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章《函数》教学设计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定义; (2) 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 (3)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 了解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2) 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教学难点:(1) 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x f y =的理解; (2) 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值,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0,,x x -<与y =它们的对应法则不同,因此不是同一个函数典型例题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x =+;() 1,-+∞0,得12 x.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2⎛⎤-∞⎥⎝⎦.代数式中含有分式,使得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代数式中含有二次根式,使得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问题 观察下面的三个例子,分别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函数: 1.观察某城市2008年8月16日至8月25日的日最高气温统计表: 日 期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最高气温 29 29 28 30 25 28 29 28 29 30由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期x 和最高气温y (C )之间的函数关系.2. 某气象站用温度自动记录仪记录下来的2008年11月29日0时至14时的气温T (C )随时间t (h )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形象地反映出气温T (C )与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这里函数的定义域为[]0,14.对定义域中的任意时间t ,有唯一的气温T 与之对应.例如,当6t =时,气温 2.2T C =︒;当14t =时,气温12.5T C =︒.3. 用S 来表示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则2πS r =.这个公式清楚地反映了半径r 与圆的面积S 之间的函数关系,这里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以任意的正实数0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为200πS r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x过 程活动 活动 意图(4,0.48),(5,0.6),(6,0.72),得到函数的图像法表示.归纳由例4的解题过程可以归纳出“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作函数图像”的具体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选取自变量x 的若干值(一般选取某些代表性的值)计算出它们对应的函数值y ,列出表格;(3)以表格中x 值为横坐标,对应的y 值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x y ;(4)根据题意确定是否将描出的点联结成光滑的曲线. 这种作函数图像的方法叫做描点法.例5 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x y =的图像,并判断点(25,5)是否为图像上的点 (求对应函数值时,精确到0.01) .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0[+∞.(2)在定义域内取几个自然数,分别求出对应函数值y ,列表:x0 1 2 3 4 5…y11.411.7322.24 …(3)以表中的x 值为横坐标,对应的y 值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依次作出点(y x ,).由于(25)255f ==,所以点(25,5)是图像上的点.(4)用光滑曲线联结这些点,得到函数图像.启发 分析强调归纳总结说明启发 引导强调领会 领会 理解 记忆 了解 思考 求解图像 的作 法 数形 结合 带领 学生 总结 归纳 函数 的图 像做 法特 别注 意步 骤性 和细 节 演示 过程 中提 醒学 生注 意作 图的 细节3.2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揭示课题3.2函数的性质.*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1观察某城市某天的气温时段图,此图反映了0时至14时的气温T(C)随时间t(h)变化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1)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C,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为°C.(2)随着时间的增加,在时间段0时到6时的时间段内,气温不断地;6时到14时这个时间段内,气温不断地.问题2下图为股市中,某股票在半天内的行情,请描述此股票的涨幅情况.过 程活动 活动 意图从上图可以看到,有些时候该股票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在上涨,即时间增加股票价格也增加;有时该股票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在下跌,即时间增加股票价格反而减小. 归纳类似地,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性质就是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引导 总结观察 思考 求解 了解图主 要指 引导 学生 体会 变化 上升 下降 的描 述 引出 函数 单调 性*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性质叫做函数的单调性. 类型设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意义.(1)如图(1)所示,在区间(),a b 内,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函数值不断增大,图像呈上升趋势.即对于任意的()12,,x x a b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成立.这时把函数()f x 叫做区间(),a b 内的增函数,区间(),a b 叫做函数()f x 的增区间.(2)如图(2)所示,在区间(),a b 内,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函数值不断减小,图像呈下降趋势.即对于任意的()12,,x x a b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成立.这时归纳 说明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强调思考 理解 记忆 领会 理解带领 学生 总结 上述 图像 特点 得到 增减 概念 充分 讲解 函数 图像 变化过程活动活动意图函数()f x叫做区间(),a b内的减函数,区间(),a b叫做函数()f x的减区间.图(1)图(2)如果函数()f x在区间(),a b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称函数()f x在区间(),a b内具有单调性,区间(),a b叫做函数()f x的单调区间.几何特征函数单调性的几何特征:在自变量取值区间上,顺着x轴的正方向,若函数的图像上升,则函数为增函数;若图像下降则函数为减函数.判定方法判定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方法:借助于函数的图像或根据单调性的定义来判定.说明引导说明强调观察了解体会了解和增减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明区间端点的问题数形结合结合*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取书,顺路将自行车送还王伟同学.小明骑了30分钟自行车,到王伟家送还自行车后,又步行10分钟到学校取书,最后乘公交车经过20分钟回到家.