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改进1 现状一直以来在执行含有翠兰活性染料的中深色染色工艺时尽管工艺操作时,如使用螯合分散剂,加盐、加碱多次分步,升温速率极慢等方法非常谨慎,但是色花的几率依然很高。
为此要剥色后回染,回水后仍然面临此问题且牢度不好。
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是翠兰染料的分子量非常大导致上色快,但牢度差,洗水不干净。
兼于以上缺点,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先加染料,然后分次加芒硝、加碱并延长工艺时间的方法优化工艺。
实践证明,不仅色花问题有明显改善,而且牢度得到提高。
2 工艺流程2 .1 煮漂由于棉纤维上存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色素、矿物质以及织造过程中沾污的油污等,会直接影响织物的手感、润湿性、颜色鲜艳度、色牢度等,因此染色前必须将这些杂质去除。
工艺处方/(g/L)双氧水6.0稳定剂1.0纯碱3.无泡枧油0.35防皱剂CD2.0时间/min 60l:10浴比40 C时先后加入I稳定剂、2纯碱、3无泡枧油S、4防皱剂CD、5双氧水,升温至90 C12 3 4 5 的匸SCOT 7QTC WUXlfi * 帕丘和亍枷诚®IB/煮漂处理。
2 . 2染色2 . 2 . 1工艺处方,(0 . w . f%)活性翠蓝 B —BGFN 3 . 0活性嫩黄B-4GLN 1 . 43活性金黄B-4RFN0 . 95芒硝80纯碱25匀染剂RG 一133 l一3分散剂EXL 一1061浴比l: 102. 2 . 2原工艺流程加匀染剂RG —133(1克/升)、芒硝升温至60 C—加用40' C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 —保温40min —加纯碱45min(第一次2 %,第二次8 %,第三次15 %) 一保温40min —洗水I5min 加冰醋酸(45 C X15min) —热水洗(80 C X15min) —皂洗两遍(90 C X15min) 〜热水洗(60 CX15min) ——中和PH 6 —7(45 C X15min) ——固色(45 C X15min) —柔软(45 C X15min) —出布。
(预留化染料的水)。
2. 2 . 3新工艺流程加匀染剂RG 一133(3 克/升)、分散剂EXL —106(1 克/升)升温至40 C—加用40 C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 〜保温20min —加芒硝2/5X 20min —加芒硝3/5X 20min —升温至60 C (1 . 5 C/分)一保温20mnin —加纯碱2 % X20min —加纯碱8 % X20min 一加纯碱15 % X20min —保温40min —一洗水l5min 一加冰醋酸(45 C X15min) —热水洗(80 Cx i5min) 〜皂洗两遍(90 C X15min) ——热水洗(80 C XI5min) 〜热水洗(60 CX 15min) ——中和 PH6 — 7(45 C X 15min) ——固色(45 C X 15min) 〜柔软(45 CX 15mi n)_-出布。
(用清水化芒硝,预留化芒硝的水)。
3新旧工艺流程对比分析 旧工艺流程是一次性先加芒硝后加染料, 造成染液中盐浓度偏高使染料在布面上析出形成色花、色点。
而改进后的工艺先加入染料后,使染料均匀附着在织物上,再分次加芒硝,染液中盐浓度不会太高, 避免布面上析出形成色点。
适当延长加料的时问问隔, 可延长染料的吸 附扩散过程,染浴中的染料分子可更充分地向纤维内部扩散与吸附,从而有效降低染浴中的 染料浓度,使染料分子发生集聚的趋势大大降低。
另外,提高翠蓝专用匀染剂的浓度对染料有一定的助溶作用并且对染浴中的电解质以及酸、碱稳定,能够与其它阴离子性助剂相容。
