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
>
;
>
,
>

4、顿号、逗号和分号都可以表示并列关系。 其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顿号、逗号、分号。
一个句子用上了不同级的几种点号就 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层次来。
•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顿 号
•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 连词和前不用顿,并列语气词也不
[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确数之间用顿号]
8.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竞争,教育机制、 教学内容的改革显得极为重要。
[当短语同时修饰一个中心词时用顿号]
9.有三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回来的:射出去的箭, 说过了的话,度过的日子。 10.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 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 明已经纯乎一个乞丐了。
提示下文时,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 ※ 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1、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2、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 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 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 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1、转述的时候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 化) 2、冒号与“即”“如”“也就是”一类 的词语重复,不同时使用。

1、连词“和” (同、与、跟)“或”前面 不用顿号。 2、多个并列词语,最末两个之间用连词连接, 不用顿号。 3、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 逗号。
第四组
1、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 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2、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 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3、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 走了。 4、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第七组
1、孔乙己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2、"不多不多!"孔乙己说,"多乎哉?不多也。" 3、"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说。 说在前,话在后,用冒号;

说在中,话在两边,用逗号; 说在后,话在前,用句号。
1、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 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 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2、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只想着钱,就会 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小并逗,大并分。
并列结构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 方就可以递升为逗号,有的用逗号的地方就可以递升为分号。
1、点号有 。 ? ! : ; , 、 七种。
2、前三种是句末点号,后四种是句内点号。
3、点号因所表示的停顿长短可分为不同的级:
。 ? ! >
链接:集合名词是语言学上的一个专有 名词,意指一种可用来指称一群对象的字, 而这些对象,可以是人、动物、或是一群概念 等事物。如:“师生员工”“大专院校” “男女老少”“省市领导 ” “城乡交流” 等。
※ 集合词语不用顿号。
第三组
1、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和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2、他最爱吃的是苹果、香蕉、或菠萝。 3、今天晚会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合唱、相声 、杂技。 4、故乡的水啊,山啊,树啊,草啊,我深深怀念。
• 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九组
1、啊,啊!又到周六了。 2、你给我出去!停止射击! 3、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1、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 一个用逗号。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4、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成功——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 才会我能行 能正视不行 也是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 努力才能行 相互支持行 合作大家行
实战演练
1、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B. 像《论语(十则)》这样的古代经典诗文,一定要能 够背诵。 C.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书名号里还有书目名称时,里面要用单书名号,应写为 “《〈论语〉十则》” 所引用的诗句没有独立成句,所以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面
1、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2、他看她脸上泪津津的,便说:“你哭了?”
引号
• 引用之语能独立,
• 标点符号引号内。
• 引用之语未独立,
• 标点符号引号外。
第十二组
1、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 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 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 和美德。(但丁) 3、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 传》)

第十组
1、‚我们就叫他‘小诸葛’吧!‛他提议道。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第十一组
1、我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 照。 3、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 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2、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分两种情 况。
1、‚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 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 二是脱产培训。‛

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否则便会 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 逗号。
• 冒号
• 提示下文用冒号, • 总结上文要带冒。 说在前,话在后,用冒号; 说在中,话在两边,用逗号; 说在后,话在前,用句号。
第八组
小标点 大智慧
——别不把标点当回事
考纲课标要求
能够识别、改正错误的标点符号。 考查范围: ①常用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句号、问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②重点考查的是顿号、问号、冒号、分号、 引号的用法。 ③标号与点号的连用;区分逗号与顿号、分 号与逗号、引号与逗号间的关系;能给现代文、文 言文加标点;能改正和补出标点;做到书写规范、 使用准确。
2017/12/12 7
与成功有约
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
句问逗顿分冒叹,七种点号都一般。 大体站位一个字,一行之首不出现。 引括书名前一半,行末不许它出现。 一行之首也要紧,不许出现后一半。 破折号,省略号,俩字位置够它占。 一短横,六个点,一气画成不间断。 连接号,间隔号,一字位置就够占。 破省连间四种号,占的位置居中间。 着重号,专名号,根据情况定长短。 行末行首不讲究,随字移行可随便。
的荣誉、鲜花,“省略” 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 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 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 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觉,我应 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
⑤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 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 无完人’。但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 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也就是这过程。” ⑥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 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 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 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把 贝壳留给了沙滩;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 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 ⑦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 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⑧我相信,我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特指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4.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 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并列分句间用分号]
5.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6.他的第一本书难产,第二、三本书写作出版 都很顺利。 7.好的散文,无论叙事、写人、咏物、绘景, 都很精妙。
B(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所以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
看句子,说考点
1.人总要有点精神的,就看怎么样对待困难,是退 避三舍呢,还是迎难而上?
[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2.不断地动脑筋,才会清清楚楚地知道做这件事 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
[有疑问词但不表示疑问不用问号]
3、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1、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3、可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我 怎么比拟的出呢? 4、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 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问号
• 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 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 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D.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 话?最先见于何书? B. 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没见过一座山,这 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 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D. “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 了。”
我国前总理周恩来在外交时,曾 用一个逗号,便将局面扭转过来.在 一次外交中,一个外国人无礼地对 周恩来说:这简直是对牛弹琴!而 周恩来则坚决地回答:对牛弹琴!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