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这说明了哈佛大学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著名与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为剑桥学院,于1636年由英国清教徒移民创立,后为纪念清教牧师约翰·哈佛的慷慨捐赠,更名为哈佛学院。
19世纪中叶,哈佛大学逐步摆脱了教会与政府的控制与影响,形成了在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企业型学术机构。
哈佛大学是美国东北部八所历史最悠久的名牌大学所构成的“常春藤联盟”的首领,不论是学校的名气、设备,还是教师阵容和学生素质,哈拂大学都堪称世界一流,它有近15万亿美元的资产、获得最多的赞助、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图书馆、第一流的学者和教授和千里挑一的新生录取者。
该校还拥有全美国大学中数量最多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而且几乎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尚波特视觉艺术中心、戏剧中心、艺术博物馆、哈佛天文台、哈佛国际研究发展研究所等。
哈佛大学师资力量雄厚,三百多年来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作家,哈佛大学先后诞生了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三十位普利策奖得主。
她的一举一动决定着美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走向,是美国政府制定国内外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库。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
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哈佛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
哈佛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1933~1953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
其中商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是全美闻名的研究生院,在多次同类研究生院排名中名列前三名。
哈佛大学学科设置数量庞大,涉及专业面广,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
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
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为什么世界一流?到底是什么奠定了哈佛全世界一流学府的地位呢?答案是它对知识财产绝对的尊重。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使这些优秀的新生成为世界一流的毕业生吧:你可能想不到,哈佛第一课要学的就是正直诚实的求学作风。
一进校园,每人发一本哈佛学生指导手册--“不要剽窃”。
“我们的思想就是我们的孩子,如果你未经注明,就引用了我们的思想,就是偷了我们的孩子!”这种解释非常形象。
哈佛每年都有“因误用了别人的IDEA”,而被迫离去的学生。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这种事绝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的话,是过于自信了。
我们或许不会有意去剽窃,但是“不小心”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世界顶级教师缘何来此哈佛大学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拥有一支一流的教授队伍。
在2000多名教师中,仅正教授就有近800多名,而这些教授由于是世界范围招聘的各学科最好的教授,因而实力十分雄厚,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普利策奖获得者。
大部分哈佛老师们的真实生活却是异常紧张,压力很大。
哈佛大学广招一流教授,实行了“非升即走”的教师任职制度。
一个助教授如果在五六年内还晋升不了副教授,恐怕就得考虑另谋高就了。
要想得到终身职,非得熬到正教授不可。
为什么哈佛大学能长盛不衰,始终引领世界大学发展前进?在世界著名学府之林中,哈佛大学算得上是一株不老松,探讨这所名牌大学长盛不衰之所系,是各国高等教育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其之所以能够历久常新,与时俱进,值得各个大学借鉴。
一、革故鼎新。
初建时期的哈佛学院,其规模只相当于旧中国乡间的一所村塾,如今已发展成为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全美学府之首,这是哈佛人艰苦创业,不断革故鼎新的结果。
事实证明:新陈代谢,革故鼎新,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哈佛从仿效英、德到独创新制,由只学固定课程到采取自由选修制、集中和分配制、普通教育制,以致形成以普通教育为基础、以集中与分配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等等,无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结果,时至今日仍未止步。
这是一所学校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所在。
二、质量并重。
哈佛初创时,只有教师一人,学生四名。
现在,教师人数已超过两千,学生人数近两万名,数量的发展是惊人的。
哈佛在发展中并未忽视质的提高,坚持质量并重。
保证教育质量,除了指导思想明确以外,比较重要的措施有两条:一是充实和完善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二是重视人的素质,教师要严选,学生要精挑。
对于学生的录取,哈佛是相当严格的,获准入学者约占申请者的10~20%,大多数新生入学前的中学成绩为A等。
由于教师阵容强,学生起点高,再加上物质设备等其他条件,才保障了哈佛有相当高的教育质量,在美国以致全世界的高等学校中名列前茅。
三、教研结合。
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学府,都已成为“两个中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
事实表明,教师水平再高,也需不断进修。
哈佛的教师都有科研任务,哈佛的高年级学生或成绩优异者也在学习的同时,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哈佛图书馆、博物馆、既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本身也从事教学和科研。
