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我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2001年全省流通工作会议后,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粤发〔2002〕1号)和《印发广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五”计划的通知》(粤府办〔2002〕71号),我省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物流业总量持续增长2003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134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14亿吨和3302.5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5%和2.3%。
我省巨大的经济总量和8000多万人口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物流,不仅是促进我省物流业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最重要的内驱力。
(二)物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截至2003年底(下同),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万公里,一级公路和水泥路面等指标居全国首位,高速公路总里程2303公里,居全国第二。
全省已实现中心城市到山区市通高速公路,所有镇乡通公路,所有村委会通机动车。
全省通航里程1.18万公里,占全国通航总里程的12%,居全国第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1685公里,居全国第一。
全省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为主枢纽港,惠州、江门、东莞、佛山等港为重要港口及一般中小港口的分层次格局,年通过能力5.09亿吨。
大容量、多功能、高效率的现代通讯网络已形成,电信网络干线光缆基本覆盖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构筑物流业发展的信息通讯网络系统已建立。
这些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物流的发展明显加快一是传统运输仓储业的转型加快。
近年来,我省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意识到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的基础性服务,不但难以满足社会的综合需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需求和市场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传统储运企业或邮政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流程再造,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等物流职能或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迅速。
如中国外运广东分公司、省邮政物流、省物资集团、省华大物流、省航运集团、广百物流等,通过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性服务,以及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全程服务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步由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二是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近年来,在市场旺盛需求和政府有力推动下,我省已涌现了一批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后劲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广东宝供物流、深圳招商物流、深圳能源物流、珠海信禾物流、佛山顺德安得物流等,已初具公众型现代物流企业雏形。
这些物流企业,无论在服务功能、服务技术、服务水平上比传统储运企业均有极大的提高。
物流社会化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加速发展,是我省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是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七家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003年营业额达10亿元以上的有中国外运广东公司(17.29亿元,增长32.5%)、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16.21亿元,增长6.5%)和广东邮政物流服务有限公司(15.61亿元,增长54.7%)。
此外,广州宝供物流、深圳招商物流、广东南粤物流等龙头企业通过开拓新业务、在国内主要城市扩建物流基地、加大信息化技术投入等手段,使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
我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如广东邮政物流通过使用自主开发的物流管理与动态调配系统与183电子邮政网站、185客户电话服务中心及1850短信等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多渠道、多样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圳招商物流凭借物流信息化开发队伍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开发和应用了SAP的物流业务执行系统、B/S三层结构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物流信息化系统;韶钢松山物流公司是2002年参加省举办的物流知识培训班后才组建起来的。
由于注重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开发了GPS系统,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物流实时跟踪服务问题,而且整合了韶关乃至粤北地区的运力资源,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我省佛山、东莞、中山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的工商企业,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应用条形码技术、GPS、MRP、ERP等物流管理软件,以及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
部分地区已初步搭建起社会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以电子商务物流平台为核心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管理,使流通效率、效益和服务质量得到同步提高,实现了高效率运营,为企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物流园区建设日渐兴起各地政府积极规划建设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这些物流园区大多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如广州南沙物流园区、广钢专业物流园区;深圳盐田港、蛇口港、航空港和龙华、恒福、华润万家等六大物流园区;佛山三山国际物流园建设规模300万平方米,建设现代化仓库30万平方米,投资规模25亿元,将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阳江市拟设立规划控制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集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国际采购和国际分拨五大功能于一体;中山市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规划建设火炬商贸中转物流园区、西部工业组团产业物流园区、城市配送物流园区等三个类型不同、功能各异的物流园区。
惠州市将与中国物流集团合作,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金通达物流配送中心;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十五”规划》明确了重点规划建设常平、虎门港和松山湖等三大物流园区,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筹建机构,加快园区的规划建设进度。
(六)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和市场机制作用下,目前我省物流业基本形成了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省民营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批具备现代物流功能的物流企业逐步形成,成为新兴的专业物流公司。
国有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不断提升物流水平,使传统物流企业迅速转轨变型,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外资物流企业面对我省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加速抢滩,开办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采购中心、组建IT物流,已经成为他们在我省新的投资方向。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前来我省投资,国际上50家最大零售企业也加快了进入我省市场的步伐。
如全球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计划投资10亿元,用地41万平方米,选址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建设东南亚物流配送中心。
(七)各级政府对物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强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已广泛引起我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把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的现代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支柱产业,放在经贸工作突出位置。
广州市政府为了推动传统物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发展,2003年4月颁布了《广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广州发展成为中国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在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用电价格、资金筹措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措施。
深圳市也制定了《深圳市物流企业认定办法》、《深圳市物流项目审批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和发展物流业的政策措施,同时,市财政局、贸易工业局、交通局等部门还共同制定了《深圳市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深圳市物流业的发展。
此外,佛山、东莞、中山等市也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条件,实事求是地制定了鼓励和发展物流业的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我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省的物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仍然适应不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物流观念薄弱,市场需求约束较大尽管我省的物流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我省现代物流需求仍未完全启动,物流知识的普及还很不够,人们的物流观念还很淡薄。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仍较严重,计划经济时期企业那种“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现象依然存在。
如珠海、中山、江门等地多数的大型制造企业,以及阳江、云浮等特色经济发展迅猛的地区,目前仍以自营物流业务方式为主。
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运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发展物流定位不准,规划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各地在制订发展规划时,只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因此规划定位和布局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现象,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均定位为珠三角西翼的区域物流中心;肇庆、阳江均定位为连接珠三角、沟通大西南的粤西地区物流中心。
这种规划定位上的重复,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加剧地区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当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由于发展物流定位不准,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不乏存在。
如江门市有进出口港口11个,目前只有2个港口能满负荷运作,4个港口完全空置;粤东、粤西地区沿海城市的港口码头也普遍存在空置现象。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是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物流的企业体系尚在形成之中,大部分所谓“物流”企业是近几年来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资本构成比较单一,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初具现代物流雏形的龙头企业年营业额仅十几亿元,还不及国外著名物流公司的零头。
二是标准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物流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也不高。
虽然我省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比较注重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开发和应用,但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
一是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GPS、MRP、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二是缺乏一个社会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省内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未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四)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现代物流人才奇缺由于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出现了现代物流人员奇缺。
而传统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
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物流人才的专门培养途径,物流专业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贫乏;二是企业的短期培训是物流人才培育的最主要的途径,而这方面的培训也严重不足。
物流是操作性强的管理活动,同时又需要高新技术支持,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管理类和技术类结合的复合人才,既要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同时也应具备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