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二章-数字媒体艺术起源及美学

2-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二章-数字媒体艺术起源及美学


《亚威农少女》是20世纪初艺术 转型的代表作品,它被普遍视为立 体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雏形之作。
从那时起,艺术的表达从二维的透
视转向平面化。作品描绘了巴塞 罗那妓院中五个裸体的妓女。毕 加索在工维平面内对艺术原有的 表达方式进行了改造。同时,放弃 了透视法,彻底告别了传统的欧洲 绘画模式。
《亚威农少女》 (布上油画) (西)巴勃罗・毕加索(1907)
Muybrigde的奔马摄影,拍摄于1870s,用12架电子控制快门的照相机拍摄 到了奔马的分解图。 并且用zoopraxiscope(魔术灯和Praxinoscope的组合 装置)进行了回放。
• “电影机”( Cinematographe),一种可移动的摄影机与放映机的组合体, 1895年
,卢米埃尔(Lois Lumiere 1862-1948)兄弟发明。一群人能在同一时间看到一组事先 拍好的活动影像。利用他们发明的,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海水浴》等片, 将电影带入了新的纪元。
俄国摄影家Alexander Rodchenko利用照片拼贴方法创作的 的《蒙太奇》,1923年(左)和《CE Ceci》1923年
亚历山大 罗钦可( AIexander Rdchenko,1891-1956 )
“绘画已死,艺术家应同时具备画家、设计家和工程师的三重任务。” “相机 是社会主义之社会与人民的理想眼睛。只有摄影能回应所有未来艺术的标准。”
梅里爱1902年拍摄的世界首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它取材于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H.G..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 到达月球上的人》影片长达15分钟。
《月球旅行记》取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 H.G..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
蒙太奇语言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 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
英国摄影家罗宾森(H.P.Robinson)于1858年在伦敦水晶宫展出了一 幅题为《弥留(Fading Away)》的摆拍合成照片
2016/3/11
17
2016/3/11
18
本世纪初在加拿大发行的“理想主义风格的合成照片”明信片
摄影: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的雏形
达达派的著名摄影家拉茨罗·摩荷利·纳吉1923年利用照片拼贴方法创作的《世 界的结构》(左)和达达派摄影师Hannah Hoch在1919年创作的拼贴画
派——超现实主义。 如萨尔瓦多 达利(S.Dali,1904~
1989)是超现实主义艺术最杰出的 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与超现实绘画
佛洛伊德认为,人们的真正思想,人的真面目是隠藏在潜
意识和梦里的.他以为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 他的梦.因此超现实派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就是 要透过作品来呈显无意识的世界.用一种奇幻的宇宙来取 代现实,用一种梦般的非逻辑的程序来调剤现实,创造一 个超越的现实. 超现实主义绘画往往带有很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同时, 形象的组合所产生的怪诞、奇异,对人的心理又具有极强 的刺激性。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了人类对主观世界的探索, 使绘画和视觉表现通过反理性、反常规艺术的思考中得到 了解放……
Herbert Bayer. (19001985) 赫伯特· 拜尔:一位由包豪斯制造,又在包豪斯任教的现代平面 设计的先驱。
第3讲:拼贴与电影蒙太奇
电影与早期镜头视听语言
苏俄时期著名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谢尔盖· 爱森斯坦(Eisenstein, 1898~1948)和电影导演普多夫金(Pudovkin,1893~1953)通过对电影镜 头的分析,挖掘出电影艺术的蒙太奇(Montage)理论。 爱森斯坦不仅仅把蒙太奇看作是一种拼贴,而且看作是一个富有动力的新的 概念。所以,他认为蒙太奇不论在镜头内或各个镜头之间,都必须和冲突结 合起来。由此,拼贴艺术由基于静态画面的“图像拼贴”转化成了动态媒介
埃米尔·雷诺1892年在巴黎的葛莱蜡像馆开设了“光学剧场”并公开放 映动画片,现场伴有音乐与音效,曾造成相当大的轰动。
穆布里奇与电影的诞生
摄影师爱德华· 穆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1830~1904)拍摄的的奔马和人 体连续动作照片(1873).而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不久,便开始推动电影和动画产业急 速发展。
谢尔盖· 爱森斯坦(左)的《战舰波将金号》(1925)
第4讲:当代数字拼贴摄影
数字超现实主义摄影
数字超现实主义摄影
数字超现实主义摄影
数字超现实主义摄影
数字超现实主义摄影
数字超现实主义摄影
第5讲:超现实主义与数字艺术
意识、潜意识和超现实主义
佛洛依德与梦的解析
1900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心理学名著《梦的
后现代主义艺术与数字化
鲍德里亚:虚拟和仿像的艺术 电脑虚拟空间 符号化社会 创造 拼贴 合成 解构 重构 设计
作者缺失
游戏化
数字复制
可编辑
大众流行文化
艺术媒体化 •作品真实性消失 •现实与虚拟融合
法国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哲学家让·鲍德里亚 (Jean Baudrillard)(1929~2007 )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第2章 美学-特征-创作手法
数字图像的重构美学
和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往往采用现成的数字 媒材(照片、图片、绘画等)通过剪辑、结构、拼贴、重组的方 法,来产生荒诞的、梦幻的、具有独特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这种 创意思想可以界定为利用拼贴和同构等手法,将元素组合在一个 相互异质的空间中,并使编织进作品中的符号和图像,在互文中 自动产生意义。 数字重构美学特征是:通过对图像的解构、扭曲、重组或融合, 来产生一种充满荒诞、无理、黑色幽默和诙谐搞笑的超现实主义 艺术氛围。这类作品也反映了计算机在解构和重构传统摄影媒材 方面的强大处理手段。
“计算机是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延伸”—— 麦克卢汉