哈佛大学做到了教学、科研结合,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内外协作。
哈佛大学内部各单位息息相通,许多学生可以交叉注册、跨系跨学科进行学习,哈佛又同麻省理工学院等名牌大学和有影响的科研机构通力合作。
内外协作,使得哈佛大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扬长避短,发挥最佳的效益。
五、哈佛能在几百年的时间长河里保持教学与研究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其充满效率与智慧的组织结构。
首先哈佛的校长任期是灵活的,这让有才智的校长能大展身手。
如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在位40年,建立了最现代的结构与最完善的学科配置。
其次,哈佛拥有独立的管理公司来安排管理哈佛的财政与捐赠,使哈佛不会因为财政、政治、甚至经济危机影响教育质量、文化探索以及设备水平。
足够的资金使哈佛能拥有第一流的教师与学者,并使他们安心自己的高水平工作。
再有,哈佛的办学方针很开放。
在美国所有常春藤大学中,哈佛是最早接收女生的学校。
哈佛不墨守成规,富于创新,从而永葆青春。
哈佛还有最为科学的学科学习定义。
即什么专业该学习那些课程,课程怎样安排都有一定之规。
目前,哈佛已有这样的学科定义50多门,这也许是哈佛学校得以成功的重要部分。
制造经理人的“工厂”——哈佛商学院美国教育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顶王冠,而王冠上那夺人眼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哈佛商学院是美国的顶尖商学院,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哈佛的MBA课程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所有商业课程中独具特色,被评为世界第一MBA教育学院。
哈佛商学院就是一个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
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
该院的MBA毕业生每年都是提前半年就被全美各著名的跨国大公司以高薪“抢购一空”,并且都被委以公司高层管理职位。
讲座——听者为荣讲者亦为荣哈佛大学的讲座之多是十分有名的,来开讲座的人什么样的都有。
上自国家首脑,下至本校学生,演讲者只要有合适的专题,就可以贴张海报开讲。
讲座的内容当然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而且无奇不有。
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形式也不一样。
国家元首的演讲是凭票入场的,而票子则被严格控制,除了分派的,还有抽签的。
一般而言,社会名流的演讲通常是卖票的,而且价格不菲。
而学术性的讲座则是免费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高层次的演讲除外。
许多小型的学术讲座不仅免费,还备有咖啡、袋泡茶等饮料和茶点供听众享用。
管理模式哈佛作为一个大学,它既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顶尖级私立大学,又是一所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大型综合企业。
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但是这并不妨碍哈佛大学采取先进的手段有效地管理,使它的品牌不断增值。
哈佛大学的管理机构有董事会和监事会。
哈佛大学校长像一个职业经理人一样,是由董事会聘任,并由监事会成员认可的。
监事会30人,是从历届校友中选举产生。
他们的任务就是调查研究,为改进教学、科研和管理提出建议。
哈佛大学经费来源除了政府的研究资助就是捐款。
目前哈佛已有180多亿美元的捐款,由一个强大的投资管理公司——哈佛管理公司进行投资使之保值增值。
如今来自投资的收益成为哈佛每年收入中最大的一项,占32%。
名人榜到目前为止,哈佛共出过8位美国总统,3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
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如诺伯特·德纳、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查尔斯·皮尔士、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詹姆斯、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
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
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胡刚复、竺可桢、杨杏佛、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江泽涵、李禾禾等。
哈佛与中国2000年,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风靡全中国,创下将近200万册的销售纪录后,刘亦婷也成为了公众人物。
1999年,还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读高三的刘亦婷即被哈佛、哥伦比亚等美国4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她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
刘亦婷说:“哈佛最大的特点是给每一个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氛围。
强调竞争的客观存在,却不强调学生的考分及名次。
学生总是自己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比。
”自清末以来,就有众多的中国学子前往哈佛大学就读。
1909年至1922年,清华学校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在哈佛大学求学的人有21位。
1928年,哈佛—燕京学会在燕京大学成立,前往哈佛求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
到二战结束时,哈佛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以中国学生为最多。
把目光投向中国。
哈佛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频频光临哈佛园,哈佛大学的中国研究项目也在各个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