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1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1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自学深思
• 1.海拔是指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相对高度是指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
右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900 米,
乙地的海拔是 300 米, 它们的相对高度是600米。
甲
600米
900米
乙
300米
海平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 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区分山峰与盆地:中间高四周低的是山峰,四周高中间低的是 盆地。 • 区分山谷与山脊:山脊是等高线向低 处凸出。山谷是等高线向 高 处凸出。 • 一般在 山谷(山谷∕山脊)里会发育小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山
• 2、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 来表示。 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如下图,同一切面的海拔是相等的,然后把每个切面投影到下面的平面上, 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70 西南
1:500000 GH
指向标 线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山脊
山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 绘制: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三、小组互学
• 1、根据课本25页的图1.36总结,等高距是指 •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 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必须是相等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洼地
山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山谷
山脊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地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 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流速快,等高线稀疏,说明 坡度缓,流速慢
2、在山地的什么部位会有河流,什么部位会有瀑布? 在山地的(山谷)部位会有河流,(陡崖)部位会有瀑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A D
C D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A
B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 地方,等高线 稀疏。如上图A坡为 缓(坡陡坡∕缓坡),B坡为 陡(坡陡坡∕缓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
500
• 如右图,等高距为 100 。
100
300
• 2、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有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 根据课本25页的图1.37下面的文字,判断下图中对应的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
• A 山峰
• C 陡崖
• EF 山脊 • GH 山谷
• B 鞍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1 地形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