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的选型与结构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的选型与结构设计问题

浅谈高层建筑的选型与结构设计问题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功能俱全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建筑师为了建筑立面美观和艺术
上创新,常常使得建筑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复杂不规则,建
筑体型日趋多样化。本文针对日益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选型
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规模、投资的逐渐增大,复杂性的逐渐增
强,结构选型所面临的对象及其所处环境、需考虑解决的问题及所
用的知识日趋复杂,结构选型的难度与重要性增大、时间增长,耗
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增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通常要遵循
一定的原则,它不仅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的要
求,而且要从建筑设备安装、结构选材方面进行考虑。最后还需考
虑各种结构体系的综合经济指标。选型不当带来的后果严重且难以
修复,选型风险增大,传统的结构选型设计思想与方法将面临新的
困难和挑战。因此,分析现代高层建筑发展给结构选型带来的新困
难与新要求,重新认识结构选型设计问题的本质与规律,进一步明
确结构选型的必要性与复杂性,既是现代高层建筑蓬勃发展的要
求,又是进一步完善结构选型问题的需要。
一、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
1、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是高层住宅最常用的结构体系,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减
少非承重隔墙数量,一般用钢量比框剪结构少,而且室内无外露梁
柱,用户比较喜欢。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以一系列剪力墙纵横相交,
即作为承重结构,又作为分隔隔墙。墙体具有较大刚度。同时又由
于墙体纵横交错.比框架结构中的刚度大得多。这就提高了高层建
筑抵抗风荷载和水平地震力的能力。但由于剪力墙之间形成了诸多
小开间,虽然结构的整体性较强,但墙体的平面布局收到严格限制,
故而此种结构类型较适用于高层住宅。
2、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
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 便形成了框架
一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
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
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剪力墙的设置,增大了结构
的侧向刚度,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
显著降低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于均匀。
3、筒形结构体系
凡采用筒体为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统称为筒体体系,包括单
筒体、筒体一框架、筒中筒、多束筒等多种型式。筒体是一种空间
受力构件,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实腹筒是由平面或曲面墙
围成的三维竖向结构单体。空腹筒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或开孔钢筋
混凝土外墙构成的空间受力构件。筒体体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和强
度,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抗风、抗震力很强,往往应用于大跨度、
大空间或超高层建筑。
4、其他结构体系
高层住宅的新结构体系大部分是探索性的,如筒中筒结构的发
展、或者束状筒的组合,外筒桁架交错,以中心并筒悬挂式结构以
及很高的桁架梁的体系等。
二、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建筑设计
在结构的功能要求被确定以后,即可根据功能要求进行结构的
选型。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在选型上可以考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
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以及筒中筒结构等,在用材上可考
虑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等。对于大多数建筑物,工
程造价中约有50%-70%用于结构工程,而且结构工程的施工工期
也约占建筑物施工总工期的50%-70%。因此搞好结构工程对于建
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搞好结构工程的关键在于结构选型,如果选型不当,即使结构计算
很精确,也有可能给结构的安全使用及耐久性带来无法弥补的缺
陷,所以结构选型对于结构的全寿命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
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水平荷载以风荷载为主。所以非地震区高层
建筑选型宜选用有利于抗风作用的建筑体型,也就是宜选用风压体
型系数较小的建筑体型,比如圆形、椭圆形等。流线型的建筑体型
以及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的截锥形体型的体型系数相对较小,有利于
抗风。在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宜使用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分布尽
量均匀对称,以减轻风荷载作用下扭转效应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
响,并应限制结构高宽比,防止倾覆和失稳。地震区高层建筑的体
系选型,实际上属于抗震概念设计范畴,它是在总结震害规律及工
程经验的基础上,以宏观概念为指导,正确地解决高层建筑的总体
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以达到合理抗震。通常应选择对抗震
有利的地段,选用整体性较好的基础,立体结构应具有合理的地震
作用传递途径,拥有多道抗震防线,具有必要的刚度和强度,具有
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竖面侧移刚度的突变。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了各种常见结构体系的
最大适用高度。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许多影响因素将发生质变,
即有些参数本身超出了现有规范的适宜范围,因此对于超高限建筑
物,应当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
2、材料的选用
在地震多发区,采用何种建筑材料或结构体系较为合理是工程
技术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在结构体系或柱距变化时。需要设置加
强层及转换层,要慎重选择其结构模式,尽量降低其本身刚度,以
减少不利影响。在高层建筑中,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
性能。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进一步的发展,满足高层建筑的形式、
材料、力学分析模型都将日趋复杂且多元化。为了革新高层建筑,
体现其魅力,追求新的结构形式和更加合理的力学模型将是土木工
程师们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张连生.刘德龙.高层建筑混凝土剪力墙设计要点[j]吉林勘查
设计2007(1)
胡文湛.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江西建材200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