不但解决了色花问题,而且牢度得到提高4.1染色牢度指标测试4.2光坯布胸理指标测试4 . 3从以上两表看出:改进工艺后坯布的各项牢度均有明显提高,对光坯布密度、强力、 回潮率影响不大。
5结论改进工艺后坯布色花问题得到改善,而且牢度有明显提高。
4物理指标测试(GEI72 汗布)活性翠蓝G的染色特性及浸染工艺前言活性翠蓝G是铜酞菁染料,染料索引号为C . I .V. Blue 21。
其分子母体由四只异吲哚啉缩合后与铜离子络合而成,在所有染料中,酞菁结构的染料体积最大。
活性翠蓝G有较高的日晒牢度,在1 /1标准深度时,可达到6级(ISO),即使在1 /6标准深度时,仍可达到4〜5级(ISO)。
它具有艳亮的翠蓝颜色(一=660nn'1),这是其它任何结构的染料无法达到的。
所以经常被用作染亮绿及艳蓝色的主要染料。
1 活性翠蓝G的染色特性由于活性翠蓝G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其染色工艺不同于其它染料。
1.1耐盐析性活性翠蓝G分子量大,分子结构呈立体形态,5OC时的溶解度约为4o L。
溶解于水以后,染料分子趋向于结晶化,在水溶液中呈溶胶状。
活性翠蓝C的溶解度对电解质相当敏感。
当有电解质存在时,染料分子的结晶化现象更明显,其溶胶逐渐凝聚成团状。
当电解质浓度超过一定量以后,这种凝聚会脱水形成沉淀。
以氯化钠为例,在室温下静止状态,当浓度超过250 g/ L,数分钟内染料就会发生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因此,活性翠蓝c在染色时,渗透性和扩散性较差,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积聚在纤维表面,造成表面浮色,如果不采用特殊工艺,其染色牢度,如皂洗牢度、白布沾色和干湿摩擦牢度等就比较差,还经常会发生色花。
活性翠蓝G的盐析现象随溶液pH值的升高更加敏感,当溶液pH值大于1O,足以使大部分染料的B 一乙基砜基硫酸盐发生消除反应,转化为乙烯砜基。
B 一乙基砜基硫酸盐是染料的溶解基团,转化为乙烯砜基后,染料的溶解度瞬间下降。
此时,如果溶液中有大量电解质存在,染料的盐析现象将更明显。
一旦出现盐析,染色必定出现色点、色渍、色花,染色深度明显下降。
1. 2上染速率活性翠蓝G的分子量较大,直接性也大,一旦被纤维吸收以后,较难解析,所以沾色牢度较差。
但是活性翠蓝G的亲和力相当小,比移值(R )=1,是所有活性染料中比移值最大的一只染料,即翠蓝G上染速度相当慢,上染率也很低。
在同样的染色条件下,比其它染料更难被纤维吸尽。
活性翠蓝G是荷质比较小的染料,该类染料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电解质(促染剂)的盐感度较小。
明粉或盐浓度<30g / L时,促染效果较明显;但是当浓度>30 g/ L,促染效果明显下降。
因此,对于活性翠蓝G要提高其上染率,不能采用增加促染剂量的办法,因为这样会使染料发生盐析。
为了提高活性翠蓝G的上染率,一般都采用预加碱法。
预加碱可以在染料加人之前,俗称打底。
通常采用纯碱0 . 5〜1 g/ L,溶液pH值控制在7 . 4〜7. &少量的碱剂使纤维素上的伯醇羟基的负离子转化率增加,以吸引部分已经发生消除反应的染料。
碱剂作为第二类有效的促染剂,可以弥补该染料盐感性较差的。
高温升温法:降温法:缺陷。
但是打底所用的碱剂不能过多,溶液pH值不能太高,否则,反而会促使染料凝聚盐析。
1.3 耐碱水解性活性翠蓝G 的凝聚盐析,常被误认为是染料发生了水解反应。
事实并非如此,翠蓝G的耐碱水解性并不低。
假如翠蓝G发生盐析以后,将已经盐析的染料重新溶解(例如加人增溶性匀染剂、助溶剂,如尿素、硫脲等,或者加温充分搅拌),其染料仍然可以上染并与纤维发生反应。
但在实际生产上,并不可行,因为一旦发生盐析,即使采用各种手段使它重新溶解,也必定会产生色花。
2 推荐的染色工艺活性翠蓝G 染色工艺可以采用高温升温法及降温法。
