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地兴起与发展,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控制管理和监督。
本文就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信息和沟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以此来达到对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标签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风险;举措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的还算稳当,但是在其内部的管理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进而对中小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了影响。
一、内部环境方面
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下面重点探讨一下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1.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应该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
但是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它所包括的雇用、培训、评价、考核、晋升、奖惩等业务,向员工传达着有关诚信、道德行为和胜任能力的期望水平方面的信息,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并保证其实施的质量。
遗憾的是很多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人力资源部,在行政部门指定人兼管招聘工作。
由于老板意识不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导致企业没有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以至于大量人才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惆怅离职,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的正常工作在频繁的交接中越来越乱。
针对这些,建议中小企业企业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
确保员工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
二、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这个要素在我们的中小企业是一片空白,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基层员工,几乎没有人了解风险评估,甚至不知道企业经营面临哪些方面的风险。
这是一种可怕的现状,感觉我们的企业发展,就像是在蒙着头走路,到哪儿算哪儿。
直到有一天企业破产倒闭,老板都不明白自己究竟输在了哪里。
因此建议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三、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由于风险评估没有做到位,各项控制活动很难落实,下面重点说说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因此建议中小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信息与沟通的要件主要包括: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
下面重点谈谈沟通制度和反舞弊机制。
1.沟通制度:
信息的价值必须通过传递和使用才能体现。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企业、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
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要信息必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以求及时、高效解决。
目前我们的中小企业中信息传递层层受阻:企业层面,公司决策层的做出的各项决定,往往通过高管例会传递给公司管理层,管理层收到信息后不再往下一层继续传递,导致企业的基础员工对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毫不知情,也漠不关心;同理,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逐级汇报,报到涉及自身利益的那一层领导就中断了,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久而久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没有了,开始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诸如此类的情况表明企业管理中信息的不对称和沟通传递不畅通,严重影响了管理层的决策,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反舞弊机制
舞弊是指企业董事、监事、经理、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我们中小企业在反舞弊机制方面还需要完善,为确保反舞弊工作落到实处,建议企业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让大家对越级投诉和举报无后顾之忧,在全员的参与下把反舞弊机制落到实处。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我们的中小企业目前内部监督力量比较薄弱,设立监督部门未能尽职尽责,监督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还有欠缺。
建议企业在内部监督中借鉴以下方式:
1、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能够判断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的信息;
2、在与外部有关方面沟通过程中获得有关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的验证信息;
3、在与员工沟通过程中获得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
4、通过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的检查比较对资产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监督;
5、通过内部审计活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
总结: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林萍,齐泽明.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会计之友,2011,(10).
[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