩设计。
教学
目标
1感受色块组合的(规律)美,体验自由涂色的乐趣。
2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使用多种色彩,选择不同美术工具,有规律的搭配
1介绍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常规注意事项。
使用毛笔、刷子的时候注意要将笔尖上的水控干以免涂色时水流下来,
不同颜色的笔放在不同彩罐中。
指导策略:运用演示法简单介绍美术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分组要求
每个人按照标识牌上数字选择加入的小组,当一个组人满时就要重新选择。
五、分组指导
指导观察重点: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喜爱颜色,大胆运用多种方法,有规律的搭配色块。
提升经验:通过观察知道相同色块的重复增加可以改变色彩图样的视觉效果。
指导策略:通过图样对比,引发幼儿观察发现重复涂抹色块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更多色彩图案。
教师提问:这个运动场上都有谁?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哪里漂亮?)两种颜色手拉手(在一起)让你想到了什么?(#色和#色合在一起像什么?)
指导策略:通过欣赏图例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画面的感觉,引发幼儿通过欣赏大胆的想像,提高其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涂色。
教学
重点
在各种色彩图样中发现色块组合的方法(规律),感受不同组合呈现的视觉效果。
教学
难点
尝试运用有规律的色块组合方法在不同图形中进行涂色。
教学
准备
蜡笔(10盒)、荧光笔(15支)、毛笔(40支)、刷子(100把)、水彩颜料
(81罐)、彩盆(10个)、各式范画(16开、8开)、各种自制小型纸箱电器、
可乐瓶、胶带
色块图样实物服装图样可选择的操作图样教学Biblioteka 组织过程教学
组织
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并和幼儿熟悉。
2知道色彩画家是做什么工作的,引发幼儿想要欣赏图样的兴趣。
我是一名色彩画家,所有的颜色宝宝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都和他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今天我准备和他们玩一个排队的游戏。
二、观察图样,发现色块组合的方法。
组合排列的观察运用,这样往往忽略了色彩被有规律组合后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色彩组
合后所要表达的情感强度。针对这种现象,结合大班幼儿能独立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
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色彩装饰活动,幼儿在调整色块
组合的过程中,其作品才具有个性特征。本次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是依据《指南》和《纲
三、预设设计结果,请幼儿谈谈自己的设想。
教师提问:你想和几个颜色宝宝玩游戏?哪几个颜色宝宝?你会怎样安排它们?谁在前?谁在后?谁和谁拉手?有没有哪个颜色宝宝会重复玩游戏?
指导策略:通过交谈与交流为幼儿创造设计思考的时间,使得幼儿不盲目进入涂色过程,而是在涂色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设想。
四、介绍美术工具并进行分组
提升经验:通过欣赏自己及别人的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有规律的涂色作品)作出联想与描述,可以丰富其色彩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先后经历四个环节最终完成,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先后采用了谈话、肢体动作演示、设计图样、感受欣赏等方法结合直接介入指导、建议性指导、练习和(同伴借鉴)等指导方法,引导幼儿通过图例展示与欣赏充分感知色彩变化的规律美,发现探索规律涂色的方法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的方法。教师不断创造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大胆、自由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并在共同欣赏作品交流欣赏感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做出联想和描述。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色彩的组合、对比、协调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学习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规律美并尝试将这种色彩搭配的规律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
指导策略:教师采用直接介入指导、建议性指导、同伴借鉴等指导方法。
2涂色工具的正确使用及摆放的规则。
3保证涂色质量的同时,提示幼儿要注意加快涂色速度。
指导策略:教师运用练习法鼓励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感受自由选色、规律搭配色块的自主性。
五、赏析作品
教师提问:这是谁的设计作品?你请哪些颜色宝宝和你做游戏?它们怎样排队的?#色和#色在一起手拉手会让人想到什么?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这个(颜色或其他)会让你想到什么?
幼儿园名称
河西26幼儿园
教师姓名
余芳欧
教学活动名称:
我是色彩小画家
领域
艺术—表现与创造
活动形式
分组
年龄班
大班
幼儿人数
20人
教学
活动
设计
思路
色彩是幼儿直接表达情感冲突和困扰的理想媒介,颜色是情感的语言。生活中大到墙面
和各类广告小到衣服鞋帽处处充斥着各种有规律组合的色块图案,我们现在大部分幼儿
园中大班孩子的水平都是能够运用多种色彩对描绘的事物进行涂色,而缺乏对色彩本身
教育活动点评
1、教师能够敏锐的观察和发现,大班幼儿对色彩欣赏、认识及运用上的漏洞与提升空间,结合生活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欣赏水平开展此次的色彩设计活动。
2、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心中有目标,环节流程清晰,提问具有启发性,教学策略运用适当。活动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的讲解示范与幼儿的亲身操作有效融合,高效的吸引、带领幼儿经历欣赏—发现—探索—提升经验—分享—创作—表达的过程,提升幼儿色彩审美的自觉意识,提高色彩表现的自我能力。
3观察范画三
教师提问:颜色宝宝真调皮,跑到哪里来排队?(从教师服装转移到服装范样)它们是怎样排队的?你有其他排队的好方法吗?(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提升经验:在已掌握2种颜色排队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到3种或更多种颜色排队的方法,带领幼儿欣赏多幅运用交替涂色和重复涂色的方法改变色块组合所构成的不同图案,感受不同的视觉效果。
1观察范画一
教师提问:运动场上有几个颜色宝宝?#色和#色是怎样排队的?
提升经验:在发现色块组合可以不受颜色、图案影响的同时知道交替涂抹色块的方法。
指导策略:教师通过谈话和肢体动作演示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发现探索涂色
的方法。
2观察范画二
教师提问:其实颜色宝宝是很调皮的,它们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来排队。这一次颜色宝宝是怎样排队的?与上面运动场中的颜色宝宝排队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发现重复涂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