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绝句》这首诗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热爱。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过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赞美。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3.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重点)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点)3.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绝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它们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出示第一首,课题:绝句。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崇”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一个“飞”字和一个“睡”字描绘出了两幅怎样的画面?3.学习诗中运用的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杜甫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一)板书课题从诗题“春江晚景”入手,全班交流。

(同学们你们见过江边傍晚时分的美景吗?或许我们看不到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这幅画,但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想象画作里的美景。

)(二)音视导入,学生自读生自由阅读1分钟后,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

(三)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细读诗歌,感受景色1.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2.朗读诗歌,小组交流学习:(1)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早春还是晚春?为什么?(2)“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是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季节的变化的?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衢道中》(一)导入新课我们刚随着苏轼去欣赏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接下来我们再跟着宋代诗人曾几去爬爬三衢山,看看山上的风景又如何呢?(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全班齐读,思考下列问题:1.诗人是什么时间游览三衢山的?他的行程是怎样的?2.诗人沿途都看到了哪些风景?心情如何?(一“溪”、一“山”、茂盛的树,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三)指导朗读通过全班齐诵、个人吟诵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读出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

2 燕子说课稿一、说教材《燕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

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伶、俐”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3.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4.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

三、说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重点)2.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了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1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四)探究第2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

【设计意图】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3自然段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叽叽叫着,有的()过湖面,尾尖偶尔()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4.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六)探究第4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意图】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质疑问难,总结全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六、说板书2 燕子羽毛——乌黑外形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尾巴——剪刀似的燕子赶来(增添生机)飞行(快)停歇【设计意图】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3 荷花说课稿一、说教材《荷花》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