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
关系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浅谈道德与法律
一.法律与道德的学理含义
(一)法律的概念:
1.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
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
和。
2.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
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
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
决定。
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
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就是这两个方
面的矛盾统一体。
(二)道德的内涵:
1.定义: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
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
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
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
2.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
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道德本质观,为我们认识当今社
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
方法指导。
(三)明确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产生条件的不同: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
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
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
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
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
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
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3.调整范围不同:
(1)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
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法律尽
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
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
不存在“思想犯”。
(2)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
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
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
二.法律与道德联系
(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
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
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
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
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的。
道
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
空。
(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
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
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
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
而转为道德调整。
三.具体事件分析
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在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
判决书中还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法院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做
出的判决不禁让人深思: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道德与法律。
四.分析如何将二者相辅相成
(一)对于法律效果的肯定:法律具有强制力,具有至高
无上的约束力。
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是能助一臂之力。
(二)对于纯粹使用法律产生的效果的否定:法律是一锤
定音的,是不以人情世故为中心的,甚至是冷酷的,如果社会只存在法律这一种约束力,那这个社会必定是无情的,也是失败的。
(三)如何运用法律传播道德: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刻领会
法与道德的矛盾关系,采取"自相矛盾"方法,用一方制约另一方,以达到双方平衡发展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