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东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15年东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15年东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不可信威胁答:可信性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博弈方是否该相信后行为的博弈方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或不利的行为。

用博弈论的语言来描述,不可信威胁就是指当轮到威胁者行动时,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按照原先声明采取行动的威胁。

2.科斯定理答: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只要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按照该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

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

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能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

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了。

3.货币的资产需求和货币的交易需求答:货币的资产需求是指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

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

货币的交易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货币的资产需求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

货币的资产需求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而货币的交易需求强调,货币是一种弱势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

4.节俭悖论答: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

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

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

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于社会来讲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来讲是好的。

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5.宽松的货币政策答: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降低贴现率、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6.内在稳定器答: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

8.托宾的“q”答:托宾q比率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

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

股票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

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1q<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1q>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

就是说,当q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可以看出,投资是q值的增函数。

托宾通过q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9.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答: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一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 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

二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通过LM 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

10.道德风险答: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假设厂商的生产函数为(),TP K L KL =,要素K ,L 价格分别为2K P =,200L P =,两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可以调整。

(1)计算总成本()TC Q 。

(2)若该厂在产品市场是完全垄断者,且该市场需求曲线是2000100P Q =-,计算垄断价格。

解:(1)当成本最低时候,有K K L LMP P MP P =,即有: 0.50.50.50.50.522000.5K L K L --= 解得:100K L =从而有0.1L Q =。

则总成本函数为:()200240L K TC Q P L P K L K Q =+=+=。

(2)由已知可得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22000100401960100PQ TC Q Q Q Q Q π=-=--=-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 19602000d Q Q π=-=,解得:9.8Q =。

又22d 2000d Q π=-<,满足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故利润最大化产量为9.8Q =。

此时垄断价格为:20001001020P Q =-=。

3.请分别就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经济国民收入核算角度:(1)分别写出三者对应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2)分别列出三者对应的储蓄构成,即能够用作增加国内资本存量的资金来源。

答:(1)①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 C I =+;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即Y C S =+;储蓄—投资恒等式:I S =。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②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Y C I G =++,其中G 为政府购买;从收入的角度:Y C S T =++,其中T 为剔除了政府转移支付的净税收收入; 储蓄-投资恒等式:()I S T G =+-。

其中,()T G -可视为政府储蓄,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③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Y C I G X M =+++-从收入的角度:r Y C S T K =+++,其中r K 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储蓄-投资恒等式:()()r I S T G M X K =+-+-+其中,()r M X K -+表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2)对于两部门的经济,国内投资等于国内储蓄。

即消费者的投资与其储蓄相等,对于三部门经济,国内的投资等于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政府的储蓄即为它的税收和转移支付之差。

对于四部门经济,投资等于私人储蓄,政府储蓄还有加上外国在国内的储蓄,即净出口,减小净出口能够增加国内资本容量。

4.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内生增长理论如何解释长期增长,这种解释与索罗模型有什么不同?答:(1)内生增长理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解释如下:利用生产函数Y AK =来分析这个问题。

式中,Y 是产出,K 是资本存量,A 是一个常数,用来衡量每一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出。

这个生产函数并没有反映出资本收益递减的性质。

无论资本量有多少,额外的一单位资本生产A 单位额外的产出。

假设收入中的一个比例s 用于储蓄和投资。

因此,资本积累表示如下:K sY K δ∆=-资本存量的变动(K ∆)等于投资(sY )减折旧(K δ)。

把资本积累与生产函数Y AK =结合在一起,调整之后得到:Y K sA Y Kδ∆∆==-该式表明了产出的增长率YY∆的决定因素,由上式容易看出,只要sAδ>,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入也会持续增长下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