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发表时间:2011-07-15T10:02:08.2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邹月慧[导读]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

邹月慧(江西金溪县中医院外科 3448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387-02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

方法对我院手术室30人,其中实习生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知识缺乏。

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护措施,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个特殊环境,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易被病人体液、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紫外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伤害。

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使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的损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安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对3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手术室工作人员30人,年龄17-42岁,主管4人,护师12人,护士4人,实习生10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2 结果
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状况
3 讨论
3.1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3.1.1物理因素①针、刀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接触。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手术室工作人员则全神贯注地关心手术步骤,手术进展及结果,工作紧张,压力大,其针,刀刺伤发生率也相对高,100%的工作人员认为直接传递锐器是正常的操作方式,60%的工作人员会把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的回收容器内,此原因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的淡漠,知识缺乏。

②噪声,长期在噪声工作下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主要噪声来自于机器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③每日用餐的不定时,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坚持每天吃早餐的护理人员公占66.67%,较长时间站立时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配合手术的只有26.67%,长时间保持颈椎前倾150-200,此姿势易导致颈椎病,腿部不活动静脉回流受阻,易致静脉曲张。

3.1.2化学性因素①消毒灭菌剂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荨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

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职业性皮炎,而接触消毒液时戴手套的护理人员仅占13.33%。

②麻醉废气和术中使用无影灯及电刀等电器使臭氧增多,长期暴露于微量的污染环境,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的浓度,并可能产生慢性氟中毒和遗传学等影响,对手术室女性工作人员可引起再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同时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及操作能力也产生影响,出现骨髓抑制,癌症。

3.1.3生物性因素①体液、血液、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本次调查发现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被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只有40%的人套手套,因此通过粘膜和非完全性皮肤接触而感染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而认为对没有病症的患者就没有必要套手套的观点是错误和危险的。

②激光、放射线,激光手术时手术间门口要挂标志,以防无关人员进入,配合激光手术的工作人员要穿防护衣,戴防护镜是非常重要的,放射线对血液系统的损害,精子生成障碍,使胎儿发育致畸方面的知识都很了解,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0%的人真正执行了,是由于防护用具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而导致了自我防护不足。

总体看来,手术室护理人员意识淡漠,知识缺乏,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只强调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导致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利用防护工具和正确的操作规程很好地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3.2防护对策
3.2.1物理性因素的防护①针、刀刺伤的预防。

A安全处理针头,正确操作应是将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或其他锐器直接弃入锐利物品的回收容器,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玻璃,不能直接传递锐器,应用弯盘。

B针刺伤时的应急处理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伤后48H之内报告上级并真写报表,针刺伤登记管理及防治效果追踪制度,此情况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增强防护意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科室人员应作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熟练护理操作流程,避免心理性因素引起的针刺伤,工作量大时,护士长可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的方法,减轻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②噪声的预防。

加强认识,对新建工作间应从声学设计角度去考虑隔音设备,对科室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普查,检修,如对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尽量减少其推、拉的次数,减少异常噪声。

③坚持每天吃早餐,增强机制抵抗力,长时间站立时,就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

3.2.2化学性因素的防护①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时,应将戊二醛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且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接触戊二醛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

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密封效果好,消毒后注意开窗通风,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

②麻醉废气,臭氧的处理。

改善手术室内通风设备,保证室内无菌并降低有害空气的污染,应选择毒性低对空气污染轻的麻醉剂,在使用高效吸入麻醉时应首先接好排污装置。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并进行定期检测,防止气源管道的泻漏。

3.2.3生物因素的防护戴手套操作可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

另外,手套是具有弹性,对针表面上的血液又有一定的擦拭作用,当被针刺伤后它可减少进入体内的血量,起到保护作用,但戴手套后一定要保护好周围环境,被污染的手套绝不能触及公用物品及区域,以免在保护自己的同进而损害了他人的健康。

由于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速-X光线机在手术室内使用非常普遍,因此,手术室应常规备有铅衣,铅屏风,防护镜来保护医务人员,另外在此类手术时,手术间门口应挂危险标志,以阻止无关人员进入。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病人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同时,医护人员也只有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2]赵仲玉.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理关调查。

现代护理,2003,9(4):82.
[3]任小英,喻咬花,熊宇等.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现状调查.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1.
[4]方洁,熊正光.麻醉剂,消毒对手术室空气污染的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