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一:黄梁梦-竹篮打水一梦枕黄梁
在唐代,有一位姓卢的读书人。
这一年,卢生要进京考取宝名,走到邯郸时天已到中午了。
于是,他在邯郸北边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歇歇脚。
恰巧,一位姓吕的道士吕翁也住在客店里。
于是,卢生和吕翁就坐在一张席子上,说东道西地谈起来。
卢生看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叹口气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早早考取宝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过一生。
可是我没有赶上好运气,直到现在还这样穷困,真叫人伤心啊!”听了卢生的话,吕翁笑了笑说:“我们这样不是也很好吗?不过你想得到荣华富贵,我可以满足你的欲望。
”说着,从挎袋里掏出一个青磁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上这个枕头睡一觉,就什么都有了。
”这时,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饭,洗好的黄梁米刚刚下到锅里。
卢生枕上吕翁给自己的青磁枕头,不久就进入梦乡。
卢生梦见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动人,而且陪嫁了许多东西,家里很快富裕起来。
第二年,他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长官。
后来,他因领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奖赏,并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着朝中的大权。
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楼阁。
出门有兵马前呼后拥,回来后有美女陪伴。
他有5个儿子,个个都有学问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
他的5个儿子又生有十几个孙子,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享受到了人间的奢华富贵生活。
他一直活了80多岁,才辞官不做了。
正在这时,一声鸡叫,卢生从梦中醒来。
他睁眼一看,吕翁仍然坐在旁边,自己身上还是那身破旧衣服。
店主人家蒸煮的黄梁饭冒着热气,还没有熟呢!
现在,在邯郸市北不远处,还有卢生祠。
人们还沿用“黄梁梦”、“梦黄梁”、“黄梁美梦”、“邯郸梦”来比喻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或是某种欲望的破灭。
二:多行不义必自毙
释义: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语出: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
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
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丙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
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
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
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
自杀。
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语出]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
池鱼。
”
迸时候有座城市,城门楼起了大火,不远处池里的鱼儿们张望着;“看出什么事了?”
鱼儿们问。
“城门着火了。
”一条鱼说:“能救救就好了。
”“该你什么事,多管闲事,
咱们看热闹吧,我们在水里又烧不到咱们,快看呢,哈哈……”“你这样幸灾乐祸不好吧?”“那有什么的?”话音未落,一群军兵来取水灭火,结果把水都提干了,剩下少许水
又浑又脏。
鱼儿们苦不堪言。
其中一条鱼说:“自私的家伙,你还高兴不高兴了?”“好
倒霉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语出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
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
把厨师处死。
两个宫人奉命把尸体装在筐里,抬到宫外去埋葬。
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
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
宫去劝谏晋灵公。
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
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淡
写地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
”
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
好了。
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
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
相国赵盾屡次劝谏,
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竟派刺客去暗杀赵盾。
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宜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
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
但
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
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一个名
叫赵穿的人杀死。
五: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
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
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
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
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
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
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
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
我也看到邻国当
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
然而,邻国的百姓没
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
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
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
经过一场激烈拼
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
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
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
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
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表,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
国多了。
”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邻国
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
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