这段时间内,小明离开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指出这个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对于用图像法表示的函数,可以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到单调区间.解由图像可以看出,函数的增区间为()0,40;减区间为()40,60.说明引领讲解强调观察思考主动求解理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函数单调性图像的意过 程活动 活动 意图例2 判断函数42y x =-的单调性.分析 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其单调性可以通过定义来判断,也可以作出函数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来判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法1 函数为一次函数,定义域为(,)-∞+∞,其图像为一条直线.确定图像上的两个点即可作出函数图像.列表如下: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0,-2),(1,2),作出经过这两个点的直线.观察图像知函数42y x =-在(,)-∞+∞内为增函数.x0 1 y-22质疑 分析 引领 讲解 演示思考 领会 理解 观察义 复习 描点 法作 图的 步骤 方法 再一 次强 化函 数单 调性 的图 像特 征*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由一次函数y kx b =+(0k ≠)的图像(如下图)可知:引导观察在例 题的 基础 上引过 程活动 活动 意图(1)当0k >时,图像从左至右上升,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 (2)当0k <时,图像从左至右下降,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由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像(如下图)可知:(1)当0k >时,在各象限中y 值分别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2)当0k <时,在各象限中y 值分别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 说明归纳引导 说明归纳思考 总结 观察 思考导学 生总 结一 次函 数和 反比 例函 数单 调性 尽量 交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总结*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3.2.11.已知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1)根据图像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函数在各单调区间内的单调性.(2)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动手 求解 交流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的情 况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问题平面几何中,曾经学习了关于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质疑观察从图 像入 手便 于学x yxy过 程活动 活动 意图形的知识.如图所示,点()3,2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沿着x 轴对折得到与P 相重合的点1P ,其坐标为 ;点()3,2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沿着y 轴对折得到与P 相重合的点2P ,其坐标为 ;点()3,2P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是线段OP 绕着原点O 旋转180°得到与P 相重合的点3P ,其坐标为 .引导分析 总结思考 求解 交流生理 解自 然得 到对 称的 概念 引导 启发 学生 了解 对称 特点*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一般地,设点(),P a b 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则 (1)点(),P a 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 (2)点(),P a 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 (3)点(),P a b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 说明 归纳 思考 理解教给 学生 自我 分析 总结*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1)已知点()2,3P -,写出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已知点,)P x y (,写出点P 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与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的坐标;(3)设函数()y f x =,在函数图像上任取一点()(),P a f a ,写出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与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的坐标.质疑 说明观察 思考通过 例题 进一 步领 会三 种对 称方 法的 特点P 1P 3 P 2过 程活动 活动 意图分析 本题需要利用三种对称点的坐标特征来进行研究. 解 (1)点()2,3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3--;(2)点(),P 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 y -,点(),P x y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的坐标(),x y --;(3)点()(),P a f 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f a -,点()(),P a f a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f a --.引领 讲解主动 求解 理解 领会注意 数形 结合 分析*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3.2.2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坐标: (1)与点()2,1-关于x 轴对称; (2)与点()1,3--关于y 轴对称;(3)与点()2,1-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4)与点()1,0-关于y 轴对称. 提问 巡视 指导 思考 动手 求解 交流 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的情 况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问题观察下列函数图像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有关于什么对称? 图(1) 图(2)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对称图形(见对应课件).对于图(1),如果沿着y 轴对折,那么对折后y 轴两侧的质疑引导 说明思考 观察充分 利用 各种 图形 使学 生领 会图 形的 对称 生活 中的 对称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教学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0)0.3x+书写解析式的时候,必须要指明是哪个范围的解析式,因1.6,10,10.x ⎧⎨这个函数与前面所见到的函数不同,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不同的解析式来表示.()10,+∞时,应该首先判断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3m)应交的水费0,>0.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各不同取值范围的并时,应该首先判断()0,+∞=)2==224()020=⨯0, < 3.0,3.x <。