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3 预制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解析
5.3 预制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解析
补充:预制温凝土构件的成型方法
①振动法:在施工现场和预制使用台座法制作构 件时,主要振捣设备是振捣器;用机组流水和传 送带流水制作构件则用振动台;在振动成型的过 程中,如同时在构件上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则可 加速振捣过程,提高捣实效果。 ②挤压法:采用螺旋挤压法形式的行模(挤压机)生 产混凝土构件,一般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的 生产。 ③离心法:特装有混凝土的模板放在离心机上, 以一定速度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混凝土 成型密实。
5.3 预制混凝土构件 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一、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 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预制混凝土构件
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element) :预先制作供现场装配的混凝 土制品。 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比 较广泛。
预制混凝土构件
与现场浇筑混凝土比较的主要优点:
浇筑时应随振随抹,整平表面,原浆收光
4.浇筑成型
如构件截面较小、节点钢筋较密、预埋件较多 时,容易出现蜂窝,应仔细地用套装刀片的振 捣器振捣节点和端角钢筋密集处。 振捣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撑架、 钢筋、预埋铁件和预留孔洞,发现有松动变形、 钢筋移位、漏浆等现象应停止振捣,并应在混 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继续振捣,直至成型。
• ①制品可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 • ②加快模板周转,增加使用次数,节省钢、 木材料,降低模板费用。 • ③不受或少受气候影响,有利于生产的均衡 性和计划性。 • ④避免高空立模和支撑的困难,可快速安全 施工。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可在工厂或现场预制。 • 外形尺寸和重量较大的或组合成整体结构物的 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运输困难,常采取现场 就地预制; • 数量多和重量较轻的构件,多在预制厂成批生 产。 • 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主要问题是吊装,因此, 在预制前,需对构件的吊点位置、吊环或吊孔 设置、吊装应力及刚度、变形等,作专门设计, 以满足吊装设备和吊装方法的要求。
2.置放钢筋
钢筋骨架安装定位前应检查钢筋骨架中钢 筋的种类、规格与数量、几何形状和尺寸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铁件规格、数量及焊 接是否正确。亦可在隔离剂已干燥的地胎 模上绑扎钢筋骨架,以避免预制钢筋骨架 在搬动起吊时变形。
3.安装侧模
宜优先选用钢制侧模。侧模安装应平整且 结合牢固,拼缝紧密不漏浆,内壁要平正 光滑,木模应尽可能刨光,转角处应顺滑 无缝以便脱模,几何尺寸要准确,斜撑、 螺栓要牢靠,预埋铁件顶留孔洞位置尺寸 应符合设计要求,侧模安装后应保持清洁 无杂质残渣,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补充:预制构件的养护方法
①自然养护:成本低,但强度增长慢,需延长脱 模时间。 ②蒸汽养护:将预制构件置于专门的蒸汽室内养 护,可缩短养护时间,加速混凝土硬化过程。 ③热拌混凝土热模养护:即利用热拌混凝土浇筑 构件,然后向钢模内通入蒸汽进行养护,加速混 凝土的硬化,缩短养护时间。 ④远红外线养护:用热源加热红外线辐射而产生 红外线,被构件吸收就转变为热,用此法养护时 间短、能量消耗低。
6.成品堆放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起吊。先用橇棍将 构件轻轻撬松脱离底模,然后起吊归堆。构件的移运 方法和支承位置,应符合构件的受力情况,防止损伤 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1)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有排水措施; (2)构件应按吊装顺序,以刚度较大的方向堆放稳定; (3)重叠堆放的构件,标志应向外,堆垛高度应按构件 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强度及堆垛的稳定性确定,各 层垫木的位置,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4.浇筑成型
浇捣混凝土前应检验钢筋、预埋件的规格、数 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浇捣时应润湿模板,人工反铲带浆下料
• 构件厚度不超过360mm时可一次浇筑全厚度, 用平板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 构件厚度大于360mm时应按每层300~350mm 厚分层浇筑,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以 使上下层结合成整体。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
设想起源于对木桶加箍,以及对木轮加缩 紧的轮箍。 1886年,美国,杰克森——创始人
法国Lucancy的Marne桥,桥跨55m,跨中梁高仅1.27m,建于 1941年。二战后建成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二铰刚架桥。
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经检验合格的 构件应有合格标志。
混凝土的三个发展阶段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极限拉伸率小。 钢筋混凝土:变形方面出现矛盾,即使安全使 用,钢筋的拉伸率也将达到混凝土极限拉伸率 的5~10倍,为了不使混凝土开裂,必须限制 受拉区的应力,钢筋强度不能充分利用。 预应力混凝土:在承受荷载前对混凝土施压, 使它发生预压应力和压缩变形,这种变形在混 凝土承受荷载时成为拉伸变形的储备。
4.浇筑成型
浇筑顺序应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浇到芯模部位时,注意两侧对称下料和振捣, 以防芯模因单侧压力过大而产生偏移。 浇到上部有预埋铁件的部位时,应注意捣实 下面的混凝土,并保持预埋件位置正确。浇 灌混凝土时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不得乱踩钢筋。浇捣完毕后2h内应进行养 护。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拆模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能保证构件不变 形、棱角完整无裂缝时即可拆除侧模。 预留孔洞芯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住孔洞表面 不发生裂缝、不坍陷时方可拆除。注意芯模应 在初凝前后转动,以免混凝土凝结后难于脱模。 拆模时应精力集中,随拆随运,拆下的模板堆 放在指定地点,按规格码垛整齐。 采用自然养护时,在浇筑完成12h内进行养护, 保湿养护不少于14d。
制作工艺
1.施工准备
预制现场应设有临时的排水沟,预防 下雨时原地下沉。对立式地胎模,应表面 平整、尺寸准确。优先选用型钢底模,也 可采用混凝土或砖胎模,底模应抄平。采 用地胎模时应处理地基,夯实平整,表面 抄平粉光。地胎模要顺滑,便于脱模。 底模使用后应铲除混凝土残渣瘤疤, 清扫表面灰尘,涂刷隔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