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语音课程标准

英语语音课程标准

英语语音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108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外语系学时(学分):36(2)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康小丽2011年4月24日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英语语音”课程是英语专科阶段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专科英语专业的学生。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标准的英语发音、节奏规律和语调,学会使用自然得体的英语语音语调表达思想,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1.2课程设计的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重视与改革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势在必行。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应在语音教学这个问题上多动脑筋,以寻求更好地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感知、体验、参与、实践语音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1.3 课程设计思路“英语语音”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教学时采取以下方法:从听入手、听与说的训练齐头并进。

依据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倡“教—学—做“为一体的设计思路,使语音课程设计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

2.课程目标基本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标准的英语发音、节奏规律和语调,学会使用自然得体的英语语音语调表达思想,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能力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以练习与实践为主,辅以理论学习,从听辨语音、语调能力的培养入手,将听力、发音与口头表达三方面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强调语音语调基本功的训练,又注意语音语调的活用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1、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2、进一步充实、扩展、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强化自主学习板块,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网上学习和网下学习的结合。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该课程的教学从介绍英语语音的音节、重音和节奏的基本概念入手,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英语语音的音节、重音和节奏有清楚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根据训练的侧重点的不同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第2 – 7单元组成,着重训练学生英语的辅音和元音的发音;第二部分由第8 –12单元组成,着重训练学生的英语话语节奏规律;第三部分由第13 – 15单元组成,着重训练英语的语音语调,含语调的种类、结构、功能和使用。

每个单元的编排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英语语音知识的简单介绍;2、听辨、听力训练;3、发音、口语训练;4、语音语调模仿训练;5、检测实际使用能力的训练,即以完成某项任务为手段的交际练习。

为了强化重音与节奏的训练,每个单元的听力与口语练习除了该单元所学习的重点语音项目外,还包含旨在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英语重音、重音模式和节奏模式的练习。

换句话说,英语的重音与节律的训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英语话语中重音与节奏的模式与规律,提高学生识别重音与节律的能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自觉地模仿正确的重音和节奏,提高话语的流利程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表: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4.1.1软件条件本课程具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语言实验室的实施,网上课程的配套,语音语调大赛。

媒体资源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早有共识。

媒体具有集成性、情境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它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画、音乐等非语言信息,以及动作、表情等辅助语言信息,对促进语言感知和理解具有独特优势。

4.1.2硬件条件1、学校配有多功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校内的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还设有功能先进的英语语音室、现代化的计算机机房、免费网络学习室等,使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和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学习效率。

2、专业图书齐全的图书馆、宽敞的阅览室及晚间自习室的开设,为学生营造了读书和阅览的环境。

3、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大型演讲厅,学生可以享受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名师讲坛及技能讲座,以拓展视野和思路。

4.2 师资条件本校听有一支精锐的师资队伍说教学阵营中的师资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除英语语言文化以外,还具备英语语音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中外教师共同执教,老中青相结合,是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团结协作、教学效果好的团队。

4.3教学方法建议“英语语音”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教学时采取以下方法:从听入手、听与说的训练齐头并进。

练习形式:练习听音入手,识别和区分音素,使学生在正确辨音的基础上开口练习。

口语练习先以模彷为主,进而转入较为复杂的、置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训练。

口语练习有些是供学生单独练习用的,如模仿和朗读;有些是要求学生以对子的形式进行练习的;还有一些是要求学生说给别人听的,以便听取别人的反馈信息。

练习内容:从所学单元的重点语音练习开始,帮助学生提高听音、辨音的能力和对不同的音、重音、节奏和语调的分辨能力。

进而与英语的重音模式和节奏模式结合起来,使练习置身于自然语音环境中。

这一阶段练习内容的重点是语音基础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自然、得体地应用所学得的知识,本教程每个单元都围绕着某个特定的语言功能展开听与说的练习。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视为活用语音知识的练习。

听力练习包括听对话、根据对话的内容回答问题以及模仿对话,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口语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与所提供的情景展开对话,对话的内容和形式均围绕提高练习中所涉及的语言功能和所采取的步骤。

因此,这是指导性很强的对话,是学生复习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

同时,练习中要求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也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多为学生很有可能需要进行交际的情景与需要学会表达的语言形式。

练习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然得体地进行会话。

许多单元的练习还包括“完成指定任务”()。

“任务”与一般练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真实性,即要求学生真的去做一件事,如:使用英语词典帮助英语语音的学习,自己动手去查找有关信息,与同学或朋友交换信息等等。

练习步骤:以听的训练入手,听说练习并重、交叉进行。

按照教程所设计的练习顺序进行教学,就能做到循序渐进,有所收获。

口语练习时,最好能让学生将自己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说得怎么样。

要求学生主动找人说英语,主动与人用英语交谈,以便检验自己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效果。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的内容和侧重点亦有所不同。

在课程的教学中,英语的重音与节律的训练贯穿于全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话语的流利程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在这一总目标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进行调整:对于语音基础较差的同学,单音的训练应放在首位,并在进行单音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重音和节奏的认识;对于语音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应将重点放在英语节奏与语调的训练上,以便提高这些学生英语话语的自然和流利程度。

二、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英语语音”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时间分布上应得到充分的体现:理论的指导应尽量简明扼要,课堂上的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练习和正音。

三、既抓面上教学又抓个别辅导。

面上的教学通常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对于发音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4.3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两种形式: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

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30%,课程终结考试占70%。

形成性考核由三部分组成: 即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5%),课外发音练习完成的情况(20%),参加辅导课、小组活动和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5%)综合评定。

本课程课程终结考试含笔试和口试,均以百分记, 各占课程总成绩的35%。

笔试部分(进行60分钟),含辨音;写音标;听辨语句含义、听取信息;意群划分;听写等。

口试部分(10分钟),含朗读和按指定内容进行的连续发言()。

作业安排:由于语音课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因此作业可以采取课下练习, 课上抽查的形式。

抽查的重点可以放在语音,语调,节奏,重音等方面。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采取自录音,然后抽查的办法。

其中四次抽查的成绩要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4.4推荐教材“英语语音”开设于专科阶段第一学期。

教材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语音教程》(王桂珍编著),配有四盘录音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要参考书:1. , . . , 1970.2. , P. . , 1983.3. O', J. D. . , 1967.4., A. '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 , M. , Cambridge University , 2003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社会化现实生活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是蕴涵着无穷的宝藏。

快捷、便利的通讯、媒体使我们在瞬间掌握大量的社会信息,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有来自政治、经济、军事不同领域的。

(二)课程资源信息化信息化的社会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广阔的教育资源。

学校很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为每个办公室、部分专用室配备了计算机,并建立了校园网,在计算机教师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建立并完善了课程资源库。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英语口语表达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语言输入,开展多种交际活动。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围绕考证需要的功能展开,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实际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