2.1 工艺分析在上述工艺中,染料的吸尽阶段都超过90 min。
活性翠蓝G上染速率较慢,通过高温及延长吸尽时间提高其上染率,在加碱固色前能保证上染率超过65%,尽量降低固色开始以后染浴中的残留染料浓度。
高温升温法适合不耐高温的拼色染料,降温法适合耐高温染色的拼色染料,并且染料的渗透和扩散较好,色牢度相对较高。
两种工艺的最终色光对活性翠蓝G影响不大,但对拼色组分的色光有所不同。
2.2 操作关键在活性翠蓝G 染色工艺中,其加料方式较易出问题。
因此,无论是染料、元明粉或纯碱都必须缓慢地加人。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出现凝聚或沉淀往往不是在染缸内,而是在辅料缸。
目前,许多设备都采用自动补料,染料、元明粉、碱剂均事先分别溶解以后,定时、定量用已稀释的溶液补料,绝不会使染缸或辅料缸内局部浓度过高。
这样的加料方式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因染料凝聚而产生色点、色迹。
但是,有许多设备还是依靠手工或半自动加料,甚至直接将固体倒人辅料缸中,然后用回流液来溶解。
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辅料缸中浓度较高,使回流液中的染料产生凝聚,甚至沉淀。
假如在辅料缸中冲人300 L 含有染料的回流液,如果直接倒人5O kg 元明粉,则在辅料缸中的元明粉浓度可以达到160 g/L;如果加人25 kg纯碱,在辅料缸中的纯碱浓度可以达到80 g/L。
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染料在辅料缸内产生严重凝聚并沉淀,使染料析出而粘附在缸壁上,也会随着染液的旋转,粘附在中央产生的泡沫内。
正确的加料方法是一边辅料进缸,一边放回流液,同时一边加入各辅料。
这就使辅料缸内的辅料组分任何时刻都处于低浓度,相对接近染缸内的浓度。
补料始终在流动,与染缸中的浓度尽可能达到平衡。
例如,回流液以100L/rrifn 的流速进入辅料缸,而辅料缸又以100L/min 的流速进入染缸。
如果在25min 内加入50kg 纯碱,则在25min 内辅料缸的总流量可达到2.5t ,其辅料缸内的碱浓度基本在20g/L,这时不可能出现染料凝聚盐析。
加料时无论是元明粉还是碱剂,始终保持低补人、高流量,一般不会出现色点、色渍。
除此之外,染液温度越高,流动越大,染料的凝聚及盐析倾向越小 ;染液温度低,流动越小,染料的凝聚和盐析倾向越大。
2.3 染色后处理活性翠蓝G染色完成后,先用60 C温水洗涤一次,然后进行酸洗中和。
活性翠蓝G 与纤维素建立的醚键,不耐碱性高温皂洗,容易断裂。
一旦断键以后,其母体溶解度很低,吸附在纤维表面,很难洗净,会严重影响色牢度。
酸洗工艺采用醋酸I ml/L于60 C洗20 min,只要保证在高温皂洗时pH 值为中性或偏弱酸即可。
另外,活性翠蓝G 的酞菁分子很容易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及其它重金属离子结合而影响色光,经过酸洗以后,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杂质离子,使翠蓝G的色光更纯正。
皂洗一般米用中性皂洗剂,并加入0 . 5〜I g /L 螯合分散剂,选择分散值较高(螯合值不宜太高)的螯合分散剂,有利于防止浮色回沾到纤维上。
皂洗工艺为:95C以上皂洗2〜3次,每次20〜30 min,深色需3次以上。
要提高翠蓝G 的色牢度,除染色工艺以外,后处理是一个关键。
如果后处理充分,一般不需要固色处理。
大多数固色剂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翠蓝G的色牢度(可提高0 .5级左右),但会影响色光,同时会明显降低其日晒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