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 知识点总

中国美术史 知识点总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北方地区: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

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等.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3)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4)大汶口文化: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二、原始绘画(原始时期的绘画与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1、原始陶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地画:82年,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宁夏贺兰山等壁画: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

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2、新石器时代石、玉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碧玉龙》原始雕像的特征:多为裸体,形体夸张,突出女性特征及生殖部分,而面部和四肢都被异常简化.Ps: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阶段是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青铜器是指红铜和锡和铅的合金器物,因为颜色呈青灰色,故名青铜器。

发端于黄河流域.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1)夏代青铜工艺处于初级阶段,造型稚拙、体态较薄,很少有装饰纹样.曾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2)商代冶炼技术进步,种类丰富,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装饰纹样多以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几何纹样。

充满了神秘威慑特征.早期:《兽面乳钉纹方鼎》盛期:《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商后期,最大,纪念品,刻铭文)3)西周铭文开始盛行.风格趋向简朴,纹样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风格凝重典雅、洗练朴素。

《毛公鼎》《大盂鼎》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艺术性较强)水器、乐器、兵器.按功能分:礼器、实用器具、饰品或雕塑礼器: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青铜器主要研究对象3、青铜器的装饰纹样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青铜器纹饰主要分为动物纹饰(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饰(底纹或细部)两大类.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春秋主要有蟠魑纹(繁缛)《莲鹤方壶》战国出现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占等图案。

4、青铜艺术的分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5、青铜器的形制特点:(夏朝)器形小,器壁薄。

(商朝)器形大,稳定厚重(周朝)铭文盛行(春秋战国)饰纹世俗化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礼器性质减弱,生活实用的性质加强,制作上也出现了新方法:失蜡法、模印法.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在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简述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就制作材料来看,大致可分为青铜雕塑、玉石雕塑、陶雕三类。

A、青铜雕塑主要指青铜器的主体雕塑和青铜器上的立体雕塑附件,可分为动物形象造型和器物附件立体雕塑.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晚期遗址《神面像》B、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商代的成就最为显著,有大型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动物的小型雕塑。

河南安阳妇好墓《玉凤》C、陶塑相对青铜玉石,为数较少,商代中期内容逐渐增加,商代后期以后由于玉石雕塑显著增多,陶塑大为减少。

3、漆木雕《梅花鹿》战国三、先秦绘画战国时期绘画、雕塑开始脱离工艺装饰的地位殷商时期,虎纹大石磬所刻的线纹虎形表现出当时的绘画水平一、先秦帛画1、战国帛画的用途、内容及艺术特色是什么?战国帛画主要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

内容:1.《人物龙凤图》31×22.5CM 、(内容:细腰长裙的贵族妇女;凤鸟翅膀伸展、引颈似飞;神龙张举双足、体态腾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独幅人物画。

2.《人物御龙图》37.5×28CM 、(贵族男子戴冠、长袍、佩长剑、侧身持缰;长龙似舟、飞向天国)用途:葬仪中的旌幡,墓主肖像,表示在龙凤的指引下,灵魂不朽,升归天国。

主题:引魂升天艺术特色:帛画人物作侧面立像,比例匀称,仪态肃穆;画面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缯书》写在绢帛上以文字为主,四周画有神及动物的形象.最为突出的是三头人物形象。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先秦漆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文明古国。

画法为毛笔画成。

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漆画,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画《舞乐图》.湖北荆门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风俗画作品。

四、书法目前发现最早的竹木简牍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有楚简和秦简第三章秦汉美术一、秦汉绘画A、帛画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主题:乞求灵魂归天;特点: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呈T型,上中下三部分,永恒天堂、自然世界、死后阴域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绘画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

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没骨画法的先驱)B、壁画包括宫室殿堂壁画、墓室壁画。

1、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

2、汉代墓室壁画重要代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

题材有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

河南洛阳西汉不千秋墓室壁画《升仙图》3、汉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职能:出于宣传或政治目的4、汉代文人画家代表人物:张衡,刘褒,蔡邕,赵歧等二、秦汉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

A、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时刻牵牛像、织女像.B、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雕像是西汉的赵伦先人墓石人。

1、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皆为手塑,人物形态各异,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气势雄伟。

三号坑为军事指挥部。

2、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为冢象祁连山".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用象征的手法《马踏匈奴》雕像的艺术特征:置于霍去病墓冢前面,是群雕中的主体和代表作品.雕像高1。

68米,以一匹气宇宣扬、傲然卓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汉代大将军;以战马将侵略者踏翻在地的情节来歌颂霍去病抗击匈奴战争中的勇敢;以仰面倒在马下手持弓箭的敌人形象表现失败者的垂死挣扎。

马踏匈奴的造型,轮廓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古朴雅拙、凝重雄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也是西汉雕刻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

3、汉代陶俑的主要分类:王侯兵马俑,民间日用俑山东济南无影山西汉墓《乐舞杂技陶俑群》4、东汉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品:《马踏飞燕》三、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秦汉时期建筑装饰,包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瓦当。

1、画像石、画像砖的概念画像石:以石为地,以刀代笔,兼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绘画艺术。

内容丰富,艺术手法纯朴.画像砖:在泥坯上模印画像后烧成的砖块.《戈射收获图》它们用于墓室或祠堂等建筑的装饰构件.2、画像石的雕刻形式:阴线刻、减地平面雕、浅浮雕、凹面雕、高浮雕、透雕3、兴盛原因: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厚葬风气.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艺术表现特征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四川大邑《戈射收获图》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河南南阳出土的《斗牛》艺术表现特征: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a、反映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农民劳动场面、统治者奢华生活等.b、反映历史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的四、秦汉工艺美术1、漆器和丝织工艺最为突出2、河北满城窦绾墓的“长信宫灯”,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美与实用完美的统一。

五、秦汉建筑A、表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门阙B、咸阳宫、阿房宫是秦代最重要的宫殿群。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一、佛教美术按其类别,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佛教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