图像的媒体化:摄影与数字的相似之处
它们均可以被复制、印刷、广泛传播、修改、扭曲、变形;它们也都可以 存储、删除、重现(重新洗印或数据恢复)。
1905,摄影拼贴作品
意大利数字艺术家Alessandro Bavari的数 字拼贴艺术作品(2005)
1857年瑞典摄影家雷兰德(O.G. Rejlander)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重要美术作品展 览会”上展出了一幅由30多张底片合成的题名为《人生之路(Two Ways of Life)》的 照片。开创了“设计”集锦照片艺术的先河。
案例:维尔托夫著名电影《带摄影机的人》
媒介的革命:绘画已死
亚历山大·罗钦可不仅是苏俄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摄影家,也是 苏俄十月革命中的重要艺术导师。还是构成主义的三位创始者 之一;是苏维埃“新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的馆 长,并且在应用艺术学校(School of Applied Art VKHUTEMAS)教了11年书(1921-31),且是该校技术学院的院 长,同时也是前卫杂志(LEF)的创办者。 罗钦可在一九二三年又发表了惊人的学说,声称“绘画已死, 艺术家应同时具备画家、设计家和工程师的三重任务。”然后 就从此搁下画笔、油彩,而拿起相机。他认为: “相机是社会 主义之社会与人民的理想眼睛。” “只有摄影能回应所有未来 艺术的标准。”罗钦可自觉以摄影为武器,抛弃传统绘画的视 角和审美,并以摄影剪辑、拼贴来形成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图像。 罗钦可对摄影媒材的处理与新媒体的美学如出一辙。
毕加索的拼贴风格的绘画、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1937
第2讲:摄影与图像重构
如何理解摄影、图片重构与数字拼贴?
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需 要借助机械设备或电子设备来创作艺术作品,即二者都先天带有 “技术的美学”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上比绘画或雕塑有 更紧密的联系。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如果将摄影比作“眼镜”的 话,数字媒体艺术则更接近“大脑”和“手”的功能。
解析》,对人的梦境做了认真而科学的分析。弗洛伊德从
对梦的解释入手,开创了精神分析学理论。弗氏认为潜意 识能够控制人们的行动,而“性爱”和“精力冲动”则在 潜意识中起着无形的作用,至于艺术则要表现幻想的世界, 而这种幻想往往也同人们“性爱”得不到满足的表现有关, 同时他还把梦境的表现也看作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流露。 受弗洛伊德影响,在1922年前后,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
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或者说
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 手段。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包括影
像、声音和色彩)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爱森斯坦关于蒙太
奇理论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 和,而是二数之积。”
电影必须与其相似的另一种艺术,即戏剧的艺术来叙述故事。 乔治 · 梅里爱所做的就正是这一方面的工作。 梅丽爱采取的风格使他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史诗式的、充
米勒《晚钟》
当代艺术,在新的文化境遇下,依据解构 主义哲学、符号学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显示出全新的创作倾向。在思想价值的取向 上,表现为对19世纪以来整个西方现代性叙 事即宏大叙事和英雄主义创作模式的反思; 在画面图像的处理上,摒弃了传统经典从写 生获取图像的方法,针对影像进行二度创作, 或者转用来自于现代传媒制造的各种流行图 像与符号,或者是转用卡通、电子游戏与网 络艺术中的图像。后现代艺术的主要创作方 法有挪用,反讽, 拼贴,戏仿、符号化和 异质同构等。
《藤椅上的静物》(毕加索,1912)油画史上拼贴艺术的开篇之作, 也是现代西方艺术上第一个拼贴作品。画家将一块印有藤编坐垫 的漆布粘在画了静物的椭圆形画布上以表现椅子座面,然后又以 绳子做了整幅画的边框。
正如毕加索所言:“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 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
•商业与艺术联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