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系
课程负责人:黄林青
适用于本科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时数:40学时
一、课程概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方向限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学习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多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与布置,荷载与设计要求,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以及框架及剪力墙的截面设计与构造,并具备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结构力学》、《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毕业设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高层建筑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熟悉高层建筑的结构力学特征;
2.熟悉高层建筑体系的各种形式及各种布置,熟悉高层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
3.熟悉荷载作用计算方法,熟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假定;
4.掌握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
5.掌握理解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
6.掌握理解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
7.了解筒体结构设计方法;
8.了解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法;
9.掌握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 高层结构体系及布置
教学内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各种结构缝的处理,地基基础选型。
基本要求:了解不同体系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理解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掌握各种结构缝的处理,地基基础选型等。
重点: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及其布置原则。
难点: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2. 高层建筑结构荷载作用与结构设计原则
教学内容: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地震荷载计算方法;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结构周期的计算原理和近似计算方法;高层建筑荷载效应组合方法和设计对强度、位移、构造延性的要求。
基本要求:掌握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地震荷载计算方法,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周期的计算原理和近似计算方法。
掌握高层建筑荷载效应组合方法和设计对强度、位移、构造延性的要求。
重点:介绍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荷载计算、地震作用特点、抗震设计目标及方法、反应谱方法计算等效地震荷载、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难点:风荷载计算和地震作用计算。
3. 框架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
反弯点法和D值法;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延性框架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基本要求:掌握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反弯点法以及D值法,掌握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掌握延性框架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包括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设计。
重点: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框架结构的内力组合。
难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框架梁、柱及节点截面设计。
4. 剪力墙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分类、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的计算、联肢墙的计算,以及壁式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墙截面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基本要求:掌握各类剪力墙的判别方法以及内力及位移的计算方法;掌握墙肢和连梁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重点:各类剪力墙的判别方法以及内力及位移的计算方法;墙肢和连梁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难点:联肢剪力墙的内力计算,剪力墙的截面设计。
5.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原理和位移特征;综合框架和综合剪力墙概念;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原理和位移特征,掌握综合框架和综合剪力墙概念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
重点: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框架的剪切刚度计算,框架—剪力墙铰结体系、刚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框架—剪力墙的受力和位移特征。
难点:框架—剪力墙的内力计算。
6. 筒体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筒体结构的布置以及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筒体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及筒体结构的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基本要求:掌握筒体结构的布置和受力特点,了解筒体结构的计算方法。
重点:筒体结构的布置以及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
难点:筒体结构的受力分析。
7.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
教学内容:高层建筑基础常用的形式;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的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的设计;掌握高层建筑基础常用的形式。
重点:高层建筑基础常用的形式,以及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的设计。
难点: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的设计分析。
8. 高层建筑结构程序设计及应用
教学内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程序和基本原理;PKPM结构设计软件。
基本要求: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程序和基本原理,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
重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程序和基本原理,PKPM等结构设计软件。
难点:PKPM等结构设计软件。
五、实验
六、推荐教材、参书资料:
1.推荐教材:
黄林青,张亦静,《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第一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9月。
2.参考资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10.
谭文辉,李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
吕西林主编. 《高层建筑结构》(第三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何淅淅,黄林青,《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一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七、执行大纲说明
1.本课程在建筑力学等课程学完之后开设,凡涉及到相交叉课程的内容,只介绍基本概念、公式,而省略分析及过程推导。
2.本课程的教学应引入实际高层建筑结构,侧重实际工程的技术处理和措施等,尽量引入新知识、新技术,避免空洞或抽象。
3.本课程应重视结构设计软件的训练,指导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结构体系建模和内力分析。
4.本课程应重视学生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方面的动手能力,并重视各种结构体系抗震构造方面的知识点,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各种高层结构。
5.授课章节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补充、丰富,为施工及设计等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开拓视野。
6.本大纲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学时要求的具体情况删减带 * 章节内容。
执笔:陈明政参与:王丽萍
审核:黄林青批准:陈明政
制定日期: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