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香港关系问题
大陆与香港关系问题
2020/03/18
1:被转移的矛盾
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1 :被转移的矛盾
香港,人均住房面积大概只有16平方米左右, 相当于大陆的40%左右。在大陆的住房问题已经成 为年轻人痛点的情况下,香港年轻人究竟有多不愿 意照旧生活下去,是显而易见的。
3:港人治港
香港的政治体制塑造出一个人数占绝对少数的精英集团。在“港人治港”的大框架下,形成了与被治的港 人相对立的、横亘在中央政府与香港人民之间的一个“治港港人”集团。他们代表人物,当然是“李先生们”。
然而,他们做的是把香港的利益据为己有,10个最大的家族资产就占到香港GDP的35%,这种财富集中程 度世所罕见。但与此同时,一是将资产逐步转移出香港,转移到大陆和西方,这样一来,就不再同香港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随时可以跳船。二就是把统治责任推给中央政府。
对于正规的社会主义而言,具有比较完善的人民民主制度。很多人对东方式民主有误解。但事实上,东方 式民主政治中,开会的过程和谐,是因为将很多工夫做在了会前,通过充分酝酿、科学分析、广泛征求意见,再 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议案付诸表决,从而使多数决议能够较好的体现各方面意志。
2:制度问题
问题是,在香港,这两种形式上的民主都是不具备的。香港特区的行政长官由一个选举委员会选出。这个 委员会包括了4个界别,共38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症结所在
维持香港繁荣稳定,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必须的, 因为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香港就在那里,谁也带不走。 对于香港人民来说也是必须的,因为无论风云如何变幻, 他们就在那里,贫贱是不能移的。对于“李先生们”来 说,不是必须的,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有资产。
4 :症结所在
对于香港人民,尤其是香港年轻人来说,关键是必须看清自己诉求的实现路径。必须要让他们认识到,让 他们买不起房子的,绝不是远在天边的中央政府。大陆的执政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香港人民最可依赖的核 心力量。除了大陆的党和政府,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组织能够帮助到他们。要看清楚,香港的繁荣 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第一组是工商业,包括17组资本家。第二组是专业人士,包括会计、建筑、教育等10组高知分子。第三组 是渔农、劳工、宗教、社会福利、艺体出版等5组社会贤达。第四组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级议员。
从这个构成不难看出,香港政治并不是去设法弥补劳动群众由于私有制与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被剥削地位, 相反,更倾向于强化精英阶层,即剥削阶级在香港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5:调转枪头
给西方列强和本港大亨当枪使,将矛头对准大陆,不 仅实现不了自身经济利益与政治诉求,反而会遂了“治港 港人”的意——假如“被治港人”靠不住,那不就只能依 靠“治港港人”了?相反,和中央政府、大陆人民站在一 起,“治港港人”就成了可有可无、有不如无的群体,那 么,为什么还要留着他们呢?
要明白,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 的前途就已牢牢掌握在香港同胞手中,香港的命运就更加 紧密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4 :症结所在
要使北京去背这口锅,很显然,就是要将“治港港人”与“被治港人”的港人内部矛盾,转化成了港人与 大陆的矛盾。要让在香港几无立锥之地的穷人觉得自己和“李先生们”是一种人,却与深圳河对岸的大陆同胞不 是一种人,很明显,就要强化“港人”的身份认同,而弱化“被治”的阶级认同。
只要我们知道,香港问题的症结一不是出在中央政府身上,二不是出在香港人民身上,而是出在横亘于这 两者的“治港港人”集团身上,就应该知道,香港并不是没有救。
但是,光分析民生问题是不够的。毕竟,香 港无论如何,都是高度发达地区,香港的贫民,无 论是从账面上还是从实质上看,也都属于相对贫穷。 所以,香港这种相对贫穷,光是从民生角度看,并 不必然导致政治和社会问题。还是要去找第一个原 因,也就是为什么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2:制度问题
对于正规的资本主义而言,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制造出的贫富差距,是依靠西方式的大众民主去平衡的。 也就是说,贫民虽然在经济上没有钱,但在政治上,和富翁有着平等的一票。至少形式上如此。即使在许多不那 么正规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社会中,形式上的平等被实质上的贿选所操纵,但人 家好歹还得花钱来买这个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