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2、系统科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由原来的“老三 论”,发展为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为代 表的“新三论”。 “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特征,除了整体性、动态性、层 次性和最优化以外,还增加了系统“自组织”有关的新特 征: 开放性 非线性 协同性 涨落性
“新三论”的引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产生了促 进作用。系统科学的其他理论,如复杂系统理论与整体系 统理论也对教学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Robert A. Reiser
现任职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教育学院教育心理与学习系统系、 教学系统学专业负责人 近期致力于复杂认知技能等 认知心理学应用研究
近作
The effects of part-task and whole-task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acquisition and transfer of a complex cognitive skill 部分任务和整体任务教学方法对获得和转移一个复杂认知技能的影响
教学设计前沿热点与 发展趋势
华南师范大学 谢幼如 教授 E-mail: xieyouru@
一 二
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背景
教学设计前沿热点 教学设计发展趋势
三
一、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背景
学习科学的发展 系统科学的发展 新兴技术的应用 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习科学的发展
Robert M. Morgan: A key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罗伯特•摩根在教育技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Jeroen J. G. van Merriënboer 现任职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 终身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近期关注认知负载理论与复杂学习
近作
Cognitive load theory i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认知负载理论在健康职业教育中的运用: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 Toward a Synthesis of Cognitive Load Theory,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认知负载理论与四成分教学设计模型(4C/ID)在自主导向学习中的应用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环境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教学设计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注重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研究与应用 越来越关注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越来越重视对绩效理念与绩效技术的引入
(二)教学设计面临的挑战
提出提高教学设计效能的基本策略框架,提出了包含设计 模型、设计团队、设计过程、设计工具等4个维度、47条 基本原则的基本框架以及14种基本技能。
他们在做什么?
David H. Jonassen 现任职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 问题解决研究中心主任 近期继续着力于复杂问题解决及 相关认知工具研究 近作
新兴技术环境(特别是个性化学习环境)中, 好奇、兴趣、参与语境分析下的 学习过程
从学习效能到设计效能——协同工作
Project management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DDIE is not enough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0)
二、教学设计前沿热点
国外教学设计 国内教学设计
(二)国外教学设计
理论研究的发展
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教学设计——4C/ID 社会文化视角中的教学设计——CBM
应用研究的发展
泛在学习环境中资源设计——MOOC 泛在学习环境中策略设计——好奇、兴趣、参与 从学习效能到设计效能——协同工作
Step 5: 分析认知策略 Step 6: 分析思维模式 Step 7: 设计程序信息 Step 8: 分析认知规则 Step 9: 分析必备知识
Jeroen J.G. van Merrienboer / Paul A. Kirschner 2007-04-12
Step 10: 设计部分任务练习.
Ten Steps to Complex Learn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Step 1: 设计学习任务 Step 2: 安排任务序列等级 Step 3: 设计绩效目标
Step 4: 设计支持信息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破解了智力起源与意识本质。现代脑科 学的研究成果,比如:脑的两半球在功能上分工协作、脑 功能发展存在关键期、脑功能发展受环境影响、脑具有多 元智能结构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 量,具有重要的启示。 认知科学的研究发展了不同的学习观,形成了对学习本质 、知识属性的不同看法。近年来,其研究成果如:情境认 知理论、认知弹性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对教学设计产 生积极指导意义,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Charles M. Reigeluth 现任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近期致力于探索个别化的、整合性的 技术系统,支持学习者中心的教育范式
近作
Heuristic task analysis on e-learning course development: a formative research study 在线课程开发中的启发式任务分析 An Instructional Theory for the Post-Industrial Age 后工业时代的教学理论
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弥补教学设计基本方法与具体实践项 目需求之间的差距。
Enhanc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efficiency: Methodologies employed by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0)
泛在学习环境中资源设计——MOOC
泛在学习环境中策略设计——好奇、兴趣、参与
Curiosity, interest and engagement in technology-perva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new research agend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1)
社会文化视角中的教学设计——CBM
The Culture Based Model: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Cultur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09)
文化研究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知识的思维方式, 它将研究重点从学习者绩效转移到学习者的关注、价值、 意愿和感知上, 从抽象的、客观化的目标对象转到了真实 情境中的现实人身上。
层出不穷的新理论的系统性和新模式的可操化性 全球化知识背景的跨文化教学与学习 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师角色与学习体验 数字鸿沟,寻找连接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的桥梁
推荐阅读
2012:
Emotive vocabulary in MOOCs Context & Participant Reten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pistemic Relativism versus Social Relativism via Online Peer Assessment,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2011: Between eclecticism and orthodoxy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Curiosity, interest and engagement in technology-perva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4、学习方式的变革
从E-Learning到U-Learning
Ubiquitous Learning
Ubiquitous Learning,可译为泛在学习、无所不在 的学习、普适学习。从广义上讲,指学习的发生无处不 在,学习需求无所不在,学习资源无所不在,学习者随 时随地都可利用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开展学习活动。
Ask Systems: interrogative access to multiple ways of thinking 提问系统:通过疑问引发多角度思考 Arguing to learn and learning to argue: design justifications and guidelines 基于辩论的学习与学会辩论 Instructional Design as Design Problem Solving: An Iterative Process 将教学设计视为设计问题的解决:一个迭代的过程
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教学设计——4C/ID
Four Component Train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简称为4C/ID model,由Jeroen J. G. van Merrië nboer教 授与他的团队提出。
Learning tasks Supportive information
4C/ID model
Just-in-time information Part-task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