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口语课程标准

英语口语课程标准

《英语口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行业通用能力课程
学时:36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英语口语课程是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课程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课程不仅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话题进行连贯的发言;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思想,做到语音、语调、语法正确,语言运用恰当得体。

《英语口语》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基础英语课,掌握2000-3000个常用单词,熟练使用其中的1800个单词。

本课程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流技能和培养学生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英语口语课程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核心,以知识为主线,以职业为背景,设计整个课程
的教学过程。

将基础语言交流项目和职业模拟项目贯穿其中,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以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一体化,最终实现提高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口语》课程是从应用型高职英语教育自身的特点入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口语课教学的现代性,通过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和多种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勇气,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的信息交流,较为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同时通过专项口语内容训练,规范英语课堂的口语表达用语,为今后学生走上教书育人岗位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一般要求: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2.较高要求: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更高要求: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有效进行口头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外交往等交际能力。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或学习领域描述
整个课程分为简单日常英语、一般日常生活话题和职场英语三个模块。

每个模块下有若干个项目或任务。

每个任务下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一个情境展开。

学生在此情境下通过对语言表达法的练习、使用,以及大量反复的练习,最终形成3-5分钟的连贯性发言或交谈。

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

英语教师经常采用对话和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如:在每一单元的导入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导入问题”(Lead-In Questions)或“热身问题”(Warm-Up Questions)就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促使学生思考与本单元有关的话题,调动他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然后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3. 讲授法
教师讲读课文的语言点、语篇结构、文化背景等。

注意讲解内容组织的系统性,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与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等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参与。

4.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途径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

5.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包
括语言的练习,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每一教学单元提出具体的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网络等,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进行单元设计、任务驱动,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任务训练或任务实战,成果展示,归纳总结。

(三)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
1. 考核方法∶
课程的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形成性评估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等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终结性评估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终,总成绩是由平时成绩(50%)以及期末成绩(50%)构成。

其中平时成绩的50%中,作业情况占20% 和课内表现占30%。

2.考核标准
作业情况的考察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单词积累情况,演讲成绩,以及PPT制作。

课内表现主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发言情况,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表现,英语辩论表现。

五、课程实施条件
(一)教学团队要求
由具有较高英语口语交际水平,语音语调标准,具有英语专业教育教学背景,具备多年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经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二)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化的语音实验室,充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学习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立体化,多方位(第一、第二课堂)、多层次(网上网下),多方法(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这种多方位(第一、第二课堂)、多层次(网上网下),多方法(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和多手段(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立体化交互学习过程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覆盖面、交际真实性及相互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化,对学生视觉、听觉上产生了综合刺激,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智力功能,强有力的调动了学生们的交际欲望,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执笔人:赵晶审定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