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质质量培训资料

品质质量培训资料

33
D执行:
5.采取措施:
按计划执行
很好地传达措施
C检查:
100.00%
60
6.调查效果:
40
50.00%
排列图
20
(观察项目排列顺序及柱高有无变化) 0
0.00%
34
直方图
(跟步骤1比较,明显看出消灭 了不合格品且工序能力提高了)
管制图
(跟步骤1比较,可知消除了异 常点,工序状态恢复正常)
全面性 全程性 全员性
6
全面的质量管理
A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 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B 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企业或部门的组织工作、技术工 作 和管理工作对保证产品质量做到的程度。
7
全过程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的产生及形成过程: 设计过程 制造过程 使用过程 辅助过程
38
8 推行“6S”
持之以恒
因为它是养成“好习惯”,摒弃“草 率”,建立“讲究”的基础工程,也是 做好品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的先决条件。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39
9 上级重视
上级领导重视什么事情,下属员工也会跟着关心什 么事,这是很自然的。有些企业老板们的发货概念是 出了这一批货,他就可赚多少钱。在这种心态的指引 下,他给下属带来的讯息是“出货优先”,其他再考 虑。也有更多高明的老板,他的考虑是每向顾客发一 批货,他能保证带给顾客多少利益。不同的思维产生 不同的做法,前者是精明,后者是高明,当然会影响 下属的行动准则。
25
3 重视分析

近代品质管制应用突飞猛进,主
要得力于统计分析手法之应用。

企业的品质要做好,应配置对品
管手法熟练的人员。
26
4 重视不断的改善
品质管制在于三个层次:
(1)品质开发; (2)品质维持; (3)品质突破。 藉着标准化维持品质,藉不断改善来突破
品质,以达到高品质、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的目标。
8
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原材料质量控制和外购件验证 2 严肃工艺纪律 3 工序能力验证 4 工序检验与“首件三检制” 5 验证状态的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 6 检测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7 技术文件的控制 8 纠正措施
9
全员性的质量控制
基本观点:四个一切:
1 一切为了顾客
27
5 重视教育训练

品质管制之成败植基于品质意识及
危机意识。品管人员及全体员工应经常
有计划地接受
训练,推行品
管方易凑效。
28
6 PDCA循环

不能作标准化 分 析 现 处理的,转入下一 状 找 出 找出造成
轮循环,或作 问题
问题的
标准化动态
原因
更新处理
找出主要
对检查结果
原因
按标准处理
AP
14
三、抽样方案的确定
抽样方案的确定: 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 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 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 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 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 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 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 (Re)。
123有限公司 质量培训教材
讲师:罗俊文 日期:2019年6月19日
1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品质检验方法 •检验作业控制 •如何管理品质
2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质量管理这一概念旱在20世界初就提出来了,从 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对于不同时间质量管理的理论、 技术和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一些发达国
家 来看,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产品质量检查阶段
B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即ISO9000标准)

目标计划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标准
物资管理标准
信息管理标准
技术管理标准 设备管理标准 劳动人事管理标准 财务管理标准
经营管理标准
24
2 重视标准; (2)检验与标准是否一致; (3)采取矫正措施并追踪效果; (4)修订新标准。
●熟悉自己岗位的质量职责; ●清楚工作所依据的文件; ●做好工作所需要的记录; ●了解与本人有关工作接口; ● 熟悉本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自
己工作相关的部分; ● 熟练掌握工作技能。
42
讨论题:
思考
作业员未看作业指导书,仅按组长指示操作, 导致操作失误,不良品的产生。 观点: A 因作业指导书不清, 责任在工程师。 B 员工未按指导书操作,责任在作业员。 C 两者都有责任。 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
——改善与维持循环;(PDCA)
——企业“品质月”活动;
——推行“6S”;
——上级重视。
-----品质失败的六大主因
-----如何做好自己的品质工作
23
1 重视制度,实施标准化
A 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工艺标准 材料标准 贮运、包装标准 外协外购件标准 检测方法标准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
a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
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7
一、进料(货)检验(续)
②进料检验方法: a 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 a 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 让步接收; 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 返工后重检
35
A处理:
7.巩固措施:
“标准化”

制定或修订作业标准、检查标准及各
种规程规范。
8.遗留问题
反映到一下期计划,再从步骤1.开始。

36
PDCA循环示意图
AP CD
改善
AP CD
原有水平
维持 改善
37
7 企业“品质月”活动 藉着企业品质月活动,自供应商至客
户联成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并一 波一波地推动品质相关活动,使之成为 企业改造运动,变成一种风气!
20
三、最终检验控制:即成品出货检验。 (Outgoing Q.C)
四、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车间立即 处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则持不良样板交主管确认, 再通知纠正或处理; ③应如实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④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并追踪处理效 果; ⑤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作好明确的状态标 识,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存放。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 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检验或验收检 验。 a. 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 b. 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 c.不合格处理; 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 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40
品质失败的六大主因
●没有正式的书面规定,甚多的口头命令与管理; ●既使有书面规定,甚多人未遵照规定执行或作
业; ●无授权的私自变更作业程序或方法; ●失效的文件及规定未能立即销毁、废止; ●纠正措施没有彻底有效,亦无预防措施的心理
准备; ●使用未经校正的设备、仪器、量具导致检测无
效。
41
如何做好自己的品质工作
15
检验作业控制
一、进料(货)检验(IQC) 二、生产过程检验(IPQC) 三、最终检验控制:即成品出货检验。
(Outgoing Q.C) 四、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五、质量记录
16
一、进料(货)检验(IQC)
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 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ming
13
二、抽样检验(续)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 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 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 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b. 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 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 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 产品完成后检验;
f. 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19
二、生产过程检验(续)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 首件检验; b. 材料核对;c. 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 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 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 环境等的检验; 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针对主要原 因制订措施计划
CD
检查执行情况
按措施计划执行
29
P计划:
1.分析现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
60
排列图(前面几项为问题所在) 40
20 0
100.00% 50.00% 0.00%
直方图
(观察整个图形状态并与标准界限 值比较即可发现问题)
30
管制图
(观察有无超出上下管理界限的 异常点和分析管理界限内的点有 无排列性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